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的建立者 魏忠贤专权阻挡了后金进攻明朝的步伐,这种说法可信吗?
魏忠贤专权阻挡了后金进攻明朝的步伐,这种说法可信吗?
很多人都说魏忠贤掌权的时候,为何后金的部队没有打进来,而崇祯掌权后,后金的部队就三番五次的打进关内。
将后金在努尔哈赤时代没有入关当作魏忠贤的功劳可是有点抬高这个太监了,魏忠贤充其量就是一个有点本领的太监,要说到没有魏忠贤就没有大明,那就是有点扯了。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其实就是天启年间,当时的努尔哈赤处于发展时期,并没有能力完全击败明朝,然而以当时明朝的国力想要灭掉努尔哈赤政权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明朝陷于内部党争,最终导致努尔哈赤逐渐发展壮大。

努尔哈赤最开始的身份,其实是为明朝戍边的部落之一,只不过后来努尔哈赤父亲被明军错杀,努尔哈赤迁怒于明军,并且不满明朝对待女真的少数民族政策,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了对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战争。
这个时候努尔哈赤还远没有到起兵反明的境地,万历二十九年的时候,努尔哈赤还向明朝朝贡,明朝对努尔哈赤也没有过多的防范,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前一年,也就是1615年的时候,蓟辽总督还向明廷报告努尔哈赤“惟命是从”对朝廷忠心耿耿。
努尔哈赤的崛起是偷偷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对明朝都是卑躬屈膝的,当时万历年间明军抗倭援朝的时候,努尔哈赤还表忠心要前去支援,一直到万历后期,朝纲混乱,明朝乱作一团,努尔哈赤才看准时机,于1616年称为大汗,始有反意。
在万历末年,本来是有机会在萨尔浒之战中彻底干掉后金的,但是明军却因为主帅杨镐作战经验不行,在战略上采取分进合击的方式导致被后金各个击破,最终使得明军失去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万历皇帝没有解决的事情,到了天启皇帝执政期间,也就是魏忠贤专政时期就解决了吗?恰恰相反,这个时期恰恰是后金飞速发展时期,以下纵横整理出时间对照表,看看天启年间,魏忠贤在干什么,而后金又在干什么。
天启元年(1621年),魏忠贤正在磨刀霍霍准备对东林党进行挑战,而努尔哈赤正率领后金的部队攻陷沈阳、辽阳等大城市,给明军造成重大的损失,随后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建立东京城;
天启二年(1622年),魏忠贤夺取了锦衣卫的指挥权,开始攻击东林党,此时努尔哈赤打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先是夺取辽西广宁、义州、锦州、大凌河等四十余城堡。打得熊廷弼、王化贞等明朝将领是溃败而逃;
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将内操军增加到一万人,内穿衣甲出入宫廷,并且兼领东厂事物,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开始大兴大规模针对东林党成员,打击异己。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的党羽已经遍布整个朝廷。
而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基本占领辽东大部分地区,政权已经初具规模,随后迁都沈阳,持续发动对明朝的攻击。
当时如果不是袁崇焕创造性在守城之战中使用红衣大炮,抓住后金不擅长攻城这个弱点,取得宁远大捷,明军当真是无一胜仗了,这就是魏忠贤专政下的明朝。
综合起来,魏忠贤执政时期,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攻城略地,而魏忠贤却一心一意的让全国各地给他盖祠堂,就连当时的袁崇焕都给魏忠贤盖过祠堂,然而袁崇焕最终还是开罪魏忠贤,在宁锦大战后没有给予功劳而主动请辞。所以,那些说天启年间后金没有打进来的可以歇一歇了。
崇祯励精图治却将明朝带入深渊,则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明的,只能说当时明朝统治已经烂透了,又加上各种天灾人祸,在内有农民起义不断,外有后金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最终被推翻。
固然崇祯在执政方针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这并不表明魏忠贤干政时候做的就是对的,从另一方面来说,魏忠贤专政也给明朝统治带来一定祸患,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当然,我的史观是,魏忠贤没有挽救大明王朝的能力,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毁灭了整个明朝,真正使得明朝灭亡的,究其根本还是文官集团的毛病,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