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成都名人有哪些 成都历史名人

火烧 2023-02-25 01:39:58 1155
成都历史名人 1.成都历史文化名人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躬耕南

成都历史名人  

1.成都历史文化名人

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军事家。

蜀汉丞相。谥曰忠武侯。

躬耕南阳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弟在隆中务农。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

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

(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

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三顾茅庐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一说三次都见到了),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

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大感不悦,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

”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过江作说 当时,因刘琦后母影响,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

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在外却可得安吗?)”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黄祖被孙军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

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诸葛亮便和鲁肃结为朋友。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

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

2.成都出过那些历史名人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2、扬雄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西汉官吏、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扬雄少好学,口吃,博览群书,长于辞赋。

年四十余,始游京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

王莽时任大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曾撰《太玄》等,把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对道家思想多有融摄和发展,对后世意义重大。

3、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4、范镇 范镇(1007年—1088年),字景仁,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卒于哲宗元祐二年,年八十一岁。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举进士第一。

仁宗时,知谏院,以直言敢谏闻名,生平不信佛事。尝请立太子,面陈恳切,至泣下。

前后上章十九次,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后为翰林学士,与欧阳修、宋祁共修《新唐书》。

5、杨廷和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之父。

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

明孝宗时为皇太子朱厚照讲读。正德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士,专典诰敕。

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

3.成都都有那些历史名人啊

成都名人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17)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家交游。

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病卒于家。

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18)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成都人。

自幼深爱屈原、司马相如之赋。他的《甘泉》、《羽猎》、《长林》、《河东》四赋系讽成帝广宫室、溺游猎而作,大体依仿《子虚》、《上林》而具讽谕之义。

另有《蜀都赋》与《逐贫赋》等作,前者为现存最早的以都邑为题材的作品,后者自述家贫之状、安贫之志,在汉赋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东晋史学家。字道将。

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学艺,擅文辞。

少年时,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成汉李期、李势时,任史官,曾依据官方文献资料,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

成汉灭亡后,桓温在成都招揽贤才,常璩被授予参军职位,随即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档案图书的秘阁任职。他鉴于史籍中记述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著作较少,且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视蜀人,遂广泛搜集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写成《华阳国志》,因资料新颖可靠,叙述得法,文词典雅,而成为名闻中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专著。

薛涛 【薛涛】(768~831)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祖籍长安,幼年随父入蜀,后为乐妓。自幼才华过人,能书善诗,与当时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均有唱和。

有诗集,已佚。后人辑有《薛涛诗》行世。

她身世凄凉,悲愤终生,后人缅怀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旧址盖起了一些亭台楼阁,称"望江楼"。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五代后蜀词人。

成都市双流人。前蜀王衍时任中书舍人,后又仕孟蜀。

其词现存40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等书。所作《花间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

黄筌 【黄筌】(903~965)宋初画家。字要叔。

成都人。少时即以绘画得名,尤善画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可看出两人画风之不同,从而形成五代花鸟两大派别。

黄筌在前、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除花鸟以外,还擅长人物、山水、墨竹、龙水等画。其子黄居采承继父亲画风,尤擅花鸟画,存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其画形象逼真,富丽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图画院中,黄氏父子的画风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并以他们的体制作为优劣取舍的标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学者。字禹王。

成都市双流人。进士出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进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

英宗时,兼端明殿学士。神宗时,迁学士承旨。

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自参知政事至宰相,无所建树,唯忌神宗用司马光。

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华阳集》。

吴缜 【吴缜】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学家。

字廷珍。成都人。

曾知蜀州(今崇庆县)。著有《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谬》。

其《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费著 【费著】生卒年待考。

元代史学家。成都市双流人。

进士出身,授国子助教,曾任汉中廉访使,后调重庆府任总管。著有《民族谱》、《器物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成都志》等。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学者。字用修,号升庵,明朝大臣杨廷和之子。

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状元,翰林院修撰。

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被贬云南。其著述颇丰,有《升庵集》、《全蜀艺文志》、《陶情乐府》等,另有许多诗作流传于世。

谢朝恩 【谢朝恩】(?~1841)清朝将领。成都人。

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苏狼山镇总兵,后从总督伊里布驻防镇海。1841年,英军进犯镇海,谢带兵英勇反击,但因据守城外的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逃,遂失利,中炮牺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静远,一字海帆。

