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历史名人 运城历史 。
运城历史 。
运城历史 。
运城地区居黄河流域中游,是中华民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芮城西侯度古文化遗址发掘出土文物证明,早在10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运城地区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历史传说,都发生在这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全区现存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多达数百处,仅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60多处。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代不乏人。春秋霸主重耳(晋文公)、战国时代与孟子齐名的荀况、三国蜀将关羽、东晋文学家郭璞、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晚唐大文豪柳宗元、宋代名宰相兼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清末“戊戍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等名垂青史的文武俊杰,都孕育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
运城地区地处晋、陕、豫3省的交通要冲,襟山带河,形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楚汉战争中,汉军以韩信、曹参等人奔袭安邑,是河东战场上一次大战。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纷纷起来反抗王莽的统治,当时河东地区已被绿林起义军占领。公元24年(更始二年)刘秀背叛绿林军,指挥邓禹率军两万攻打河东的绿林军,绿林军迎战数日,结果兵败。南北朝时期,542年(五代后梁大同八年)和546年(大同十二年)东魏和西魏为争夺河东之地,在玉壁城(今稷山县西南10公里处)进行了两次激烈战斗,史称"玉壁大战/,结果东魏兵败而还。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统治,当山东曹州、濮县的农民起义军途经垣曲、闻喜、新绛时,诸县农民也加入了起义军,与元兵激战,义军寡不敌众退入中条山,再渡河入河南陕县。1631年(明崇祯四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反对明朝的统治。同年10月,起义军渡河,在稷山、闻喜、绛县等地,与宁武总兵孙显祖部大战于稷王山麓。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该区展开了义和团运动,当时稷王山、峨嵋岭一带和垣曲、闻喜、新绛等地的广大农民纷纷参加了义和团,掀起了"反洋教、杀洋人、灭赃官"的农民革命运动。
20世纪初期,河东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开展起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士秀、王用宾、景梅九、李鸣凤等民主革命人士积极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在运城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对维护山西的辛亥革命成果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19年五四运动后,嘉康杰、安英俊、尉子嘉等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广大农民、进步知识分子、教师、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民 ...

运城地震历史
山西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山西运城发生4.8级地震
山西运城市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
中新网1月24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月24日10时36分在山西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东经110.7)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
目前尚未接到人员伤亡和财物损毁情况报告。 山西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
山西运城发生4.8级地震
山西运城市发生了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
西部网讯: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西安等地有震感。
山西地震大事记
从远古至今,有史料记载的山西境内及边界附近发生过5级以上的较强烈地震一百二十余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5次,6~6.9级14次,5~5.9级百余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省境内发生过的较强地震记载为1991年,忻州地区5.1级地震,大同~阳高地区5.8级地震,1999年,大同~阳高地区5.6级地震,2002年,太原地区4.7级地震,2003年,临汾洪洞地区4.9级地震。
从史料看,临汾盆地地震活动强度最大,1303年洪洞赵城和1695年两次7~8级大地震均发生于该盆地。4次7~7.9级地震均发生于忻定~灵丘盆地。绵延不断的小震群多发生于太原盆地,其余分布于昔阳、和顺、灵丘、代县、天镇、运城等处。
山西历史上7级以上的大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原平~代县地震
北魏延昌元年四月二十(512年5月21日),原平~代县间发生7.5级地震。这是山西省境内历史记载的首次7级以上强烈地震。《魏书??灵征志》称“京师及并、朔、相、冀、定、瀛六州地震杀5310人,伤2720人。”
◆宋景祐四年定襄~忻州地震
宋景祐四年十二月初二(1038年1月9日),定襄~忻州一带发生7.25级地震。32308人死亡,5600人受伤。太原西南晋祠附近悬瓮山上的悬瓮寺遭到毁坏而废弃。
◆元大德七年洪洞赵城地震
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洪洞赵城一带发生8级地震。这是中国根据历史文献确定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给平阳路、太原路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次地震的伤亡人数,因灾害严重,《元史》和诸多历史文献以“不可胜计”、“靡有孑遗”来描述,或概略为数万、数十万。
◆明天启六年灵丘地震
明天启六年六月初五 (1626年6月28日),灵丘发生7级强烈地震。震中区位于灵丘。据康熙《灵丘县志》卷二记载,地震时,灵丘“全城尽塌,官民庐舍无一存者,压死多人,枯井中涌水皆黑”。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崞县(原平)地震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初五(1683年11月22日),崞县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任山西巡抚的穆尔赛奏报,太原府所属15州县,以代州、崞县、繁峙灾害最重。崞县庐舍房屋被毁坏6万余间。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临汾地震
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8级强烈地震。震害极为惨重。清代档案和地方志中记载,当时被灾共临汾、襄陵、洪洞、曲沃等28州县,灾害较重的有14州县,死伤五万二千六百余名(实际死伤人数还要更多)。有人在其诗序中说,临汾、襄陵“城郭房舍存无二三,居人死伤十有七八。更可惨者,斯时之烈火烧天,黑水涌地”。
