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墓开棺时的照片 乌拉那拉皇后墓是空的,乌拉那拉皇后墓为什么是空的
乌拉那拉皇后墓是空的,乌拉那拉皇后墓为什么是空的
乾隆那拉皇后最后被葬在纯惠皇贵妃的墓里吗?
裕陵妃园寝是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旁,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续建,二十七年完工。
纯帝继皇后(1718年-1766年),乌喇那拉氏,名不详,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其为“皇后乌喇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佐领那尔布的女儿,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岁。雍正年间,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 乾隆二年封娴妃,乾隆十年进娴贵妃,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晋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缴历次册宝夹纸。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贵妃礼葬。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乾隆本来非常宠爱乌拉那拉皇后,到最后她为什么会失宠?
乌拉那拉氏一直是一位非常贤德的皇后,但是她却因为断发惹怒了乾隆皇帝而失宠了,那时的乌拉那拉氏情绪确实太过于激动了,情急之下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便导致了这样的恶果。
据悉当时乌拉那拉氏是陪着乾隆皇帝一起南巡,到了江南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乾隆非要到对面的船上去寻欢作乐。那个船上面有很多的歌姬,能歌善舞,妖娆抚媚,而且琴技还非常了得。
乾隆去了以后就不想回来,就想一直待在那里,陪着那些歌妓一起寻欢作乐。乌拉那拉氏知道以后便想去叫乾隆皇帝回来,谁知乾隆皇帝不但不听,还嫌乌拉那拉氏多管闲事,乾隆觉得乌拉那拉氏身为皇后不为他排忧解难也就算了,竟然还忤逆他,于是便对乌拉那拉氏很不满。
这个时候的乌拉那拉氏不但没有被吓到,反而继续说乾隆皇帝和一群歌妓混在一起简直有损皇室体面。乾隆皇帝也开始很生气了,他的情绪也很激动,乌拉那拉氏本来情绪也很不好,他俩便越来越生气,场面也一度越来越激烈,都已经不受控制了。
最后乌拉那拉氏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公然当着乾隆的面断发。乾隆彻底被激怒了,因为满族人的习俗里面,只有皇上去世了以后,妃嫔才可以短发的,而这个时候乾隆皇帝还活得好好的,意思就是说乌拉那拉氏在诅咒乾隆死去。这个罪名可大了,在当时所有人眼中看来乌拉那拉氏都是在诅咒乾隆死去,因此乾隆废了乌拉那拉氏,而且将她打入了冷宫,她从此便不再受宠了。
历史上的乌拉那拉皇后到底干了什么 乾隆要
乾隆三十年正月,那拉皇后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在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四十八岁千秋。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陪着皇帝进晚膳的只有令贵妃魏佳氏、庆妃陆氏、容嫔和卓氏。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硕和嘉公主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清宫的《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配备两名宫女。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正在木兰狩猎的皇帝发了一道上谕:“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皇后死了,皇帝却说是她福薄所致,并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直至此时,帝后反目事件才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展现在天下人眼前。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帝后反目的呢?乾隆四十三年,在金从善事件中,皇帝自己给了一个解释:“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皇帝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大不敬,大不孝。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是时隔十几年之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是真是假无从得知。 