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历史上 中国书院的历史有谁知道啊

中国书院的历史有谁知道啊
书院,是东亚古代教育制度有别於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
。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所创设的丽正修书院。
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1][2],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在北宋盛极一时。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
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
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
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
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馀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直到戊戌变法,中国的书院全部消失。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白鹿洞书院
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
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将主人要买的书、纸、笔、墨等如数购回,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所居为白鹿洞。
后李渤任江州刺史,便在读书台旧址创建台榭。
到南唐升元中,在此办起学校,称“庐山国学”,也就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
白鹿洞书院最盛时,有360余间建筑,屡经兴废,今尚存礼圣殿、御书阁、朱子祠等。
书院内,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
这充分体现了古书院攻读经史、求索问道、赋诗作联、舞文弄墨的特色。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极峰,面对双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
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高等学府,在历史上以理学著称于世。
北宋儒教洛派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在此聚众讲学,使书院名声大振。
北宋名儒司马光、范仲淹、韩维、李刚、朱熹、吕晦等也曾在此讲学。
嵩阳书院一直是重要的儒学传播圣地。
嵩阳书院在古代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院落而言,而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和周围多个单体建筑群组合而成,其地域分布比较广阔。
大至而言,除今天我们看到的嵩阳书院建筑外,属于书院的建筑物,比较有名的还有位于嵩阳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和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嵩阳书院别墅-君子亭;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建筑。
·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l009年,宋真宗正式将该书院赐额为“应天府书院”。
宋仁宗时,又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后该书院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等人的支持下,得到很大扩展。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显盛一时,
- 上一篇
海天黄豆酱好吃还是李锦记的好吃 海天黄豆酱加蒜蓉之后味道真的好很多了吗?海天黄豆酱有两种,其中一个是海天黄豆酱不带辣味
海天黄豆酱加蒜蓉之后味道真的好很多了吗?海天黄豆酱有两种,其中一个是海天黄豆酱不带辣味 海天黄豆酱加蒜蓉之后味道真的好很多了吗?海天黄豆酱有两种,其中一个是海天黄豆酱不带辣味海天黄豆酱添加了蒜蓉味道可
- 下一篇
“为我们的生活而游行”的积极分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悲剧中找到意义!
“为我们的生活而游行”的积极分子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悲剧中找到意义 “KDSP”数十年来最强大的美国青年运动于情人节2月14日发起,几小时前,一名19岁持枪男子手持半自动步枪从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的马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