粤菜高档小炒 粤菜咕咾肉美味「勾芡」背后的原理

粤菜咕咾肉美味「勾芡」背后的原理
作者\食力foodNEXT
「勾芡」是常见的料理方式,除了能赋予料理润滑口感,更有助保留食材香气。而不同淀粉勾芡出的口感差异、为什么使用热水勾芡会产生结块,其实都能从科学找到解答。
肉羹、酸辣汤、玉米浓汤…生活中处处可见勾芡料理的踪迹。勾芡是借由在料理中加入淀粉,使淀粉遇热糊化而具有吸水、黏附及光滑的特点,增加料理的滑嫩度与晶莹光泽,并减少油腻感。
勾芡酱汁帮忙锁住食材香气!
属经典粤菜之一的咕咾肉,便是将油炸过的猪肉加入调味酱汁,最后以淀粉勾芡制成。其中采用的粤菜特有料理手法「复合式勾芡」,是将地瓜粉与太白粉混合,用以勾芡调味酱汁,透过浓稠的酱汁包裹住肉品的酸甜味、锁住食材香气。
而看似简单的勾芡法,其实烹调的眉角也不少,用水温度、淀粉种类都会影响料理的品质。只要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就能做出美味勾芡!
推荐阅读:【快煮食谱】香甜营养南瓜玉米酱浓汤
勾芡有学问!「水温」是重点!
勾芡的原理来自淀粉产生糊化作用,指的是淀粉颗粒中,淀粉分子间的氢键键结受热破坏,产生较大的空隙,使水分子能进入结构中与淀粉分子结合,导致淀粉粒吸水而膨胀变形,甚至形成结构松散的黏稠液状。
因此,「水温」是勾芡的关键因素。使用冷水勾芡时,淀粉容易搅散,但若使用热水调配时,则会结块。这是因为淀粉接触热水时,外层遇热糊化的淀粉会包覆住内层未糊化的淀粉,产生一坨一坨的块状物。因此,勾芡时需远离火源,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淀粉结块。
使用不同淀粉勾芡有何差异?
以4种淀粉制成羹汤并测定其黏稠度,结果以使用地瓜粉制成之汤品黏度最高,大于太白粉、玉米粉以及低筋面粉。另外,地瓜粉的颗粒较粗、口感较明显,勾芡后不会呈现如肉羹汤的汤汤水水状态,因此是制作咕咾肉最适合的淀粉种类。此外,讲究口感酥脆的「干粉包芡」同样也是使用颗粒较粗的地瓜粉制成。
推荐阅读:收买家人的胃:手工肉羹炖咖哩
若是制作强调浓稠味道的「糊芡」、汤菜融合的「米汤芡」及色泽光亮的「流璃芡」,则以太白粉勾芡最佳。
让食材变得软嫩浓稠的料理方式「勾」。(影片来源:公视《神厨赛恩师》授权提供)
公共电视科普节目《神厨赛恩师》透过浅显易懂的科学说明,结合外景、名菜故事与实际操作,用有趣的方式让大众了解传统厨艺「伙房28法」中的科学知识。节目于公视主频每周五晚上6点或是公视3台每周六下午6点半首播。
【食力foodNEXT】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咕咾肉如何锁住酸甜滋味?淀粉与水共舞的「勾芡」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