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阿哥 索额图是康熙的什么人,索额图为何被康熙视为最恨之人?
索额图是康熙的什么人,索额图为何被康熙视为最恨之人?
索额图为何被康熙视为最恨之人?
关于康熙来说,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刻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势。但是,在其终身中,也相同面对着许多应战。比方,鳌拜擅权,三藩造反,准葛尔暴乱,九王夺嫡,等等。
毫无疑问,在这些应战中,最为惊险的就是斗鳌拜了。由于康熙登基之时年级尚幼,国家大权操纵在鳌拜手中。但是,康熙亲政之后,鳌拜仍然放肆嚣张,并且不把康熙放在眼里,还经常应战皇权。
由于康熙其时实力非常弱小,他只能养晦。为了抵挡鳌拜,康熙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康熙八年,他俄然指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拘捕。大臣协商鳌拜大罪三十条,恳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许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康熙尽管怨恨鳌拜,但毕竟没有杀死鳌拜。相较于我们下面要说的这位,尽管只要一条罪行,却被康熙称为“本朝榜首罪人”,成了康熙最怨恨的人。
这个人不是他人,正是索额图,索尼之子。实际上,索额图终身忠心耿耿。参加了其时许多严峻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其中包含斗鳌拜,平三藩准格尔。还包含,代表满清朝廷签订中俄《尼布楚公约》。但是,后来,康熙对索额图终身所参加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商洽外,全面给予否定。
那么,索额图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康熙对他如此的憎恶呢?
本来,索额图参加了太子之争。康熙后期,皇子夺嫡之争越发严峻。索额图由于是太子胤?的叔公,全力支持太子。其时同为权臣的纳兰明珠,由于与长子胤?有联络,全力支持胤?。于是,朝堂上呈现了“太子党”和“长子党两派”。为了能完毕这一敌对局势,一起也是出于维护太子的原因,康熙出手镇压“长子党”。
明珠一派被镇压之后,索额图等人越发猖獗,及至后来太子居然做出谋反的决议。太子被废黜,而索额图由于卷入太子之争,终究被圈禁,后因饥饿而死。正是由于如此,索额图成了康熙最为憎恶之人。
康熙大臣索额图及明珠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纳兰明珠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索额图(1636年-1703年),赫舍里氏,清代康熙年间权臣,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索尼第三子,孝诚仁皇后叔父,世袭一等公。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生于盛京。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康熙帝继位之初,鳌拜擅权,索额图辅佐计擒鳌拜,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故深受信任。索额图因参与皇太子之争,1703年5月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叶赫那拉氏,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权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索额图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索额图,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出生年代推算当在崇德元年(1636)前后,生于盛京(沈阳)。他生活在满族贵族夺取全国政权,进而统一全国的时期,即为满族从马上得天下,转变为统治天下的时代。
索额图先世原隶哈达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1),努尔哈赤灭哈达,他的祖父硕色、叔祖希福携带家口归附。努尔哈赤获悉硕色、希福兼通满、蒙、汉文字,命同值文馆,赐号“巴克什”,并屡次遣使蒙古诸部。崇德元年,希福任内弘文院大学士,进二等甲喇章京,顺治九年(1652)十一月卒,赠太保,谥文简。索额图之父索尼在天命年间(1616—1626)为一等侍卫,其后屡立战功。天聪五年(1631)升任吏部启心郎。崇德八年(1643),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皇太极病逝,他以拥立皇子福临继位,成为维护八旗内部稳定局面的重要人物。顺治八年(1651),累进为世袭一等伯,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顺治帝曾褒奖他“克尽忠义,以定国乱,诚为荩臣。”①顺治十八年,福临病逝,新君玄烨即位。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同为辅政大臣,又授世袭一等公。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谥文忠。索尼的长子噶布喇曾任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四年,太皇太后挑其第二个女儿,册立为皇后。十三年,皇后生皇二子允礽后不久便去世,谥称孝诚仁皇后。次年,允礽被立为皇太子。索尼的第五子心裕“尚公主,遭遇之隆,古今罕觏”①,先袭一等伯,后又世袭一等公,官至领侍卫内大臣。六子法保袭一等公。索额图乃索尼第二子,他正是以其皇亲国戚的特殊地位而跻身于朝廷。 索额图初为侍卫,康熙七年,任吏部右侍郎。康熙八年五月,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当时,身为四辅臣之一的鳌拜,广植党羽,“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②,把他的心腹之人安插在内三院和各部院担任要职,随意罢免他不中意的大臣。鳌拜的专权跋扈,引起康熙帝的强烈愤怒,索额图也十分不满。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帝“以弈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画”③,采取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其党羽,康熙帝始得真正主持朝政。八月,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九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一直到十九年八月离任。在这十年中,他成为朝廷里最有权势的大臣,在平定“三藩之乱”,稳定全国动荡的局面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又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先是,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②。倾陷索额图的人,首先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索额图常以“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但见索额图时,“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①。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他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明珠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②。康熙帝回京后,于四十二年(1703)将索额图处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的“种种恶端”,又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③据礼亲王昭梿说:索额图在狱中时,曾有“客潜入狱馈饮食,及公伏法,客料理丧殓事毕,痛哭而去,不知所终”④。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⑤。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极不公正的评价。康熙为什么要对索额图下手?
