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叫淮海战役 淮海戰役期間,蔣軍有多少將領和部隊逃出了包圍圈?細數漏網之魚

火烧 2023-03-28 09:10:27 1075
淮海戰役期間,蔣軍有多少將領和部隊逃出了包圍圈?細數漏網之魚 1948年底黃維第12兵團在淮海戰場的雙堆集被全殲後,該兵團很快於1949年5月在江西重建,甚至連第18軍和第10軍的番號也得以恢復,重建
为什么叫淮海战役 淮海戰役期間,蔣軍有多少將領和部隊逃出了包圍圈?細數漏網之魚

淮海戰役期間,蔣軍有多少將領和部隊逃出了包圍圈?細數漏網之魚  

1948年底黃維第12兵團在淮海戰場的雙堆集被全殲後,該兵團很快於1949年5月在江西重建,甚至連第18軍和第10軍的番號也得以恢復,重建的基礎是什麼呢?還不就是因為兵團副司令胡璉在從包圍圈逃了出去,不僅如此,其實漏網之魚還包括第18軍第18師師長尹俊,以及第12兵團的3000多官兵,所以這不僅僅是「個別人」的問題。
不妨細算一下,第12兵團從安徽蒙城向淮海戰場開進時,共有官兵12萬餘人(欠一個師,也被殲滅),但是我中原野戰軍的戰報顯示,雙堆集戰役共俘虜第12兵團官兵46000餘人、斃傷46000餘人,起義5500餘人、投誠3300餘人,粗略計算消滅敵人的總數只有105000人。因此去掉失蹤人員和存在的空額,確實有幾千人漏網,這也是大兵團大地域作戰中難免出現的情況。
1948年12月15日的夜裡,中野和華野對雙堆集的最後總攻已經開始,第12兵團司令黃維、副司令胡璉、副司令兼第85軍軍長吳紹周分乘三輛坦克突圍,最終黃維和吳紹周的坦克拋錨,被我軍生俘,而胡璉則一路狂奔逃了出去,一直跑到仍然在蔣軍控制下的河南信陽,轉武漢回南京。在深夜裡的黃淮大地上,再嚴密的包圍圈也會有漏洞,何況要消滅的是整整10萬大軍。
(劉峙劇照)
至於第12兵團的幾千漏網士兵,一部分是真的逃出去了,一部分是被俘後因為種種原因被我軍釋放的,因為參加解放軍是自願的,不願意的基本發放路費回老家,其中少數思想頑固者,拿著路費仍然跑到江南,最後被蔣軍收容。胡璉就是以這批官兵為基幹,去江西南城組建了「第二編練司令部」,強征和補充大批新兵後,又拉起了兩個軍的建制,隨後改編為新的第12兵團,這一回,狐狸倒是真當上了兵團司令。
我軍發起渡江戰役後,胡璉率部經贛南逃入廣東潮汕地區,在此地再次大肆抓丁,使第12兵團擴充到40000餘人,最終由海上撤出。期間第三野戰軍發起金廈戰役,胡璉奉命率12兵團增援金門,才釀成了大禍,否則單憑金門島上原有的李良榮第22兵團那點兵力,早就被三野28軍全殲了。其中土木系老本的第18軍建制恢復的非常徹底,連11師第31團、33團的這樣的老番號都恢復了。
除此之外,在碾庄包圍圈中,第七兵團第25軍副軍長楊廷宴也逃了出去,正是他埋的黃百韜屍體,也帶出了黃百韜死前的「三不解」,至於怎麼逃出去的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而在最後的陳官莊包圍圈中,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被俘,第二兵團邱清泉斃命,但是第十三兵團司令李彌、第十六兵團司令孫元良都逃出去了,從過程看,他們倆都是先被俘,然後在俘虜押送過程中趁亂溜掉,因為身份沒有暴露。
孫元良後來去四川又重建第十六兵團,我軍挺進大西南時該兵團在副司令的率領下起義,孫元良坐飛機逃掉了。李彌則奉命去雲南重建第8軍,這支部隊還曾經反撲過昆明起義,最後在二野部隊的追擊下出逃境外。所以這都說明,在廣袤的戰場上,個別人和部分人溜出包圍圈是完全可能的,尤其是胡璉的脫逃,讓三野指戰員殊為遺憾。
(黃維兵團劇照)
乃至於陳官莊包圍圈裡已經是重建過後的第74軍,儘管軍長邱維達被俘,但仍然有部分官兵逃脫,並於不久以後在浙江重建該軍(第二次重建了),最後一任軍長是抗日時期第74軍第58師的步兵指揮官勞冠英(黃埔五期)。他後來因為作戰不力遭到扣押審判,在其報告中可窺第74軍重建情況的一二:
「原七十四軍徐蚌會戰後,職在元月二十日奉命恢復,於四月二十九日僅發到步槍二千三百一十枝,美式自動步槍二百一十枝,連原有步槍不足三千枝,步槍每枝配彈一百發,自動步槍一百六十發,以當時官兵人數配攜,尚有徒手兵甚多,何有多餘武器拋棄」?注意看:尚有徒手兵甚多,說明第74軍在淮海戰場上也是溜掉一批人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