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孔子不耻下问的道理 成语: 不耻下问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耻下问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耻下问 成语简解 编号: 167成语: 不耻下问注音: ㄅㄨˋ ㄔˇ ㄒ|ㄚˋ ㄨㄣˋ汉语拼音: ù chǐ xià wè 反义: 耻下问,
成语: 不耻下问什么意思?有什么样典故及故事?
成语: 不耻下问 成语简解 编号: 167成语: 不耻下问注音: ㄅㄨˋ ㄔˇ ㄒ|ㄚˋ ㄨㄣˋ汉语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反义: 耻下问, 师心自用近义: 虚怀若谷, 询于刍荛释义: 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语出《论语.公冶长》。 △「不媿下学」、「无恶下问」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不耻下问”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觉得孔圉生前的为人,不适合取「文」这个諡号,因为他并不温文儒雅。于是问孔子说:「孔圉为什么会有『文』这个諡号?」孔子认为「文」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因此回答说:「他天资聪颖又好学,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会感到羞耻,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给他『文』这个諡号了。」后来原文中的「不耻下问」就用来比喻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典源: 《论语.公冶长》子贡1>问曰:「孔文子2>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3>,不耻下问4>,是以谓之文也。」 〔注解〕 (1)子贡:端木赐 (西元前520∼前456),春秋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 (2)孔文子:孔圉(ㄩˇ),諡文,生卒年不详,春秋卫国大夫。 (3)敏而好学:聪明好学。敏,聪慧。 (4)下问:向年纪、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书证: 01.《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源) 02.汉.荀悦《申鉴.政体》:「天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不拒直辞,不耻下问。」 03.《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列传.刘廙》:「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04.《抱朴子.内篇.勤求》:「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 05.《晋书.卷四二.王浑列传》:「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 06.《新唐书.卷一六二.独孤及列传》:「孔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07.《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传四.焦竑》:「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08.《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虚心请教」的表述上。 【例 句】 <01>他的成功就在于他能不耻下问,虚心受教。 <02>当主管的人就怕不懂装懂,无法不耻下问。 <03>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正是老长官让人怀念的地方。 <04>你要多不耻下问,去听听部属的意见,藉以集思广益。 <05>他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让人更加尊敬他。 <06>就是因为老教授已是权威,所以他不耻下问的精神,更令人钦佩。 <07>你没看到柳树越高大,枝条越低垂吗?学问越高的人,越应该不耻下问。 <08>你若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获得人们的尊敬,就要能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09>王博士每次下乡,就到处向当地农民请教水土情形,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敬佩。 辨识: 请参考『辨识167』 形音辨误耻,音ㄔˇ。羞耻。不可写作「齿」。 成语接龙“问”字开头的成语

问道于盲问柳寻花问罪兴师问花访柳问柳评花
“不”字开头的成语
不学无术不共戴天不伦不类不耻下问不可救药不胫而走不求甚解不速之客不寒而栗不毛之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足挂齿不识时务不翼而飞不修边幅不屈不挠不胜枚举不知所措不见经传不可一世“问”字结尾的成语
不耻下问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不耻下问。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不耻下问。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不耻下问”分成的单字详解:
不, 耻, 下, 问。
很赞哦!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