康熙皇帝对索额图与明珠之争一直洞若观火。当时,索额图对明珠一党毫不客气,凡是明珠有所建言,索额图必然反对,凡是明珠提拔的人,索额图都会小心提防。索额图还派人监视明珠的一举一动,想逮住明珠的过错,然后组织官员进行弹劾。
在平定三藩的激烈斗争中,索额图一党与明珠一党更加是斗得不可开交。索额图坚决反对撤藩,认为吴三桂一定不会任由朝廷摆布,一不小心就会激起事变,一旦带动连锁反应后果将会不堪设想。索额图还建议对所有支持撤藩的官员进行严惩,以平复和安抚吴三桂。明珠则表态必须撤藩,越早动手越好,不要等到吴三桂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到时候再想对付就难了。于是,一件原本属于政见不同的争论,演变为不可调和的党争。
康熙皇帝对索额图和明珠的斗争冷眼旁观,他自己已经拿定了主意,不会因为明珠的支持而加快,也不会因为索额图的反对就放弃。对于索额图权倾朝野,甚至大肆收受贿赂的情况,康熙自然也有所了解,但是他并没有急于查办,这里面自然有已故皇后赫舍里氏的情分,另一方面也是从太子的角度考虑,一旦对索额图动手,必然会影响到太子的威信。
但康熙没有想到的是,索额图越来越嚣张,并且帮助太子在身边聚集起一股强大的势力,这股势力最终影响到了康熙皇帝的皇权。有一次,康熙到奉先殿祭祖,发现有人讲太子的坐垫和自己的坐垫一起放到了殿内,按规矩,皇太子要跪到殿外,康熙有一点点不快,于是责令礼部尚书沙穆哈将太子坐垫拿出殿外,放在王公百官之前,谁知道沙穆哈居然顶了康熙一句,要求康熙将口谕记档,康熙一看,就知道有人利用沙穆哈试探自己,为太子立威。沙穆哈不敢得罪太子,就要用皇帝的旨意复命。康熙决不允许在自己之外又出现一个拥戴太子的权力集团,这是对皇权的最严重威胁,于是借机严惩沙穆哈,实际上是敲山震虎。
康熙能够容忍索额图与明珠党争,但是却无法接受索额图帮助太子集聚力量,储君一旦提前染指权力,都会是对皇帝的致命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许多太子都无法顺利接班,中途被废的根本原因。索额图作为太子胤?的外叔祖,康熙希望他能够多多教导太子,安心读书,循规蹈矩,但是,索额图却在许多方面试图抬升胤?的地位,以拉开太子与诸皇子之间的距离,在太子的衣食住行上都提高了规格,这也就养成了太子骄纵不法的坏毛病。
康熙果断打掉了索额图,本以为太子会因此受到警示,收敛自己的行为,却没有想到太子变本加厉,父子之间的裂痕进一步扩大。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被废,引发了剧烈的政治动荡,这又是康熙始料未及的。
索额图为什么杀康熙?
这你都相信,假的啊!!!都是康熙王朝的剧情,根本就是编的。在康熙王朝中,朱由检早就死了几十年了,红玉是朱三太子朱慈炯的女儿。还有啊!赫舍里不是索额图的女儿,是索额图的侄女而已。千万别搞错了,那都是康熙王朝的剧情。索额图想杀康熙是为了让太子胤礽能够快点当上皇帝,好让纳兰明珠倒台,自己才能得到权力。索额图并非你想的那么聪明,他可远远比不上康熙的聪明。别被电视剧骗了哦!多看看历史。
康熙王朝 索额图和李光地的结局是什么?
