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的史书叫什么 刘贺称帝的27天里,史书都在写他的错,他真正做的事情是什么
刘贺称帝的27天里,史书都在写他的错,他真正做的事情是什么
史书对刘贺在接到玺书到被废的这27天里的记载,是不平正的。为什么说不平正呢?因为史书并没有完整地记载刘贺在这27天里事实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记载了他在这27天,事实犯了什么错误。
因为刘贺犯的错误非常多,光是派使者到各地去征索物品,就有1127起,加上他前期犯的错误,加起来起码不下1500起,是以,要把这些错误一件一件写下来,枚举出来,的确是够史书作者惊慌失措的了。
当然了,史书作者没这么傻,他弗成能一一枚举。他在写刘贺所犯的错误的时候,是有必然节奏的。能够说,从记载刘贺接玺书出发起头,史书就在对我们带节奏。这种节奏,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一向到发生热潮,到了刘贺不得不被废为止。从而让我们读史书的人发生一种感受,刘贺被废,完满是他罪有应得,怪不得别人。
(刘贺剧照)
史书事实是怎么记载刘贺的这27天的呢?概括一下,有以下几点。
其一,迫在眉睫。
史书上写,刘贺接到玺书后,正午就出发,到了下昼就达到定陶。小半天,赶了135里路,马一匹一批地累死在路上。如斯迫在眉睫,可见刘贺当皇帝的表情,有何等的强烈。
其二,拉帮结派。
史书上写得很领略,“乘七乘传诣长安邸。”就是说,只准很少的人去长安,然则刘贺却带了一大帮人,前呼后应往长安奔去。走到半道上的时候,郎中令龚遂一阵挽劝,刘贺才喊了50小我归去了,不外还有200多人,前呼后应地跟着他达到长安。
这些人去了长安后,全日把刘贺包抄起来,堵塞言路,蜂拥着他寻欢作乐。
其三,不孝不敬。
刘贺作为继任者,他是应该对已故的大行皇帝汉昭帝示意出孝道的。他不该该那么风雨飘摇地往长安奔去。在路上的时候,他也应该示意出悲痛的模样。
可是,刘贺始终没有示意出这种模样,到了外城的时候,他正本应该哭的,但他说嗓子疼,没哭。到了内城的时候,照样没哭,进了城,进了宫殿今后,好多行为都不遵礼制,也就是不孝道。
他甚至都没有去谒见高祖庙,完满是目无长辈。
(刘贺剧照)
其四,妄想享乐。
在路上的时候,刘贺就起头掳掠民女。并且还把掳掠的民女放进车里,预备押解到长安去享乐。后来龚遂好一顿挽劝,他才把责任推到手下身上,说是手下干的,惩罚了手下。
进宫后,正本在服丧期,然则他已经起头大吃大喝。御膳房不给预备这些不应有的食物,他就派人到宫外去采购,送进宫来供他吃喝。那些乐器,正本也是不应动的。然则他迫在眉睫就玩起来,沉寂地享受。
更为严重的是,他在这时代,就迫在眉睫去派出1127个使者,到各地去征集物品,带回宫来供他享受。
因为他做得实在太甚分,是以以霍光为首的朝中大臣非常担心,害怕刘贺祸害国度,是以才收罗了太后(汉昭帝的皇后)定见,把刘贺与他的那200多侍从隔离,从而把刘贺关起来,并把他废黜。又杀掉了他身边的那200多人,并把刘贺送回昌邑。

以上就是汗青记载的刘贺在这27天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以及太后与群臣的处理定见。
(刘贺与霍光)
不外,若是我们撇开史书作者带给我们的这种节奏,回到真实的汗青现场。那么,在这27天的时间里,刘贺真正做了哪些事情呢?
其实刘贺所做的所有事情,概括起来,不过乎就是一件事:夺权。
他之所以从家乡带那么多人去国都,就是想把原先国都里的那些官员们换了,换成本身的人。
他之所以不想对汉昭帝守孝,就是不想活在汉昭帝的暗影里,想揭橥本身的声音,做本身的事情,有本身的主张。同时,想解脱霍光,不让霍光像掌握汉昭帝一般,掌握他本身。
他之所以要派那么多使者到民间去,其实并不是为了索求什么物品。作为一个皇帝,能够说宫中包罗万象,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所要物品吗?并且,就算去索要物品,派几个十来个去民间,索要的物品,已经充沛刘贺消费了,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吗?所以说,他派去民间的人,并非索要什么物品,而是为了说合和各地官员的关联,让各地官员可以拥护本身,从而解脱霍光的管制。
固然刘贺想夺权,但他显着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风雨飘摇的行为,让他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最终也易如反掌被霍光给掌握起来,并把他的皇位给废了。
(参考资料:《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