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相扑 日本相扑的起源
日本相扑的起源
日本的相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话时代。
在“古事记”中的“让国记”的神话裏有“比力气”的记载。
在出云(在岛根县)的伊那佐(大社町稻佐)的小河边,建御雷神和建御名方神互相手抓住手,进行摔跤,最後用相扑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另外在“日本书纪”中,有野见宿弥和当麻蹶速在天皇面前进行相扑比赛,野见宿弥战胜了当麻蹶速的记载。
这些都被认为是相扑的起源,但是这些都是神话传说。
根据“日本书纪”记载,在西元642年为了招待来自百济的使者,让宫廷卫兵表演了相扑。
这是最初的有关相扑的文献记录。
另外和歌山县出土的估计是6世纪初的文物中有相扑的泥人,可以想像当时已经有了相扑。
口语“相扑”一词起源於日本古代的大和语言。
当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以後,曾用上了“相扑”、“角力”、“角抵”等用来表示比力气的汉字。
“角抵”一词用到了明治中期,“角力”一词用到大正末期。
此後统一使用“相扑”一词,但是现在作为相扑界的俗称,“角界”一词仍在被使用。
相扑还和农耕文化仪式紧密相连,到了724-749年左右,作为祈祷五谷丰收、风调雨顺的农耕仪式,出现了祭神的相扑。

後来发展为在皇宫中举行的国家规模的年景预测占卜的独立仪式--相扑节。
在阶段确立了现在相扑的基础。
一般平民对相扑产生了兴趣,由此相扑成日本的传统也是在这个时期。
1176年以後开始了武家政治时代。
相扑作为武士们锻练身心的武术也被大力推崇。
而後结束了战乱的幕府迁移到了江户之後,相扑也变得大众化。
曾经为了建造和修建神社、佛阁而筹集资金的“劝进相扑”转变为与寺院、神社捐款无关的娱乐活动而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到了明治时期,随著文明开化,政府实施了断发废刀令。
但是相扑界却例外,允许留发结。
到了大正时期,一直未能解决的东京、大阪两个相扑协会的合并问题得到了解决。
1926年7月两个相扑协会解散,新成立了“财团法人——大日本相扑协会”(1957年去掉“大”字,改名为“日本相扑协会”),以後历经多重变迁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