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

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伍肇龄 【伍肇龄】(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

成都市大邑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侍讲及侍讲学士。

长期从教,先后主讲邛州书院、成都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任山长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后辈,蜀中名士半门生"之誉。工书法,善诗文。

著有《石堂藏书》、《石堂诗钞》等,并与。

4.成都出过那些历史名人

司马相如 王小波 岳钟琪 李劼人 巴金:成都人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巴金(6张)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流沙河:当代著名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 魏明伦: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四川内江人 刘心武:成都人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 中国第一个女子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刘适兰 中国著名女子围棋国手--孔祥明 中国女排三连冠队长--张蓉芳 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的关门弟子--胡坤 世界新华商的代表,加籍中国人--王辉耀 当代著名女作家--韩素音 当代著名文学家--艾芜 四川省新都县人 赵亮:成都人 著名演员 张靓颖:成都人 女歌手

-

5.四川有哪些历史名人

落下闳(hóng),(前156年—前87年),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中国西汉民间天文学家。编写了《太初历》

嫘祖,黄帝轩辕氏之妻,发明养蚕。

苌弘(前575~前492),四川资阳人,孔子之师,死后血液化碧。

纪信,字成,巴郡阆中(今四川省西充县地秦属阆中)人。

武则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广元)人,祖籍并州(今山西),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张思训,四川(现:巴中市巴州区)人。北宋天文学家。 曾是司天监学生,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张思训造出以水银(避免温度变化影响)为动力流体的水运“浑象”

陈抟(872年—989年)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

秦九韶(1208年-1261年),四川安岳人,南宋官员、数学家,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县(今蓬溪县人)人,系清代名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清代蜀人官位最显赫者。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著名爱国诗人。

刘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贡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维新派著名爱国诗人。

文化名人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

成都名人有哪些 成都历史名人

卓文君:西汉临邛(今成都邛崃)人,汉代才女。

司马相如:字长卿,南充蓬安人,西汉文学家,大辞赋家。

严君平,四川郫县人,扬雄之师。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

扬雄:字子云,成都郫县人,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王褒:字子渊,资阳人,西汉文学家,辞赋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

陈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学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诗仙

薛涛: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诗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国诗人,才女。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画家。

欧阳修:生于绵阳,祖籍江西庐陵。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眉山人。

张问陶(1764—1814),号船山,清四川遂宁县人(现蓬溪县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乾嘉诗坛泰斗、著名书画家。

李调元:号雨村,(1734~1803),德阳罗江人,中国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川菜川剧之父。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乐山沙湾人。

张大千:国画大师,内江人。

赵完璧:国画大师,(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镇人。

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2005),成都人,中国作协原主席。

艾芜: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区)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杨朝熙,安县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当代著名诗人。

刘心武:成都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家。

魏明伦:内江人,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

袁庭栋,男,1940年生,四川绵竹人,著名巴蜀文化学者。

晏阳初:四川巴中人(1890年10月26日——1990年1月7日),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

6.请列举出成都历史上十位名人,并作一介绍

1.杜宇(相传为第一任蜀王) 2.李冰(秦朝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 3.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擅长作赋) 4.刘备(三国时期汉国皇帝) 5.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 6.李白(5岁时随父经商留居西蜀,20岁后开始遍游蜀中名胜,是唐朝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称) 7.苏洵(北宋散文家。

眉州眉山人,字明允,号老泉。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与子轼、辙皆以文学名世,时称“三苏”,列“唐宋八大家”。) 8.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9.苏辙(散文家,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著有《栾城集》。) 10.dp(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四川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我只是随便举了十个比较典型的人物,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7.成都都有那些历史名人啊

【司马相如】(?~前117)西汉辞赋家。

字长卿,小名犬子。成都人。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曾为梁孝王门客,与邹阳、枚乘、严忌等辞赋家交游。

所作《子虚赋》、《上林赋》,为武帝所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病卒于家。

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前53~18)西汉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字子云。成都人。

自幼深爱屈原、司马相如之赋。他的《甘泉》、《羽猎》、《长林》、《河东》四赋系讽成帝广宫室、溺游猎而作,大体依仿《子虚》、《上林》而具讽谕之义。

另有《蜀都赋》与《逐贫赋》等作,前者为现存最早的以都邑为题材的作品,后者自述家贫之状、安贫之志,在汉赋中均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晚年著有《法言》、《太玄》、《方言》等。

