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炼尸炉 精爐九煉三代將門!王項兩家、三代人、四十年的沙場恩怨
精爐九煉三代將門!王項兩家、三代人、四十年的沙場恩怨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軍事史上,出現了很多世代將門。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民間一直有「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傳統。戰國樂毅、樂乘父子;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

精爐九煉三代將門!王項兩家、三代人、四十年的沙場恩怨
在我國兩千多年的軍事史上,出現了很多世代將門。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民間一直有「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傳統。戰國樂毅、樂乘父子;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東漢末年孫堅、孫策父子;中唐李晟、李愬父子;明代李成梁、李如松父子等等,真可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不過祖孫三代都為國家建功立業的情況相對少見。在七雄爭霸的戰國年間,秦楚兩國各有一家人先後三代為國效力疆場,以命相搏,歷時四十年之久。
1、見證秦帝國興亡的王家:王翦、王賁、王離
王翦是秦國繼白起之後又一位領袖級統帥,傑出的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司馬遷對他的戎馬生涯僅用八個字概括「王翦為秦將,夷六國。」可謂言簡意賅。
青年時代的王翦以初級軍官的身份經歷了長平之戰,三十年間逐漸成長起來。破邯鄲,實現老長官白起未竟事業。滅趙平燕,最後傾國之兵60萬伐楚,斬殺楚國大將項燕。可以說王翦父子是秦始皇十年統一全國的最大功臣。
王翦一生,謀略與勇猛並重。與李牧對陣稍有不利,迅即以反間計除之。面對楚國最後的精銳,老成持重以逸待勞,最後收穫全功。更難得的是在動輒屠城殺降的秦軍高級將領中,王翦從無暴行記錄,殊為不易。他歷經四朝君主,先後與范睢、蔡澤、呂不韋共事,從無不睦。江山一統後,主動告老還鄉解甲歸田。作為職業軍人,這種功成名就頤養天年的淡定真是讓無數人嚮往。
王賁,王翦之子,多次率軍大敗楚國、趙國。秦滅東方六國,王賁獨攬兩國:魏國、齊國,其中水淹大梁堪稱經典戰例。需要指出的是,王賁建功立業都是獨自領兵,豈止是虎父無犬子,簡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
王離,王翦之孫、王賁之子。秦末大將,為蒙恬副將,一直在長城戍邊。史書記載蒙恬「卻匈奴數百里」,想必王離在其中也有貢獻,在軍中有一定威望。二世賜死蒙恬時,即由王離接管兵權。後來率部南下鎮壓起義,巨鹿一戰敗於項羽,王家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2、為楚國鞠躬盡瘁的項家:項燕、項梁、項羽
與王家起自於行伍不同,項家世代為楚國將領。到了項燕領軍時,秦國已經如旭日東升般君臨天下。而楚國屢遭打擊已經江河日下。不過項燕不愧名將之稱,面對秦軍少壯派將領李信、蒙恬率領的20萬大軍,佯裝敗退吸引秦軍孤軍深入國境。項燕率主力尾隨三天三夜不休息,利用秦軍師老兵疲一戰成功,取得攻入秦軍兩個營地,殺死七個都尉的完勝。逼得秦王親自去請大將王翦出山,率軍六十萬大舉攻楚國。畢竟兩國國力懸殊,項燕不可能像王翦一樣四平八穩對峙下去,撤退之時兵敗如山倒,自殺殉國,王項兩家的世仇由此開始。
項梁,項燕之子。面對國破家亡,項梁放眼長遠早早開始培養項羽。沒想到機會來的這麼快,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梁隨之揭竿而起。由於項家威望極高,再加上項梁多謀、項羽英勇,很快成為義軍的首領。雖然後來被章邯打敗,未能與王家後人在疆場相會,復仇的事業只能由項羽來完成。
項羽,人稱西楚霸王。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留下了太多的經典戰例,巨鹿一戰是項羽軍事生涯的巔峰。秦軍大將章邯、王離、蘇角、涉間率領的數十萬兵馬在項羽數萬之眾面前竟然潰不成軍,王離被俘。
昔日橫掃六國的虎賁之師,又有章邯這樣的名將率領,如何會在數年間慘敗如此,實在無法解釋。史書沒有記載王離被俘後的命運,不過聯想到項羽火燒阿旁、新安坑降卒二十萬的行為,王項兩家幾十年的恩怨應該也到此為止了。
很赞哦!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