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罪不容诛出处的意思 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 【成语名字】罪不容诛 gt 【汉语拼音】zuì ù ró g zhū gt 【成语解释】 gt 即使一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恶极。语本《孟子.离娄上》。 gt 【成语典故】 gt

罪不容诛
【成语名字】罪不容诛>【汉语拼音】zuì bù róng zhū>【成语解释】> 即使一死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行。比喻罪大恶极。语本《孟子.离娄上》。>【成语典故】>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成语注解】> 1、杀人盈野:杀人极多,遍地是尸体。盈,满。野,广平的地方。见“杀人盈野”。> 2、杀人盈城:杀人极多,满城都是尸体。盈,满。见“杀人盈城”。> 3、率土地而食人肉:因为大家为抢夺土地而杀人,正如“率土地食人”。>【成语出处】> 1、《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而安众侯崇乃独怀悖惑之心,操畔逆之虑,兴兵动众,欲危宗庙,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2、《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高贵乡公髦》:“济凶戾悖逆,干国乱纪,罪不容诛。”> 3、《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王某上负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乎?”> 4、《三国演义.第五八回》:“操贼!欺君罔上,罪不容诛。害我父弟,不共戴天之雠!吾当活捉生啖汝肉!”> 5、《隋唐演义.第八八回》:“番奴负恩背叛,罪不容诛,今彼恃士卒精锐,冲突而前,当何以御之?”>【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比喻罪大恶极。贬义。> 使用类别 用在“罪恶深重”的表述上。>【罪不容诛造句】 > 1、他罔顾道义,出卖朋友,实在是罪不容诛。> 2、对付这种罪不容诛的坏蛋,焉能存妇人之仁?> 3、这几个歹徒杀人放火,作恶多端,罪不容诛。> 4、如今我辜负老爷多年的栽培,已罪不容诛,那敢奢望老爷原谅!> 5、听到他犯下如此恶行,老太爷嘴里直说:“罪不容诛!罪不容诛!”> 辨识> 【近义词】:罪大恶极,罪在不赦,罪恶昭著,罪该万死,罪孽深重>【参考词语】:罪不容宥>【汉语拼音】:zuì bù róng yòu>【成语解释】:罪行不容赦免。见“罪不容诛”条。> 1、《艺文类聚.卷五四.刑法部.刑法》引南朝宋.傅亮〈为刘毅军败自解表〉:“稽之典刑,罪不容宥。” >【参考词语】:罪不容恕>【汉语拼音】:zuì bù róng shù>【成语解释】:罪行不容宽恕。见“罪不容诛”条。> 1、《太平广记.卷一二六.羊聃》引《还冤记》:“于是司徒王导启聃罪不容恕,宜极重法。” >【参考词语】:罪岂容诛>【汉语拼音】:zuì qǐ róng zhū>【成语解释】:罪过岂能一死抵之?见“罪不容诛”条。> 1、宋.苏轼〈谢制科启〉其二:“罄其平时之所怀,犹惧不足以仰对。言多迂阔,罪岂容诛?”>【罪不容诛的】> 孟子是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学说,重仁义、轻功利,所以曾说:“孔子的弟子冉求曾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没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帮着他加重人民的赋税,气得孔子跟其它弟子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敲鼓宣布他的罪状,对他加以指责。』由此看来,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属还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耻的。更何况是替他打仗,为争夺土地、城池,到处杀人,这样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过。”后来“罪不容诛”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罪大恶极。 很赞哦! (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