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祥只被圈禁1年 爱新觉罗胤祥的腿疾,爱新觉罗.胤祥到底有没有被圈禁?
爱新觉罗胤祥的腿疾,爱新觉罗.胤祥到底有没有被圈禁?
爱新觉罗.胤祥到底有没有被圈禁?
自从康熙三十七年,13岁的胤祥便跟着皇父出巡。康熙四十九年去五台山,是胤祥这段出巡经历的一个转折点,从这以后,他就几乎没有什么消息了。直到康熙六十一年,才随康熙出巡。所以有人说胤祥是被圈禁了,是圈禁不假,但事实上胤祥并没有被圈禁多久,最多也就几个月。实际上在废太子的时候,许多阿哥都被圈禁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上面第1748号,胤祉等奏报大夫治疗胤祥毒疮情形折,从标题就能看出胤祥没有随扈出巡是以为有腿疾,不便出行,而不是因为被圈禁。

爱新觉罗·胤祥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
见《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雍正七年十一月,王有疾。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拨官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又命未殡,月赐祭;小祥及殡,视大祭礼赐祭;三年后,岁赐祭。皆特恩,不为例。乾隆中,祀盛京贤王祠。命王爵世袭。 可以说,十三阿哥胤祥由于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中支持了皇四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因此在康熙诸皇子中最后结局算比较好的,最后寿终正寝,享年45岁。雍正即位后受到重用,皇帝对他也格外恩遇,死后得到很高的殊荣和评价,为清朝“铁帽子王”之一。胤祥腿废了吗?
是的,正史中康熙不再器重胤祥也是和康熙王朝一样,怀疑他和太子结党,将他圈进了一年。但胤祥在几年后脚生毒疮感染致使腿瘸了,因此他和皇位从此无缘,这也就是这么厉害的十三阿哥为什么不去争皇位的原因!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十三弟)怎么死的?(详细点)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是因为积劳成疾最后病死的。
雍正皇帝在争储成功并且顺利的登上了皇位以后,就立即命人把被康熙皇帝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来并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和议政大臣等职位。
让胤祥开始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胤祥在担任户部总理的大臣的时候事必躬亲做出了很多成效,但是他在被康熙皇帝囚禁期间就已经患病。
最后在1729年的是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差,雍正皇帝派御医跟随在胤祥身边为他随时治疗,但是胤祥还是经常的翻身越岭去视察工作,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速了他病情的恶化。在1730年的出月初四胤祥在家里病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
扩展资料: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自幼追随雍正帝胤禛,文武双全,曾多次随康熙皇帝出巡,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影响而莫名其妙被圈禁,十分苦逼的度过了好多年,一直到雍正皇帝即位。
1723年,雍正帝继承大统后,立马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雍正七年,命允祥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同年十月,下令仪仗增加一倍。
胤祥掌政时,兢兢业业,为雍正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八年五月病重去世,雍正帝十分悲伤,辍朝三日,这相当于现在的全国默哀三日。
允祥死后,上谥号为贤,配享太庙,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原需避雍正帝名讳而改名允祥中的允字变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允祥与雍正帝是极其少有的互为依靠君臣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的妻子是哪几个?
爱新觉罗
找小说,男主角是胤祥,有点腿疾,女主大胆细心为男主进宫请旨南巡,从此受宠,女主母亲和德妃是穿越女
e 额~ 汗· 最近我朋友也在问这本书,烦死我了,今天你又问 你不会是我的那个朋友吧?世界真小!!! o(︶︿︶)o 唉
爱新觉罗·胤祥,为何不被康熙看好?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胤祥与雍亲王胤?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亦对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胤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生母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十二岁的胤祥第一次跟随康熙帝去盛京谒陵后,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前整整10年间,康熙帝只要离开京师,无论去哪里,必将胤祥带往。[1]仅此即足以说明,康熙帝对他是另眼相看的。胤祥在雍正年间作为皇帝最得力助手的种种表现,也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颇有办事才力,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是难得的人才。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但流传至今的作品甚少。只有《交辉园遗稿》中少量作品流传下来. 康熙选择四阿哥胤?继位,是考虑内治多年腐-败,老四的强项就是对内整肃。战术上,胤祥的骑射功夫甚好,每箭必中,还在康熙面前格杀了一头猛虎,这点,老十四未必强于他。战略上,京畿各大营一半以上的军官都是老十三在西北战场上使出来的,将士对皇帝的忠诚,也有一半其实就是只对胤祥的忠诚。所以,胤祥一出马,立刻干翻老八那伙,半点还手余地都没有。汉学功夫自不必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是阿哥中有名的棋王,作诗也是行家。内治方面,雍正时治理黄河水患,是全国最高级别的河长,把一条千古泛滥的黄河,治理的服服贴贴。胤祥在雍正朝经历8年,8年间,雍正的成就,有一半都属于胤祥。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后,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波及,被短暂的囚禁了一段时间(康熙四十七年至康熙四十八年),废掉太子胤?后康熙帝对诸皇子信任大减,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这次随扈开始采用轮班制,每个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以免结党营私,许多皇子因此都陪同了康熙帝进行巡视,但是胤祥是特殊的。康熙帝的轮班制似乎并没有用到胤祥身上。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实行轮班制开始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胤祥每次依然作为皇子陪驾,但是在这一时期康熙帝却并不怎么喜欢胤祥。 至于胤祥脾气不好,但经过多年囚禁,已变得深沉,足够成大事。不像老十四,盛气凌人,心胸狭窄,康熙不可能把江山交给老十四这样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康熙已经内定胤?为继位人。西北虽然有战事,但对大局稳固的清朝来说,只是纤芥之疾。腐烂的内治才是康熙最看重的,自古国亡皆毁于内,两宋虽亡于外敌,但终究还是内治腐烂所致。在内治上,胤祥虽出色,但不如胤?刚狠,所谓“坚刚不能夺其志”,抱定了要留“千古骂名”。这一点,胤祥未必能做的到。 雍正七年(1729年)秋冬,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雍正令太医院使刘声芳任户部侍郎,就是让他在胤祥身边为其随时诊疗病情。可胤祥还是亲自和高其倬一起翻山越岭,“往来审视”费尽辛苦,胤祥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 如果立老十三为帝,让老四辅佐老十三,就有些轻重缓急不分了。在康熙看来,老四最让他满意的一点,就是有历史大局观,站在历史的最高点看待改变。老十三虽优秀,但更多的是将才。如同刘邦不会将兵,但会将韩信这样的将。康熙一直把老十三当成一把利剑,但利剑本身不能横行天下,需要有人操持。能操这口宝剑的,只有老四胤?。康熙在二废太子后,就基本上可以确定胤?是他的继位人了。而老十三和老四的关系,尽人皆知。 老十三文武双全,康熙都没有考虑立他为储,更不要说严重偏科的老十四了。所谓雍正篡改遗诏,从逻辑上根本讲不通。 爱新觉罗(329)到底有没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