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品 貪婪卑污,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火烧 2021-08-26 01:09:27 1037
貪婪卑污,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冷戰時期,新加坡的僑胞因為子女無法接受華文教育,又擔心子孫丟棄了中國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發起籌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捐資者不僅有陳六使(陳嘉庚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品 貪婪卑污,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貪婪卑污,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冷戰時期,新加坡的僑胞因為子女無法接受華文教育,又擔心子孫丟棄了中國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發起籌組南洋大學。
南洋大學的捐資者不僅有陳六使(陳嘉庚族侄,掌握全東南亞橡膠資源)、李光前(陳嘉庚女婿,橡膠和黃梨大王)這樣的富商,更有無數的工人、市民、三輪車夫、妓女等草根階層。
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
當時被傳為佳話的兩件事情是:1770名三輪車夫為了給南洋大學籌款「義踏」,百樂門舞廳的舞女為給南洋大學籌款「義舞」。
物色南大校長時,第一個被提出來的人是林文慶先生的長公子林可勝博士。
林文慶是一個傳奇華人、曾任廈門大學第二任校長。廈門大學的首任校長是鄧萃英,只做了六個月的影子校長,就因向陳嘉庚索要巨額資金歸己支配遭拒,而離職。
林可勝博士是世界生物學權威。南大和他接洽時,他沒有馬上答應。
南大執委會也曾與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博士接觸,梅貽琦博士覺得此事意義重大,表示想從美國過來先看看、然後再作決定。
當時,李光前曾極力推薦梅貽琦,認為他是一個很合乎理想的人選。
當時,大家的想法是:辦大學,一個作家不如一個學者,一個學者不如一個教育家,一個教育家又不如一個教育實業家。私立大學需要慘淡經營,需要一個教育實業家。
另外,南大執委會秘書也曾致函胡適博士,試探他是否有意出長南大,但是沒有得到他的複信。
正當南大忙著物色校長人選時,在紐約擔任台灣駐聯合國代表團顧問的林語堂,放出口風、說他要到新加坡辦一所大學。
林語堂,文學家,作品有《京華煙雲》《吾國吾民》《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等。1895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龍溪(今漳州平和坂仔)的一個基督教家庭。
早年的林語堂受康有為的影響、曾把住宅命名為「有不為齋」,他的解釋是「既是『有為』,那麼另一方面一定『有不為』」。林語堂「不為」的事是什麼?「我始終背不來總理遺囑,我從不騎牆,也不翻筋斗,無論是身體的,精神的或政治的,我連看風頭都不會,我從不今天說月亮是方的,一個禮拜後又說它是圓的,我從未不勞而獲……」
於是,接下來就有一位南大執委和林語堂接頭。不久,林語堂就對外說南大已聘請他為正校長,林可勝為副校長。
以林可勝在學術界的地位,如何肯屈居於林語堂之下?所以南大副校長一職、後來一直就告虛懸,並且請梅貽琦出任校長的事也就沒了下文。
1954年8月,林語堂應華僑陳六使與南洋大學執行委員會邀赴新加坡,就任興建中的南洋大學校長。
由於當時情勢敏感,南大開辦之初就商定,校長除應具國際聲望外,不宜由國共任一方黨員出任。
就任校長前,林語堂堅持"南洋大學應有一個非常單純而無政治性的目標",教授應享有絕對的思想自由;又要求理事會在1954年底和1955年底以前,至少分別籌集330萬美元,陳六使不僅同意,而且承諾個人立即捐出170萬美元。
獲得具體承諾後,林語堂將於聯合國擔任翻譯工作的二女婿黎明挖角到南洋大學,出任他的執行秘書,女兒林太乙則做了校長室秘書,侄兒林國榮做了會計長,南洋大學成了「林家私塾」。
甚至,林語堂還專門帶過去了一個「建築主任」。南大的建築全部完成,整體預算本來是三百多萬,而林語堂提交的概算、僅僅完成建設一半,花費就要超過224萬。
同時,林語堂開出的工資單也是世界第一高,自己的工資則比哈佛、耶魯校長加起來還高。
據韓素音回憶:學校建設期間,林語堂發表了許多公告,舉行了一系列記者招待會,並多次發表講話,看來他對馬來亞局勢(當時新加坡屬於馬來亞聯邦,如去注)顯然太不了解。
他把大學說成是個悠閑的地方,有時間可以抽抽煙斗,翻翻書報雜誌。這可激怒了那些餓著肚子一星期捐獻三天收入的三輪車夫們。人們很快開始討厭他,各華文中學開展了反對他的運動,要求董事會勒令他辭職。
林語堂和學校董事的關係遂成了水火之勢。
有學校董事抨擊林語堂在信中署年"中華民國四十三年",且翻出1954年林語堂赴新加坡前,一則譯自美國合眾國際社的舊報導,批判林語堂說"南洋大學在對抗共產主義侵入亞洲非共黨人士心靈的戰鬥中,將成為一個自由思想的前哨"等語,質疑他違反政治不介入的共識。
繼而,新加坡的《南洋商報》等中文報也開始譴責林語堂。此後,學校捐款開始出現問題,大商賈捐款遲遲不到位。
林語堂事後解釋,所謂建立反共大學的說法並不正確,他在《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澄清,當時是說要建立一個自由大學,"一個人們能夠自己思索,對政治問題自由決定其主張的大學"。
但是,在當時,林語堂對左派與共產黨的不滿是欲掩彌彰、盡人皆知的事實。
雙方最終決裂。林語堂向學校董事會索要了巨額的遣散費,共計三十萬五千兩百零三星幣。
學校董事會自然不同意出這筆錢。為了不讓南洋華人的血淚錢受損,陳六使最後獨自墊付了這些錢。
1956年,《星洲日報》記者劉君惠寫了《南洋大學創校概述》一文,詳細記錄林語堂為害南大的經過。
林語堂的心術,其貪婪卑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教育史上,無人能出其右。
據說,林語堂晚年在美國時,曾數次申請想要回內地,但都被拒絕。1976年3月26日,林語堂在香港病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