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以退为进的现代事例 曾国藩:以退为进的中国智慧
曾国藩:以退为进的中国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比「 ”沟通智慧”更值得学习的,是「 ”运筹帷幄的哲学”。 清朝末年,曾国藩一手创办了湘军,这支队伍和其他军队不同,士兵个个几乎是曾国藩亲手选拔并培养。 可
曾国藩:以退为进的中国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比「 ”沟通智慧”更值得学习的,是「 ”运筹帷幄的哲学”。 清朝末年,曾国藩一手创办了湘军,这支队伍和其他军队不同,士兵个个几乎是曾国藩亲手选拔并培养。 可以说,这支军队是曾国藩的军队,而不是朝廷的军队。 曾国藩靠着这支军队,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并任命为两江总督,还被封为毅勇侯,是当时清军入关以来,权利最高的汉族官员。 但他爱读《鬼谷子》、《菜根谭》等处事哲学,深知「 ”功高盖主”的道理。所以一直低调行事,并经常劝诫弟弟曾国荃,让他想办法功成身退。 当年平定太平军,湘军进城时抢夺金银珠宝,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也抢了许多,左宗棠等人抓住这个把柄,在皇帝面前弹劾弟弟曾国荃。 表面看起来是左宗棠和弟弟曾国荃之间的不和,但曾国藩看到了深处皇帝对曾国藩的戒备。 曾国藩与左宗棠 于是就自己先下手,办了三件事: 第一,把弟弟送走,避免再生事端; 第二,大量裁减湘军,撤掉部分机构,并请求由朝廷亲兵来驻守皇城。 第三,极力恢复中断了多年的乡试,在百姓心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有人问,既然功高盖主,为什么曾国藩不主动提告老还乡呢?皇上不是更放心吗? 这就是曾国藩的智慧:曾国藩在奏折中丝毫没有提及个人的去留。 如果他说自己留在朝廷,皇上会猜忌他贪恋权势;如果他说自己告老还乡,也会让朝廷不放心,认为他不愿为朝廷尽力,别有异心。 自从太平天国危机解除,朝廷担心曾国藩势力坐大,一直想下手。如果真的采取强硬手段,那么湘军不保,曾国藩也有危险。他看清局势,如此「 ”主动请缨”,令朝廷放了心,仍然任他为两江总督。 曾国藩的处事智慧,让他在最得意、最耀眼的时候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古往今来,但凡不懂说话之道,都难成大事。 只懂说话之道,不懂处世智慧,更难走向成功。
很赞哦! (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