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凯撒大帝 七月的皇帝:愷撒大帝的傳奇人生

火烧 2022-07-03 20:07:27 1032
七月的皇帝:愷撒大帝的傳奇人生 …作為文明巨人,古羅馬無論在政治、軍事、法律,還是建築、藝術上,都以其先進性碾壓當時周邊各個文明,對後世文明影響深遠。但是它最初的歷法卻是十分混亂,以至於伏爾泰都曾經諷

七月的皇帝:愷撒大帝的傳奇人生  

作為文明巨人,古羅馬無論在政治、軍事、法律,還是建築、藝術上,都以其先進性碾壓當時周邊各個文明,對後世文明影響深遠。但是它最初的歷法卻是十分混亂,以至於伏爾泰都曾經諷刺羅馬人:“羅馬人經常打勝戰,卻連哪一天打勝的都搞不清楚。”

古羅馬歷法原本只有十個月共304日,與太陽年相比整整差了61日。現在的三月(March)實際上是古羅馬舊歷法的一月(據說是為了紀念戰神瑪爾斯),也是古羅馬傳統中每年出征遠戰的季節,是新年的開始,歷法改革後古羅馬人依舊習慣將三月作為他們一年的開始。

後來古羅馬人在歷法中加了January和February兩個月,安置於March之前,愷撒大帝根據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提議製訂儒略歷,經後世修改才慢慢演變成今天國際通用的公歷。

●意大利都靈考古博物館中的凱撒頭像

後世為了紀念愷撒的功勳和榮耀,就以愷撒的名字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賦予他出生的七月(July),他的繼承人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八月(August),並且要求七八月都是大月有31天,而為了一年日期不增,二月則減少至28天。

修訂歷法只是愷撒豐功偉業中輕描淡寫的一筆,關於他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從為第一任妻子逃亡在外,被海盜綁架又反殺,到組織三巨頭求職、組建軍隊征戰四方,和好友龐培反目,與埃及豔後的風流韻事,以及最後帶一支筆隻身前往元老院被刺殺,無不充滿戲劇性,耐人尋味。

凯撒大帝 七月的皇帝:愷撒大帝的傳奇人生

離開羅馬:離婚是不可能離婚的,逃亡吧

公元前86年,羅馬著名統帥,傳說中退位後暴飲暴食而死的路西烏斯·科爾內利烏斯·蘇拉執政期間,大肆屠殺打擊政敵。馬略泰納同屬反蘇拉派首領,前者是愷撒的姑父,後者是愷撒的嶽父——愷撒娶了泰納之女科涅利亞。

於是理所應當的,愷撒被蘇拉視為馬略的支持者。迫於政治,愷撒被要求與當時的妻子,也是他的第一任妻子科涅利亞離婚。

明明只要按照蘇拉的意願離婚就能保命,但年輕氣盛的愷撒豈是任人擺布之輩?

就不。

愷撒傲骨錚錚,不肯屈服於蘇拉的強權,堅決不同意離婚。他這一生雖然有過不少風流韻事,但年輕的愷撒對妻子科涅利亞卻是十分敬重,後來科涅利亞為愷撒誕下第一個孩子,也是他們倆唯一的女兒尤利婭

●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覽館中的蘇拉頭像

蘇拉要殺愷撒,無奈許多人出來為愷撒求情,蘇拉只好赦免愷撒。

傲嬌的蘇拉留下預見性的寥寥數語:“他們愛保他就讓他們保吧,只是別忘了,他們如此熱心搭救的這個人有朝一日是會給他們和我所共同支持的貴族事業帶來致命打擊的。”

拒絕離婚的愷撒因此離開羅馬,躲開放逐和死亡,開始他第一段旅居東方的生活。

旅居東方:被綁架了還嫌海盜要的贖金太少?

公元前82年到公元前79年間,年輕氣盛的愷撒曾經隨馬爾庫斯·泰爾穆斯前往小亞細亞,在此期間接受使命前往比蒂利亞尋找船隻,憑借自身的英勇和才智圓滿地完成任務。在那個海盜猖獗的時代,愷撒參與了清剿奇裡乞亞海盜的戰鬥,一直到公元前78年獨裁者蘇拉去世,他才回到闊別數載的羅馬。

回到羅馬的愷撒投身政治角鬥中,以辯護人的身份多次在法庭等處為自己或擁護者辯護或者起訴他人,樹敵過多,在公元前76年他再次前往東方。第二次的東方之旅中發生了一件頗為有趣的意外事件:愷撒被奇裡乞亞的海盜綁架挾持,並要求20塔蘭特作為贖金。

發生這種事,那愷撒本人能答應嗎?

