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双世宠妃分集简介 世亲简介

火烧 2021-09-21 03:44:06 1055
世亲简介 世亲简介  「世亲」,梵文Va u a dhu,藏文dByig g ye ,也译作婆薮盘豆、天亲。公元四世纪中后期出生于北印度犍陀罗(Ga dhāra)的富娄沙富罗(Purṣa ura)城。

世亲简介  

双世宠妃分集简介 世亲简介

世亲简介

  「世亲」,梵文Vasubandhu,藏文dByig gnyen,也译作婆薮盘豆、天亲。公元四世纪中后期出生于北印度犍陀罗(Gandhāra)的富娄沙富罗(Purṣapura)城。因其学通内外,博达古今,一生著作丰富,且遍及各方面,大约着有大、小乘论书各五百多部,合计上千部,所以有「千部论主」之称。

  世亲的父亲是一位婆罗门教的国师,育有三子,兄弟三人原本应继承家学,成为婆罗门,但先后都出家修学佛法,长兄是发扬弥勒学说的无着(Asanga,公元310-390年或公元395-470年),世亲排行第二。世亲在尚未出家前就已跟随母亲学习文学、历算、四吠陀等学问,且精通无碍,后来于那烂陀寺出家后,先在当时北印度一带的迦湿弥罗地方研究「说一切有部」的学说,接着在东方阿逾陀(Ayodhyā,阿逾闍)一带,学习当地流行的新兴「经量部」学说,其倡导的学说思想较自由,与有部主张相反。接着,世亲又遍学诸部派的思想,最后更是由于其兄无着的引导,而转以弘扬大乘学说为己志。

  世亲的一鸣惊人之作是《七十真实论》,由于其师「觉亲」与数论派外道辩论,不幸蒙辱身亡,世亲为了替其师雪耻,所以完成此辩驳数论派学说的论著。之后,勤学的世亲遍学各部派学说、广纳各思想说法,这不仅使他深感部派间各执己见的弊端,也为他奠定融摄诸派的坚强实力。尤其是他远赴罽宾(Kaśmīra),隐姓埋名,深入钻研说一切有部的《大毗婆沙论》,此论内容两百卷,组织庞杂,如同百科全书,内容不但严厉批判其他部派的学说,也把说一切有部中脱离传统的内容统统排斥。然而,因其不易读懂、且主张固执保守,所以世亲于学成后返回富娄沙富罗城时,就以思想较自由的经量部学说为指导,参考《杂心论》,评析《大毗婆沙论》,确认更具正理的要义,著成了《阿毗达磨俱舍论》,对于整理及统摄小乘部派佛教学说立下了一个不朽的里程碑。「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因为在这部论书里包括了说一切有部的重要论书,并同时以这些论书为所依,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大毗婆沙论》的要义,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磨的「俱舍」,意思是总摄含藏了众多阿毗达磨重要论书之义,是部派佛教成熟期的集大成之作,此论在论义的精密性、组织结构的严密性、思想的融合性等方面均代表了阿毗达磨佛教的完整与最高水准,内容主要是阐述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思想。在部派佛教发展史以及印度佛教由小乘转向大乘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后来,世亲完成《俱舍论》后,因无着的规劝而改宗大乘,转而发扬唯识思想,进入大乘思想的阶段。至此,世亲终于认识到大乘佛法才是究竟的,并以无着为师,深入瑜伽教法,兄弟两人共同弘扬弥勒的学说,共同成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不久,无着圆寂后,世亲承其遗志,相继著作《摄大乘论释》、《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等,全面地整理和论释瑜伽教法,并在中印、东印及南印诸国大力弘扬宣说。世亲此时期的著作也开展了振兴大乘和缓和部派纷争的统一局面。

  世亲不仅以著论来弘扬佛法,也在各处兴建大乘道场,并以辩论方式,使外道信徒改宗佛门。世亲一生培养许多能荷担弘法利生之责的弟子,其中最具代表的有四位:即精通戒律者德光(Guṇaprabha)、精通俱舍者安慧(Sthiramati,公元510-570年)、精通因明者陈那(Dignāga,公元480-540年)和精通慧度者解脱军(Vimuktisena,约公元八世纪)。数百年间,世亲及其弟子们所传承的瑜伽教法盛极一时,成为印度大乘佛教的主流,不仅推动印度佛教的发展,也丰富佛教思想的宝库,为后代留下极珍贵的佛法宝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