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0大国宝级文物 驚豔世界的五大國寶級文物,憑現代的科技根本仿製不出來
驚豔世界的五大國寶級文物,憑現代的科技根本仿製不出來
首先來談談文物仿製的問題。先說個人觀點:文物仿製不同於作僞。理論上來說,文物仿製只能無限接近於文物,永遠不可能達到與文物一樣的水平,即使科技再發達。一般而言,一件物品之所以會被稱爲文物,是因爲其具有獨特的價值,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創造的物質文化作品不計其數,遺留至今的物質文化遺存的數量也難於估計,並不是說所有的都可以被稱爲文物。文物界對於文物的界定標準是,文物應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紀念四種價值。但是,每一件文物並不一定必須同時具備這四種特性,應該依實際情況而定。
現代仿製不出來的文物很多,因爲隨着時間的流逝,古代很多的技藝都已經失傳了,就是現在的科學技術多麼發達,都很難去復原當時的技藝。隨便舉幾個例:
1:蛋殼黑陶杯。現在蛋殼黑陶杯的整器很少,除了國博徵調過,還有山東大學自己發掘後收藏在自己的博物館裏,最多的是山東省博物館。如果光從圖片看,你會覺得這個沒什麼,但是如果你看見過實物,就會感嘆先民的技藝是多麼高超!
2.素紗單衣:這麼大件衣服不到49G,現在工藝山寨不出這麼細,所以用了13年山寨出來的還是比原物重了若干G

3.以瑟、箜篌爲代表的失傳古代樂器,現在復原版都是在原文物基礎上參考古箏和豎琴的共鳴原理使其發聲,至於發的聲有幾分接近原音九天之咯,反正據我所知現在能彈箜篌的都是豎琴系的轉過去的
4.建窯曜變天目,存世數量5只手指能數出來,唯一一隻杭州挖出來的天知道跑到哪個土老闆手裏去了,555,想看的機會都不給個.
5.司南1952年郭沫若準備去蘇聯訪問,想帶個禮物去,於是就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造一個。不過用天然磁石造出來的司南磁力不夠,甚至不能克服磁勺和底盤之間的摩擦力,故也無法指南。最後科學家們只能用電磁線圈給司南充電才能指南。現在我們看到的司南都是經過電磁線圈充過電的仿製品。真正意義上的古代仿製品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達到古代文獻中所記載的功能,二是不能用古代不存在的技術手段。除非能證明戰國或者漢代的中國人民掌握了電磁感應現象,並且造出了電磁線圈,那麼這司南才算仿製成功了。
最後文物是具有時空性的,一旦脫離了當時的環境,它就具有了獨特性。而想要仿製一件或者一類文物,上述的四個價值好像都不能夠達到了,惟一能做的只能是從“器”上下功夫,即將其外形、工藝等達到同原文物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步。但是又有一個問題,一件或者一類文物的製作技術,往往是同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條件相關的,隨着時間的流逝,很多製作技術都失傳了。時代近些的比如某些窯口的瓷器燒製技術我們都很難把握,更別說是更久遠的如戰國時代的漆器製作技術了。當然不可否認,某一天科技進步了,我們能夠將文物的成分分析的絲毫不差,可以配製出一模一樣的原料,但是工藝流程呢?藝術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