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孟子 恻隐之心 從瑜伽和佛教達到孟子所言的求放心而已

火烧 2021-12-10 03:38:53 1054
從瑜伽和佛教達到孟子所言的求放心而已 《學問之道,求其放心》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麼,不過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這就是我們瑜伽和佛教所說的明心見性的境界。,六祖慧

從瑜伽和佛教達到孟子所言的求放心而已  

孟子 恻隐之心 從瑜伽和佛教達到孟子所言的求放心而已
《學問之道,求其放心》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學問之道沒有別的什麼,不過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來罷了。,這就是我們瑜伽和佛教所說的明心見性的境界。,六祖慧能大師用五句偈道出了其中的真諦:何其自性?本自清凈;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意思是說:我們的真心自性從來就沒有被染污過,有染的是妄心,見性之後便知自性本來清凈;真實的自我原本是無生無滅,永恆常存在的,那個有生有滅的只是肉身假我,恐懼來自於我們顛倒的夢想;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自性裡面具足圓滿的智慧,它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的真心本來是如如不動,安定自若的,那眾生又因何常常心生煩亂,焦躁憂鬱呢?顯然這個並非是真心,而是妄心的作亂。,常言道:「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由於丟失了真心,我們把無常視為永恆!由於丟失了真心,我們把不純凈視為純凈。由於丟失了真心,我們把痛苦視為了快樂。 由於丟失了真心,我們把假我視為了真我。,一旦有了我執,享受到歡愉之後,就會心生迷戀。 而當自我有了強烈的執著之後,一旦欲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心生嗔恨或者厭棄。,如何破除我執,就是《金剛經》的一句經文:「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就能尋找回我們失去的靈魂。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