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事件大全详细 有了这个看历史事件就不那么头疼了
有了这个看历史事件就不那么头疼了
1. 让人头疼的历史
怎样学好历史
对于历史,我想说的是: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إ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إ
2. 历史究竟怎么学
简单来说就是:1、安排利用好时间;2、直接面对高考;3、建好框架、掌握记忆技巧——我们应该知道,要学好某一科,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但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时间的安排利用非常重要;有的科目如史地生等,在有一定兴趣基础的时候,可能只需要课堂上认真听,并在不知不觉中利用了平时琐碎的时间就够了。
对于非主科史地生等,要找些时间将初高中课本看上两三遍,可以尽量选择琐碎的时间,并当作是主科学习紧张之余的放松。看的时候,要多回头看目录、章节开头的介绍等概括性总结性的文字,以便于把握整个的知识结构体系,并可避免在看书的时候有种迷失的感觉。
在新学期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迅速的、然后再带着思考的将新课本看上一两遍,你这学期的课堂效率都会不少提高,这对语文、政治等科目都是适用的。历史学习是要靠积累的,你要尽早的开始做积累,根据我的教学心得,建议你直接面对高考,如买资料书,可以直接买高考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怎样方便记忆? (从大到小,先建框架。犹如盖大厦时,都是先把钢筋水泥的主架修筑好,再做添砖加瓦;而且哪层需要、哪层方便就做哪一层,整整有条、不迷乱。
历史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
3. 我每次记东西时头痛无方法记来记去就是记不到怎么办特别是历史
我还真没觉得历史枯燥,兴趣是记忆的最好方法。
历史来说,实在没兴趣,总要理解,理解了才能有效记忆。知道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历史线索要清晰。
可以按时间顺序把历史事件罗列出来,先对历史的先后顺序有个概念,然后再不断补充内容进行记忆。每天看一遍,不断熟悉,肯定会记住的,不需要刻意记忆,但每天要和它见面。
另外,对于答题,这个是有一些方法,比如说历史无外乎让你分析原因、背景、性质等,原因不外乎就是内因、外因或者国际、国内,背景也就是时间、物质、精神、社会等等,性质就要根据领导阶级等来确定。这个上课老师肯定会讲。
多用心去记,多用心总结,一定没问题。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一定能突破瓶颈的。
4. 历史
兴趣是种很微妙的东西,你有了兴趣,你就能很快地把知识点记住,能很好的去理解和领悟在历史现象背后所蕴涵着的历史规律,能得心应手地分析历史问题;如若反之,无异于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苦苦煎熬,但却炼不出火眼金睛。
那对于本来没有兴趣的同学,这个兴趣这么培养呢?首先你要试着摆正你的心态,不要老是抵触。 如果这样,神也救不了你。
然后,想想你以前看过的历史剧,让历史好一点的同学,甚至可以找历史老师,让他们从历史角度来谈谈这个历史剧,你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而你以前不知道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能发现历史并不枯燥,而是很有意思的东西。最后,你再认认真真地去听几节历史课,你就发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老师上课都还不赖。
虽然我不能保证你能爱上历史,但我起码相信你对历史课已经产生兴趣了。 当然,有了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很多同学认为学历史要诀就是背,错了。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基于课本之上的理解。所以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一个方便你理解的历史结构。
其实这也很简单。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
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
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
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
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
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
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关键在平时,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尤其对考小综合或大综合的同学来说,平时的基础是决定胜败的关键。
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教我历史的魏献策老师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他的课仿佛有一种魔力能把你紧紧地吸引住,浩浩历史长河在他的讲解下仿佛一下子就与我们拉近了。更重要的是,他总能引导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去思考它们背后的联系与实质。

这是学习历史的最重要的方法。 在他的指导下,高一时我的历史学得很顺利。
也许是让胜利冲昏了头脑,高二时我开始偷懒了,不再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掌握。只是到了考试前才临时背一背。
到高三下学期总复习时,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愚蠢。高一的知识由于有扎实的基本功,我不用再费多少力就能轻松地回忆起全部内容。
而高二的课文我即使读了好几遍还是有忘的可能。我这才知道为什么老师总让我们“抓基础、重平时”。
إ 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إ 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
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 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
有的书上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
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
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إ 其次,。
5. 历史上的今天有什么事件发生
·1902年5月31日布尔战争结束 ·1903年5月31日邹容著作《革命军》出版 ·1912年5月31日吴健雄诞辰 ·1913年5月31日“白狼”攻克唐县 ·1916年5月31日日德兰大海战爆发 ·1918年5月31日俄国面临内战的严峻形势 ·1918年5月31日美军在亚眠前线获胜 ·1924年5月31日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 ·1926年5月31日首次飞机环绕北极飞行成功 ·1931年5月31日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沪成立 ·1941年5月31日英军平息伊拉克暴乱 ·1942年5月31日苏军在哈尔科夫向德军发动反攻 ·1943年5月31日陕北传唱《南泥湾》 ·1945年5月31日八路军在华北向日伪发动夏季攻势 ·1958年5月31日法国请戴高乐再度出山 ·1961年5月31日美国批准使用口服避孕药 ·1961年5月31日lq提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1962年5月31日纳粹头子埃希曼被以色列处以绞刑 ·1969年5月31日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去世 ·1982年5月31日英阿为争夺福克兰群岛爆发大海战 ·1998年5月31日苹果公司发布iMac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