當然不能啊!

愷撒不僅鎮定自若,還嘲笑了這群無知的海盜,說他們不知道自己捉的是何許人,要求海盜索取額從20塔蘭特提升到50塔蘭特。勇敢且驕傲的愷撒,未來羅馬的千古一帝,他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不允許海盜拿區區20塔蘭特來羞辱他——怎麽也得值50塔蘭特吧!

●盧浮宮中頭戴月桂冠的凱撒雕像

在等待救援的38天裡,愷撒非常自在地和這些海盜生活在一起,還撂下狠話說獲釋後一定要殺回來,把這群人統統送上十字架。人家海盜也不當回事,收到贖金後當真放了愷撒。而誠不欺海盜如愷撒大帝,馬上組建了一支艦隊殺回去,抓捕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盜。

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以為遇到的是青銅,結果是個王者”的操作吧。

許是那38天的相處時光還算不賴,愷撒在把這群海盜釘上十字架之前,下令割開海盜們的喉嚨,兌現自己誓言的同時,減輕了海盜死前的痛苦。此時的愷撒已經不經意間展露王者鋒芒,既有成霸業者的雷厲風行和殺伐果斷,但同時,他的臨危不懼和幽默風趣,又使其平添幾分個人魅力。

重回羅馬:三巨頭聯盟

愷撒可以說是大器晚成,四十歲之前,他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落魄貴族,迫於政治壓力逃亡在外,過著險象迭生的生活。他熱愛文學,寫過一些為人讚譽的悲劇,拜大師學辯論,沒成想辯論沒學到多少,寫公文和情書倒是很在行,可以大膽推測,這個千古一帝的骨子裡其實也透著濃鬱的浪漫。

愷撒的情婦之多,傳說與元老院三分之一議員的太太都有染,甚至是公開的、不加遮掩的,甚至和龐培、克拉蘇的妻子都有曖昧不清的關係。他非常討女人歡心,而且擅長寫情書,為了神化愷撒,養子屋大維繼位後,開始給愷撒人設“洗白”,一把火燒了他那些情書,隻給後世留下他的政治軍事功績。

有意思的是,在古羅馬,情侶們更喜歡去愷撒時期修建的愷撒廣場聊天約會,而不願意去奧古斯都廣場。大概也與奧古斯都嚴肅、不解風情的性格有關,面對奧古斯都廣場上一排聖賢雕像的注視,怎麽親熱得起來呢?那倒像是個適合孩子們用功學習的場所。

●上為愷撒廣場複原圖;下為今愷撒廣場遺址

年歲漸長,愷撒的抱負和野心也慢慢顯露出來,擔任過一些小職位,致力於公共建設和日常生活管理,漸漸取悅平民階層,開銷巨大,錢當然不是他的錢,他一窮二白,大部分錢財都是管羅馬首富克拉蘇借的。公元前63年,他返回羅馬競選大祭司之位,成為國家的宗教活動的主持人,相當於宗教領袖,終身任職。

在他之後每一任皇帝都要做國家的宗教領袖,愷撒也因此分得一套官邸,終於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作為一個落魄貴族實在不容易,想來大帝本人那會心情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但這還不夠啊,偉人的志向怎麽可能滿足於區區一套小官邸呢?愷撒依舊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後又兼任大法官一職,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公元前60年當上羅馬執政官

愷撒的上位離不開他的兩位盟友的神助攻。首先是龐培,古羅馬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年少成名,驍勇善戰,他比愷撒年長六歲,25歲就當了凱旋將軍,35歲(公元前70年)當選羅馬執政官(在那之前42歲才有資格當選執政官),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名望。

再看羅馬首富克拉蘇,家財萬貫,財力雄厚到當真是非常任性了,愷撒借多少他就給多少,揮金如土。出於各自的利益需求,這三個人在公元前60年聯盟,有了龐培的名望和克拉蘇的財富支持,愷撒得以進一步實施自己的政治抱負。

●“羅馬三巨頭”:愷撒、龐培、克拉蘇

愷撒執政期間,軍政大權越來越集中,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和作用受到打擊削弱。心生不滿的元老院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決定在愷撒一年期滿後給他個下馬威,收回他的大權。元老們決定,不如就讓愷撒去擔任管理森林、街道這樣的小官吧,看他還能折騰出啥花樣來。

