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没有人员伤亡怎么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与受害者已经签订赔偿协议,并已赔偿了,肇事者就可以无罪释放了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与受害者已经签订赔偿协议,并已赔偿了,肇事者就可以无罪释放了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与受害者已经签订赔偿协议,并已赔偿了,肇事者就可以无罪释放了吗?
按法律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要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赔偿,只是由于侵犯了民事上的生命健康权,所以必须得赔的。不能因为赔偿就无罪释放,最多法院会认为,赔偿了,交通肇事者的危险性比较少,悔罪态度好,从轻处罚一点,比如说,原本要判十年的,法院给判九年,都不可能会低于七年的。更不可能会无罪释放。
除非是有内幕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么量刑和赔偿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除赔偿抢救期间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如有死者生前抚养的被抚养人)、死亡补偿费、精神损失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其中:
1、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3、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具体数额根据死者的户口(注意虽然死者是农村户口,但是长期在城市居住、工作生活的,也可以按照居民标准计算相关费用),当地统计资料,被抚养人的人数、年龄,当地生活水平等综合计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没钱赔偿怎么办
首先坐牢。
然后拍卖家产赔偿,能赔多少算多少。
在监狱里赚的钱留下生活费,多余的用于赔钱。
出狱后,只要工作赚钱,留下生活费,剩下的赔钱。
受害人能够通过法院进行强制执行。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果赔偿后还会判刑吗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果是肇事司机的主要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谅解书可以从轻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对方无钱赔偿怎么办?
答:肇事者已经涉嫌构成交通肇事罪,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也可以在交警认定责任的前提下提成民事侵权诉讼,或者在案件进入公诉程式后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可以私了吗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属于公诉案件 ,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公诉,不得私了。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后自首积极赔偿会怎么判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肇事者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但因其同时有自首和积极赔偿的情节,法院可根据具体案情依法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
第六十七条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无力赔偿家属赔偿金,法律怎么解决?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债务应当清偿。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有能力偿还拒不偿还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强制偿还。”由此可见,债务人必须偿还债务是肯定的。
实践中,债务人无力偿还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暂时无力偿还。如属于这种情况,可按照上述《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由债务人分期偿还。另一种是永久无力偿还。如果是永久无力清偿的话,则只能就债务人的个人现有财产来清偿。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
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责任人主观过错的程度不同,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也就不同。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的发生给受害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责任人首先要承担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根据过错大小可以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机动车一般都有第三者责任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在赔付问题上,保险公司有先予支付的义务;不足的部分由有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支付;机动车驾驶员无支付能力的,由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来支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该基金支付办法)。但如果是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人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但交通肇事逃逸的,则要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事责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承担七年以上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状态,由于这种状态是由肇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所以产生了肇事人及时消除这种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义务,事实上形成了新的违法行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无论是民事赔偿责任、行政处罚责任,或是刑事责任都要比没有逃逸严重得多。更重要的是,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逃逸,将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也就是说,可能机动车驾驶员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就可能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此外,《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明确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处以吊销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领取。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保险有赔吗
如果车主不是肇事驾驶员的话,需要负连带责任。但是,如果找不到驾驶员承担相应责任的话,车主很可能被追究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