1、索额图下场: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加入了废太子的小集团,结果最终被康熙处死: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额图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额图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视皇太子,其真实含意并非如此。索额图为皇太子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太子与索额图关系又很密切。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索额图也被牵连在内。
在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康熙帝没有处置。
倾陷索额图的人,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贫困,但长于诗文书法,被推荐给索额图。索额图常以“椒房之亲,且又世贵,侍士大夫向不以礼,况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颐指气使,以奴视之”。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显贵,但见索额图时,“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遂顿忘旧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
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随驾北上,这时他已背叛索额图,投靠明珠。明珠与索额图“权势相侔,互相仇轧”。康熙帝回京后,于四十二年(1703)将索额图处死。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曾对大臣们列举了皇太子今的“种种恶端”,又说:“从前索额图助伊(皇太子)潜谋大事,朕悉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胤礽(皇太子)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据礼亲王昭梿说:索额图在狱中时,曾有“客潜入狱馈饮食,及公伏法,客料理丧殓事毕,痛哭而去,不知所终”。索额图的同党多被杀,被拘禁、被流放;同祖子孙都被革职,其二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处死。康熙帝对索额图一生所参与的重要军政大事,除与沙俄在尼布楚的谈判外,全面给予否定,并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
2、李光地结局:在任上病死的
李光地自康熙四十九年(1711年)起数次上疏请求休致。而晚年的康熙因立储不当等事心中郁郁,身体多病,对李光地这位老臣很是眷恋。他慰留李光地道:“见到卿的奏折,朕心中惨然。回想当年一班旧臣,今已杳然而去。像卿这样的,不过只有一二人还在朝中,现今朕也老了,实在不忍再多说什么。”
康熙五十三年(1715年)六月,李光地再次请求休致,康熙暂准给假两年,让其处理完家中事宜即返京办事。八月,李光地陛辞之时,康熙赐其“谟明弼谐”匾额。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四月,李光地返京,奉命勘阅大学士王琰等人所纂《春秋传说》及榆讨张昭等人所辑纂字。
次年正月,阁臣奏定孝惠章皇后谥号,疏中脱漏“章皇后”三字,部议将李光地降三级调用,康熙下旨宽免。这年五月,李光地因疝疾速发,卒于任所,享年77岁。
为何康熙说索额图是罪人?
清朝的兴盛实际上是由康熙皇帝一手操办起来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俗话还说,一件大事的完结,除了出主意的人聪明,具体执行的人也功不可没,所以康熙发起的和鳌拜,吴三桂等人的大战以及还有准葛尔部落的尘埃落定等,也离不开这个人的积极参与,他就是索额图。
也许更多的人只听过纳兰明珠的名字,但索额图同样不可忘怀。因为他对康熙,对历史还有一项大功劳,那就是他在和俄国外交上所签的协议,那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屈辱条约,尽管如此,他还是没有留下个好名声,怎么又会是罪人呢?我们具体来看。
索额图的父亲是名臣索尼,但索额图并不是凭借老子的身份和地位才被康熙重用的,他刚开始只是一个普通小侍兵,因为勤奋和一身本领才有了和康熙共同处理事情的机会。此后,就成了康熙的左右手,打鳌拜和吴三桂问题上,索额图在朝堂上是敢于表达意见的忠臣,在战场上又是带兵打战的能将。尽管康熙对大小事情都要求严格,但索额图的专心和忠心此时并没有受到康熙的质疑。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不安定,经常有小股势力的侵入和偷袭,后来沙俄也凑热闹,在当地欺负老百姓,搞的鸡犬不宁,经过双方几次打战较量后,沙俄站出来投降想要和平解决。于是,康熙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索额图,在双方交谈过程中,索额图一言一行都展现出了一个大国的风度,面对一群外国人,他在国家土地范围的多少上丝毫不退缩,但沙俄也不甘心,就在两方都不肯后退的时候,因为准葛尔的问题,康熙想要索额图迅速解决,但索额图选择暂时不签,先和康熙解决准葛尔去了。
等到准葛尔平定完了之后,索额图再次身肩重担,最后,协议虽然没有按照索额图的要求圈的所要的界限,但康熙并没有不满,沙俄再也没有前来骚扰,边界地区的人民也把索额图当做恩人来看待,但却引起朝中大臣的嫉妒。
索额图因朝中形势不稳,不愿受牵连,就辞职回家了。但康熙听了小人高士奇的恶语,再加上索额图和太子的私人关系,康熙心里就起疑心了。而这时朝中的大臣审时度势,早就调整了政治方向,一批批成了纳兰明珠的跟班,康熙自然为了儿子的名誉,就把索额图性命取了,还在所有人面前发出通告,他是第一罪人,只有一件功劳就是签了条约!
康熙王朝里的索额图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康熙王朝》中的索额图与明珠两个大学士,一开始都是个“好人”,他们忠心辅佐康熙帝,成为康熙帝的重要助手,也进入了国家最高决策层。在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收复大小金川等重大决策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他们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位高权重、一言九鼎,他们变了,他们变得肆无忌惮地贪腐弄权,最终被康熙帝下狱治罪,这是他们肆无忌惮弄权的咎由自取。
图为(9)之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