因为皇帝这一个疑窦重重的解释,当时后世演绎出了很多帝后反目的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江南猎艳说。 乾隆是中国史上著名的风流天子,他模仿他的祖父康熙帝不断南巡,目的却只是贪恋江南美景,又可趁机寻花问柳。据说他南巡时就曾在清江浦得到一个昭容的女伶,带在身边,后来又特命用钿车锦幰送回扬州,还赐给她玉如意、粉盝、金瓶、绿玉簪、赤瑛、玉杯、珠串等。还有一个女伶名叫雪如,也是美貌多姿,乾隆南巡时又看上她,加入行幄,颇受眷顾。事后,雪如特地在上衣肩头绣上一条小团龙,并且对人说,乾隆皇帝曾经用手抚摩过她的肩膀,因此特绣小龙,以志宠异。那拉皇后随乾隆南巡来到杭州后,乾隆曾深夜换上便服登岸游玩。皇后再三劝谏,甚至哭着劝谏,乾隆不仅不听,反而说皇后精神不正常,派人将她送回京师。 另外还有宠妾灭妻说。严譄的文字狱案供词:“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时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这个话说的人很多”“后来三十三年进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后身故,不曾颁诏。将礼部参奏,致被发遣之事。一想到人孰无死,若不做些好事,留个名声,就是枉为人了……心里妄想,若能将皇后的事进个折子,准行领诏,就可以留名不朽……” 有专家认为,这里乾隆皇帝与皇太后是想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遭到皇后的强烈反对,因为清朝后宫虽然有皇贵妃一级,但通常无外乎以下四种情况:一、册立皇后之前的过渡期和考察期,如乌拉那拉皇后本人、嘉庆帝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二、先帝嫔妃晋封为皇贵太妃,如康熙的悫惠皇贵妃、雍正的纯悫皇贵妃;三、冲喜,在贵妃病危时晋封她为皇贵妃,以期康复,当然也只是图个吉利而已,受封的皇贵妃通常在几日内病故,如雍正的敦肃皇贵妃年氏、乾隆的慧贤皇贵妃高佳氏、纯惠皇贵妃苏氏;四、身后追封,如康熙的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乾隆的哲悯皇贵妃富察氏、光绪的恪顺皇贵妃他他拉氏。真正的皇后与皇贵妃并存的情况只有两次:顺治朝,董鄂妃得宠,被册封为皇贵妃,直接威胁到孝惠章皇后的地位;同治朝,慧妃富察氏受慈禧太后青睐,虽然因为皇帝和慈安太后的原因没能成为皇后,却由慧妃越级晋封为皇贵妃,慈禧太后不喜欢孝哲毅皇后,处处刁难,而对这位皇贵妃十分优待,成分庭抗礼之势。可见,在后宫中有皇后的情况下,皇帝通常不会册立皇贵妃,以免对皇后造成威胁。但这种说法也只是猜测,同样缺乏佐证。 然而往事已逝不可追,乾隆以乌拉那拉皇后“疯疾”为由而废之,死后以皇贵妃之礼葬之,甚至连乌拉那拉皇后所出的子嗣在死后也无追封,直到嘉庆年间才追封为贝勒。这背后的是非曲直太多不为人知,有关此事民间众说纷纭,以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十年,进贵妃。孝贤皇后崩,进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册为皇后。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殇。 四十三年,上东巡,有金从善者,上书,首及建储,次为立后。上因谕曰:“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皇后崩后,循序进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优容如故。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朕犹包含不行废斥。后以病薨,止令减其仪文,并未削其位号。朕处此仁至义尽,况自是不复继立皇后。从善乃欲朕下诏罪己,朕有何罪当自责乎?从善又请立后,朕春秋六十有八,岂有复册中宫之理?”下行在王大臣议从善罪,坐斩。乌拉那拉皇后为何削发?
乾隆朝中期,宫廷中发生了令人难解的乌拉那拉皇后削发之事,此怪事发生后,乾隆帝指责为“疯疾”,意欲废掉乌拉那拉的皇后之位。最终因种种原因保留了其皇后名号,但不久乌拉那拉在冷宫中死去,以皇贵妃礼办理了丧事。
乾隆皇帝的乌拉那拉皇后死后被按皇贵妃礼下葬,这是很少见的、很奇怪的,其中的内幕多不为人知。乌拉那拉是满洲正黄旗人,佐领那尔布的女儿,原来地位就不高,是乾隆的第二个皇后。她十三岁时被选为秀女,被雍正帝赐给四阿哥弘历为侧福晋。乾隆即位之后,于乾隆二年(1737)举行册立大典时,乌拉那拉被封为妃,由于她温顺贤惠,颇受皇太后的喜欢,因此在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八年后,又被封为贵妃,以褒奖其温顺的品格。在册文中称她是性格婉顺,气质文才柔嘉,秉持妇德,向来服侍勤奋。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的原配皇后身亡,皇太后看中了乌拉那拉,欲册立为皇后,但乾隆帝因与孝贤皇后感情颇深,没有立即举行册立,便先立为皇贵妃以摄领六宫事。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才正式册立乌拉那拉为皇后。此后,她先后生了两女一男,但都早亡。乌拉那拉做了皇后之后,虽然乾隆说只是“循序”的结果,实际上还是她的品貌端庄、性格温顺的原因,不仅深得皇太后的赏识,也同样受到乾隆的喜爱。
那么,既然这样贤惠的皇后,又是大清国盛世王朝的“国母”,为何会削发,死后会被降等级殡葬呢?