愷撒的隊友們馬上出來助攻,有名望有錢,拉攏一下公民不成問題,於是元老院的決定很快又被公民大會否決。愷撒轉而擔任高盧總督,管理山北高盧(今法國南部)。

那時候的高盧人彪悍孔武,四處劫掠,令地中海沿岸各個文明國家聞之膽寒。在公元前390年這群野蠻的高盧人曾經入侵意大利,一度佔領羅馬,把羅馬典籍焚燒得乾乾淨淨,如此世仇,此次前去難免乾上一場硬架。愷撒帶著他組建的強大軍隊,浩浩湯湯前往高盧,開始了他的偉大征程。

征戰四方:英雄本色成就霸業

愷撒大帝一生征戰無數,是百年難遇的軍事天才,但這不意味著他總是戰無不勝,恰恰相反,他也經常打敗戰,卻能從中吸取教訓尋找突破,反敗為勝。在征戰高盧的八年中他寫下《高盧戰記》,其中著名的阿萊西亞戰役就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也是羅馬贏得高盧戰爭的決定點。

公元前52年,愷撒率領羅馬十個軍團不足五萬人被高盧主力軍八萬人追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來就來吧,我大羅馬軍事先進還怕打不過你們野蠻人不成?愷撒也不慌,就以五萬人包圍敵方八萬人,沒成想反被二十五萬高盧援兵反包圍。這實力懸殊的,那誰頂得住啊?

愷撒還是不慌,當即指揮羅馬軍團修建先進的防禦工事作戰,對內對外都修了城牆和濠溝,最後以其先進的工事和傑出的軍事策略贏得勝利。野蠻雄武的高盧人輸得是心服口服,為了抵製東面更為野蠻的日耳曼人,他們願意接受先進的羅馬文明受其保護,成為羅馬行省。

●同時抵禦兩面敵人的羅馬軍戰壕

羅馬邊界從阿爾卑斯山擴展到萊茵河,愷撒在高盧境內修道路,興水利,駐扎軍團抵禦日耳曼人入侵,給了高盧高度的自治權,並且給予他們的上層階級羅馬公民權,甚至提拔進元老院,讓元老院的貴族們一眾嘩然。高盧漸漸進入文明時代。

愷撒曾經親率大軍兩度跨海登陸不列顛,雖然一百年後他的後人才征服這片土地,但羅馬軍團的到來也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文明。如英國著名政治家丘吉爾在《英語民族事史》開篇所言:“隨著愷撒的登錄,突然,迷霧驅散了,人類歷史的陽光普照不列顛。”

愷撒在攻打日耳曼人的過程尤為有意思。相比起已經進入農牧的高盧人,停留在遊牧時期的日耳曼人更為野蠻凶悍。

以萊茵河為界,不是你過來打我就是我過去打你,那還不如我打你。

●日耳曼人

於是愷撒就讓羅馬軍團在萊茵河上即時架橋,在400米寬的河面,十天就修了一座大橋,氣勢洶洶地殺了過去,把躲在森林裡的日耳曼人嚇得四處流竄。追擊了一段距離後愷撒就不追了,尋思著日耳曼人太野蠻了,不能適應他們先進的羅馬文明,沒用,嚇唬嚇唬差不多得了,就放棄征服日耳曼人。

十八天后愷撒撤軍,在知道有敵方探子的情況下,令人把這座大橋燒毀。這還不是最搞笑的,兩年後,愷撒又在附近的河面又造了一座大橋,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造橋隻用了六天,又過去嚇唬人家日耳曼人,再撤軍再燒橋(我是日耳曼人我都煩他了),從此就以萊茵河為界抵禦日耳曼人的侵擾。

●一本18世紀版的《高盧戰記》

愷撒對外開疆拓土,對內整頓安撫,是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而他對征服者的寬恕和提拔不僅僅出於寬厚的胸襟和卓越的見識,更是為了守衛羅馬內部的團結

從嘲笑海盜到絕地反殺高盧軍隊、嚇唬日耳曼人,愷撒已經從最初倔強無畏的年輕人慢慢變成善於籌謀的政治家和身經百戰的軍事奇才。

渡過盧比孔河:天涯海角追殺反目老鐵

就在愷撒戰功赫赫出生入死的時候,他的兩個老哥坐不住了。

有錢的克拉蘇覺得自己戰功遠不如愷撒和龐培,組了一支軍隊東征帕提亞,不幸戰敗把命也搭了。而作為愷撒的盟友兼女婿,龐培娶了當時年僅十四歲的愷撒獨女尤利婭,但尤利婭在公元前54年難產而亡。

