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治特征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宇文泰-的简介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宇文泰-的简介
西魏丞相,军事家。
字黑獭。
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人。
鲜卑族。
少有大志,多谋善断。
年轻时随父参加怀朔镇兵鲜于修礼领导的起义。
修礼死后,随从修礼部将葛荣;葛荣起义失败后,投靠北魏柱国大将军尔朱荣,任统军。
因与尔朱荣部将贺拔岳系世交,乃以别将从岳。
北魏永安三年(530),随贺拔岳入关,镇压万俟丑奴领导的关陇起义军,拜征西将军、直阁将军。
永熙二年(533),加武卫将军。
三年二月,贺拔岳被秦州刺史侯莫陈悦谋害,众将推其继岳位。
四月,领兵冒雪兼程击杀侯莫陈悦,俘万余人,稳定了关中局势。
以功迁侍中、骠骑大将军、关西大都督。
十月,大丞相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立东魏。
宇文泰于长安(今西安西北)尊奉孝武帝与高欢相拒,进位大丞相。
闰十二月,毒杀孝武帝。
西魏大统元年(535),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自以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总揽西魏朝政。
三年正月,亲率锐卒潜出小关(今陕西潼关东),突袭西入的东魏骁将窦泰一路,大破之,俘万余人。

其余两路东魏军不战自退(见东西魏潼关之战)。
八月,率李弼等12将攻东魏,先克盘豆(今河南灵宝西北黄河南岸),继陷恒农(今灵宝东北)。
十月,为抵御东魏高欢所率20万大军的进攻,采纳部将李弼之策,于沙苑(今陕西大荔南)设伏待机,大败东魏军,俘斩8万人(见沙苑之战)。
战后,乘势东进,与高欢争夺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四年八月,率军与高欢战于河桥(今孟县西南黄河上)、邙山(今洛阳北),先败后胜,俘东魏士卒1.5万人。
九年,以接应东魏叛将高仲密为名,发兵围河桥南城,后为东魏军所迫,退至瀍水(今洛阳东北瀍河)。
旋又率军夜袭据邙山之东魏军,战败,损失3万余人。
次日复战,自率中军,与左、右军进击,大破之,悉俘其步卒。
高欢遁走,从者仅数骑。
十六年(550),宇文泰创立“府兵制”,建立由柱国、大将军、开府等逐级统领制度,扩大了兵源,强化了朝廷对军队的控制。
这一制度经后世不断补充完善,一直沿用到唐朝天宝年间,历近200年,在中国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还推行均田制,发展经济,扩充军力,为后来建立北周奠定了基础。
明达事理,任用贤臣,处险不惊,择善而从,因而常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对待俘虏亦能用其所长(见宇文泰的军事思想)。
恭帝三年一月,迁太师、大冢宰。
十月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