乾隆帝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奋发有为的政治强人。乾隆帝在位之时,承袭前期诸帝余绪,亦能乾纲独断,文治武功,开疆领土,均有可观,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到了乾隆中末期,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加上乾隆本人的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开始出现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然而,以“十全”功业自称的乾隆帝,仍然是沉迷于自高自大之中,屡屡兴师动众、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的出巡,借以显示繁华盛世,借机风流于江南。
据说乌拉那拉皇后削发就是因为发生在乾隆帝出巡途中的一件事情而导致的。乾隆三十年(1765),当他第四次出巡江南时,伴驾而行的有皇后乌拉那拉、令贵妃、荣妃等等。二月十日是皇后的生日,虽因途中诸多的不便,但皇后的早晚膳还是都另加了佳肴。十八日,皇后还得到乾隆帝的赏赐。而到了晚上却发生了在皇帝“承欢洽幸”时触怒龙颜而导致了皇后的削发事件。
乾隆帝本是一为风流天子,乾隆后宫就有四十多个佳丽,在民间流传中、在野史当中都有乾隆帝在民间的风流韵事,他的一生到处留情,坑害了不少良家少女,欠下了众多的情债。尤其是他的六次出巡江南,更是变本加厉,沉迷于酒色之中。在宫中由于乌拉那拉皇后生性耿直,平时又极尽职责,对风流倜傥的乾隆时有约束,乾隆难以为所欲为。此次出巡,乾隆便借机摆脱宫禁。乾隆本不愿皇后在身边,但皇后以侍候皇太后的名义随行。及至杭州,乾隆携内监微服出行,在饱览西子湖畔的美景之后,这位风流天子竟步入青楼,寻欢作乐。之后,一些侍臣为了讨好乾隆的欢喜,竟然挑选了一些“夜渡娘”到龙舟上,为乾隆帝吹打弹拉,轻歌曼舞,乾隆开怀痛饮,好不快活。
生性耿直的乌拉那拉皇后则越听越气,遂在船上奋笔疾书一道谏章,谈古论今,痛陈利害。写好之后,双手捧着登上龙舟,这时,乾隆已经偃旗息鼓,正陪着美人就寝,皇后看见桅杆上红灯高挑,心中不由得一惊,因为清朝时候,高悬红灯是表示皇帝已经召幸妃嫔就寝的标志。然而,乌拉那拉皇后心急,不听太监们的劝阻,气急败坏的闯入乾隆的卧榻之处,正拥妓女入睡的乾隆一阵惊醒,见是皇后未经通报直到榻前,顿时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甚至还诬称皇后谋逆,并唤太监要把皇后火速拉出,严惩不贷。可怜的乌拉那拉皇后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苦苦哀求看在多年夫妻的面上,请求乾隆看完谏章再行发落。乾隆无奈,只得恨恨地接过谏章。乾隆看完谏章后更是火上浇油,大骂皇后是大胆贱人,竟以朕为贪恋酒色的隋炀帝昏君!遂将谏章撕碎打向皇后,可怜的乌拉那拉皇后心中委屈,禁不住悲愤地高呼: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可怜贱妾的一片真心!此时的乾隆更是恼羞成怒,不由分说,命太监立即拖出皇后,悲痛欲绝的乌拉那拉皇后,跪地爬行,苦苦哀求,但乾隆根本听不进她的话,一脚把乌拉那拉皇后踢了出来。事后,皇太后又偏听了乾隆一面之词的诬告,也责备皇后失礼,乌拉那拉皇后因此完全失望,不愿再回深宫,情愿削发为尼。乌拉那拉皇后自行削发,被打入冷宫。
乾隆欲以乌拉那拉皇后“疯疾”为由而废之,引起文武大臣的反对。乾隆只好保留其皇后的名号。乾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乌拉那拉皇后忧愤而死。正在承德木兰围场的乾隆听到噩耗并未停止游猎,只发了一道谕旨称乌拉那拉皇后“尚无失德”。这位大清国的一代贤后,只因触犯了风流皇帝的韵事而被“休”,忧愤而死。有关此时民间众说纷纭,其中的是非曲直大多并不为人知,以致几乎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
历史上乾隆继后乌拉那拉皇后真的曾经是三阿哥的福晋吗
不是。
雍正帝在位时,把乌拉那拉氏赐给弘历当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封她为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三月皇后富察氏(谥孝贤)崩,中宫之位悬缺。
