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皇帝任性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皇帝任性的故事
1、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
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
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
梁武帝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过很大的贡献。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
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
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
寺院住持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高兴,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
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
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
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
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2明代天启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
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