眼看著愷撒日漸獨攬大權,又受到元老院的挑撥和拉攏,經過一番明裡暗裡的爭鬥,龐培站到了愷撒的對立面,最終反目。

●現藏於慕尼黑的龐培雕塑

三巨頭分崩離析,羅馬內戰開始了。

西方有一句諺語:“渡過盧比孔河。”意為“破釜沉舟”。它就起源於公元前49年,愷撒打破了將領不得度過盧比孔河的禁忌,帶兵進軍羅馬與龐培展開內戰。最終龐培落敗逃走,愷撒就此要求元老院選舉他為獨裁官,總攬大權。

愷撒還乘勝追擊龐培和他的軍團,一路追擊到埃及,龐培剛剛登陸,就被埃及人刺殺。

繼續征戰:豔遇,凱旋,登上人生巔峰

談及愷撒的風流韻事首先會想到埃及豔後克裡奧佩特拉,這個以美貌和手段聞名歷史的蛇蠍美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守住了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後的榮耀。

在埃及爆發亞歷山大一戰後,愷撒扶持年僅二十二歲的克裡奧佩特拉登上埃及王位,沒有直接把埃及收入羅馬。之後埃及豔後為愷撒誕下的私生子,立為托勒密十五世,在愷撒去世後,被愷撒的養子屋大維所殺,這些都是後話了。

●現藏於柏林舊博物館的克裡奧佩特拉胸像

殺了反目老鐵又有豔遇的愷撒信心爆棚,繼續征戰,所向披靡。在澤拉之戰勝利時,愷撒心中必然也是豪情萬丈,區區一句“我來,我看,我征服(拉丁語:VENI VIDI VICI)。”就能讓後人感受到大帝人生巔峰時的羅馬稱霸地中海的盛況和內心的波瀾壯闊。

公元前45年愷撒返回羅馬,舉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卻沒有因為擊敗龐培而得意,他認為這是一場不幸的國家悲劇。在任期間,愷撒並沒有大肆屠殺政敵,反而無條件赦免戰敗者,希望所有的羅馬人都能夠團結起來。

元老院屈服於愷撒的戰功和民心,不得不任命他為任期十年的獨裁官。愷撒推動各項改革,賦予更多人公民權,修訂歷法,築建了許多公共建設。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的愷撒半身像

愷撒的功績不僅僅在於他擴張了羅馬版圖,稱霸地中海,並且在制度上加強了中央集權,破壞了舊的貴族共和體制,把軍政大權集中於一身,基本上完成了向君主獨裁製的過渡。

他既是征戰四方的“凱旋將軍”,也是羅馬萬民愛戴的優秀統治者,當然啦,卸下這些榮耀,機智勇猛有所作為的愷撒大帝,即使人到中年,也依然是那個風流不羈的愷撒。

英雄的落幕

公元前44年,愷撒身上隻帶著一支筆,被誘騙至元老院中被刺身亡,享年58歲。一代巨人就此落幕,退出歷史舞台。

在他的遺囑中給屋大維四分之三的財產並指定他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奧古斯都之後,羅馬皇帝均使用“愷撒·奧古斯都”這個稱謂,表示“至尊、神聖”,成為未來一千四百多年羅馬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

愷撒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陷於痛苦和悲憤的支持者們發誓要為愷撒復仇。在刺殺他的六十幾人中,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後活過3年,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以不同方式死於非命。

●刺殺愷撒 1865年皮洛蒂畫作

歷史的車輪一直向前,巨人的落幕卻也為一個更加強盛的羅馬帝國拉開序幕,翻開新的輝煌。愷撒一生從未稱帝,卻被歐洲史學家習慣性稱為“愷撒大帝”,被認為是羅馬帝國真正的第一代皇帝

他的見識、他的膽魄、他的胸襟、他幽默自信和風流倜儻,都讓後人遐想無窮。愷撒的形象不再被束縛在刻板嚴肅的雕像裡,而是一個更加複雜生動的、具有高度個人魅力的千古一帝,從歷史長河中脫穎而出,受萬世敬仰。

他的一生,是一場跌宕起伏的冒險,一曲蕩氣回腸的史歌,他的雄才大略、遼闊胸襟和英雄史詩如同七月炙熱的驕陽,永遠照耀著燦爛的羅馬文明和人類歷史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