常璩 【常璩】(?~361)东晋史学家。字道将。

成都崇州人。出生世家大族,且治学艺,擅文辞。

少年时,遍读先世遗书,颇负才名。成汉李期、李势时,任史官,曾依据官方文献资料,撰《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

成汉灭亡后,桓温在成都招揽贤才,常璩被授予参军职位,随即到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在收藏保管档案图书的秘阁任职。他鉴于史籍中记述西南地区社会历史的著作较少,且东晋朝廷重中原故族,歧视蜀人,遂广泛搜集资料,结合自身见闻,写成《华阳国志》,因资料新颖可靠,叙述得法,文词典雅,而成为名闻中外、影响深远的史学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地方志专著。

薛涛 【薛涛】(768~831)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祖籍长安,幼年随父入蜀,后为乐妓。自幼才华过人,能书善诗,与当时的诗人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均有唱和。

有诗集,已佚。后人辑有《薛涛诗》行世。

她身世凄凉,悲愤终生,后人缅怀她,同情她的不幸,就在她家旧址盖起了一些亭台楼阁,称"望江楼"。? 欧阳炯 【欧阳炯】(896~971)五代后蜀词人。

成都市双流人。前蜀王衍时任中书舍人,后又仕孟蜀。

其词现存40余首,见于《花间集》、《尊前集》等书。所作《花间集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

黄筌 【黄筌】(903~965)宋初画家。字要叔。

成都人。少时即以绘画得名,尤善画鸟,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可看出两人画风之不同,从而形成五代花鸟两大派别。

黄筌在前、后蜀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除花鸟以外,还擅长人物、山水、墨竹、龙水等画。其子黄居采承继父亲画风,尤擅花鸟画,存世作品有《山鹧棘雀图》,其画形象逼真,富丽堂皇,故在宋初的翰林图画院中,黄氏父子的画风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并以他们的体制作为优劣取舍的标准。

王郒 【王郒】(1019~1087)北宋大臣、学者。字禹王。

成都市双流人。进士出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进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

英宗时,兼端明殿学士。神宗时,迁学士承旨。

熙宁三年(1070)拜参知政事。九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五年(1082)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自参知政事至宰相,无所建树,唯忌神宗用司马光。

善文章,朝廷大典多出其手。著有《华阳集》。

吴缜 【吴缜】生卒年待考。北宋史学家。

字廷珍。成都人。

曾知蜀州(今崇庆县)。著有《新唐书纠谬》、《五代史纂谬》。

其《新唐书纠谬》20卷,对《新唐书》指证错误多达400余条,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费著 【费著】生卒年待考。

元代史学家。成都市双流人。

进士出身,授国子助教,曾任汉中廉访使,后调重庆府任总管。著有《民族谱》、《器物谱》、《楮币谱》、《岁华纪丽谱》、《成都志》等。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学者。字用修,号升庵,明朝大臣杨廷和之子。

成都市新都人。正德状元,翰林院修撰。

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被贬云南。其著述颇丰,有《升庵集》、《全蜀艺文志》、《陶情乐府》等,另有许多诗作流传于世。

谢朝恩 【谢朝恩】(?~1841)清朝将领。成都人。

道光十四年(1834),任江苏狼山镇总兵,后从总督伊里布驻防镇海。1841年,英军进犯镇海,谢带兵英勇反击,但因据守城外的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逃,遂失利,中炮牺牲。

卓秉恬 【卓秉恬】(1781~1855)清朝大臣。字静远,一字海帆。

成都市双流人。嘉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曾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内阁大学士,兵部、户部、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要职。任职长达50余年,在整顿吏治、水利建设、培育人才、改良政治等方面有不少建树。

1840年任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时值鸦片战争开始,上疏要求严禁鸦片。1855年卒于任内,清廷赠太子太保衔。

伍肇龄 【伍肇龄】(1826~1915)教育家。字崧生。

成都市大邑人。道光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侍讲及侍讲学士。

长期从教,先后主讲邛州书院、成都锦江书院和尊经书院,任山长多年,培育了不少人才,有"天下翰林皆后辈,蜀中名士半门生"之誉。工书法,善诗文。

著有《石堂藏书》、《石堂诗钞》等,并与董贻清等合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