山西境内地震带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山屹立,西、南有黄河逶迤东流,中间大同、忻定、灵丘、太原、临汾、运城等一系列断陷盆地呈雁列形分置南北;桑干河、滹沱河、汾河流贯其间。这里自古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国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由一系列断陷盆地构成的山西断陷带,也是强烈地震活动的区域。
山西境内的断陷带总体呈北北东走向的S形,属鄂尔多斯断块东缘与南缘断裂带,夹峙于鄂尔多斯断块东部吕梁山隆起与太行山断块隆起之间,面积约35522平方公里。断陷带由两部分组成:山西断陷带南起侯马、北到河北怀来一带,有怀来、蔚县、大同、灵丘、忻定、太原、临汾等断陷盆地,绝大部分在山西境内;运城盆地,平陆、芮城所在的灵宝盆地,是渭河断陷带的东北部和东部。
据统计,近4000年中山西省内120余次大于或等于4.7级的地震中,约66%发生在断陷带;占全省面积77.23的隆起区仅发生中级地震40余次。
运城历史成语
“万国之中”
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看,运城在上古时期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文献记载“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有“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之说[13] 。从尧舜禹开始,运城便是帝王的建都之地,是当时的“万国之中”,即“中国” 。从“帝王所都为之中”、京师为“万国之中”的角度看,运城是古代最早被称作“中国”的地方。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牢,牢狱;在地上画圈,囚人于内;作为牢狱。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或做指定范围内的事,不得逾越。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万人之敌:
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 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鸿毛泰山:
鸿毛泰山比喻轻重相差极大。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尧天舜日:
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比喻因为帝王的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尧天舜日 (yáo tiān shùn rì) 解释: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尧、舜在位的时期。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
有关司马光的成语:
避强击弱——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边尘不惊——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别出新意——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不测之祸——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筋疲力尽——筋:筋骨;疲:疲劳;尽:完。形容非常劳累
精疲力竭——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老奸巨滑——形容阅历深而手段极其奸诈狡猾的人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历史上“黄帝战蚩尤”、“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禹凿龙门”、以及曾显赫扬名一时的文臣武将名人关羽、柳宗元、王通、王勃、王维、司马光、薛仁贵、吕洞宾、杨贵妃、关汉卿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典故与传说。
运城2015到2016地震历史
昨天上午11时14分,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纬35.00度,东经110.90度)发生4.4级地震。地震造成盐湖区5个村共计7人受伤,目前伤者伤情平稳。震中龙居镇部分房屋受损,周围多个县市有震感。截至昨天下午3时,震区共发生64次余震,最大余震为2.4级。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本次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震中距盐湖区城区10公里。运城市盐湖区震感强烈,临猗、夏县、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古县、曲沃有震感。
“当时正在上课,突然感觉教室摇晃起来,桌椅和幻灯片都在晃动。”一名在市区上课的学生称,地震发生时,正好是上课时间,讲课的老师立刻停下来,把学生有序疏散到楼下。很快,全校师生都被疏散到楼下,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受伤。
附近居民侯女士说,地震时正在家中看电视,突然感到房屋震动。“我吓得从沙发上掉下来,赶紧跑出家门。”侯女士说,她来到外面后,看到很多居民已经从家里出来,附近的房屋没有受损。
网友提供的震中附近龙居镇的现场视频显示,临街很多底商外墙脱落,玻璃破碎,商店内盆等商品散落在街上。另一组龙居镇麻村的照片显示,村内多处房屋被震裂,砖瓦掉在地面上,有村民家的院子围墙被震倒。据当地地震局消息,该村无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启动四级地震应急响应,组织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流动监测、震情调查等应急工作。在附近其他市开展工作的地震部门相关人员也被临时调到现场,开展房屋受损、灾害评估等应急处置工作。
运城市政府新闻中心消息称,震中龙居镇多个乡镇部分房屋受损。截至昨天下午5时,地震导致运城市盐湖区龙居镇、大渠街道等5个村共计7人受伤。其中,2人在市急救中心骨科治疗,1人在盐湖区医院治疗,1人在华康医院治疗,1人在村卫生室观察治疗,2人经包扎治疗已回家休息。目前,伤员伤情平稳。
截至昨天下午3时,震区共发生余震64次,最大余震为14时05分发生的2.4级余震。
山西省地震局消息称,初步判定发震断裂为运城盆地南缘的中条山北麓断裂。有历史记载及仪器记录以来,震中周围50公里范围内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陆6.75级地震
我们运城的历史120字作文
中文名称
运城
外文名称
Yuncheng
别 名
河东、凤凰城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
下辖地区
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10个县
政府驻地
盐湖区河东东街245号
电话区号
国际:(+86)359;国内:0359
邮政区码
044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端;黄河中游、汾河下游
谁知道运城地名的历史?
运城.我只知道,原来是一个小村子,叫陆村来着.后来的不得而知了.
运城在历史上谁最出名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历史上的运城什么时期最繁荣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山西运城哪个个县历史上宰相
运城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历史上因为出过很多当大官的,被后人称为中国“宰相村”。目前闻喜县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运城走二级路向太原方向,过了闻喜县城25公里左右,你看大路左边,有“宰相村”的大招牌,就到了。
历史上先有运城还是先有解州
先有解州,《三国志》关羽云:某乃解县人氏。而“运司城”是宋朝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