当时弘历三十八岁,正值中年。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对于后宫无皇后之事相当关心,见娴贵妃端庄惠下,有母仪之风,遂下懿旨命乾隆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
乌拉那拉氏在乾隆朝前期的妃子里并不算出众,虽然她是两位藩邸侧福晋之一,但是跟乾隆的关系很一般。别说是风光无俩的孝贤、慧贤,就连纯惠、淑嘉也比不上。
她资历够老,为人也低调平和,所以位份上倒也一直不低。直到孝贤皇后去世,乌拉那拉氏得到了皇太后的支持,正位中宫。
扩展资料:
乾隆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
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是满族姓氏,又译乌喇那拉氏,满语,穆麟德转写为Ula Nara。原为明末海西女真四部之一乌拉部的部族姓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因部落得名。
乾隆皇帝不喜欢乌拉那拉氏,在太后的敦促下,册封33岁的乌拉那拉氏为皇后,实际上皇帝对此更不情愿。虽然乾隆并未公开废后,但在实际上已经把给乌拉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妃)全部收回。
乌拉那拉氏被打入冷宫,精神与肉体俱受尽折磨,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病逝,时年49岁。乾隆令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实际上乌拉那拉氏的葬礼级别比皇贵妃还要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氏
乾隆的乌拉那拉皇后,是为什么会失宠,他们两个不是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吗?
根据正史记载,乌拉那拉氏确实是因为断发才失宠的,所以《如懿传》拍的并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没有写具体原因是为了什么断发,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她属于满洲正黄旗,是因为富察氏去世之后,后宫不能一日无主,乾隆看乌拉那拉氏品行比较端正,所以就立乌拉那拉氏为第二任皇后了。

在富察氏去世之后,乾隆在世期间为了富察氏做了很多首诗,全部是关于思念富察皇后的,因为富察氏去世的时候是在济南,所以每次乾隆南巡的时候,都不会选择这个地方,四次下江南,四次不入济南,估计也是害怕自己触景伤情,这也说明富察氏在乾隆心中是多么重要,我个人认为富察氏应该在乾隆心中是特别重要的。
而乌拉那拉氏失宠的原因就是因为她跟着乾隆南巡的时候,看到乾隆特别的伤怀,心里一直念着富察氏,还为了富察氏做诗来纪念她,导致她心里特别恼怒,一时愤恨在心,嫉妒上头才犯下了大错,她当着乾隆的面断发,而满族的传统是只有皇帝去世的时候才可以断发,而且她还是当着乾隆的面断的发,这说明她心里多绝望。
后来乾隆就派人秘密把乌拉那拉氏送回了京城,对外宣称她精神有问题,并且收走了她的皇后册宝,在乌拉那拉氏去世之后,乾隆以皇贵妃的方式下葬了她,也没有给她谥号,这也说明乾隆心里喜欢的一直是富察氏。
乾隆乌拉那拉皇后被废的原因
乌拉那拉氏在形式上并未被废,皇后的头衔一直保留到死,但是死前所受待遇已经远远低于皇后,手下只有两个宫女,属于常在的级别,所以失宠是肯定的。死后,更是被乾隆皇帝下令降一等葬礼规格,以皇贵妃礼下葬,实际的规格甚至不到。失宠的原因正史上只有一条,就是剪发。满族的习俗,只有丈夫死了妻子才可以剪发。皇后乌拉那拉氏剪发,在乾隆皇帝看来,无疑带有诅咒的成分在里边,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允许。至于剪发的原因,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想来和乾隆皇帝风流成性,不顾礼制的登岸渔色有关。(乌拉那拉氏在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时突然失宠的)
夏盈盈历史上并无其人,琼瑶的杜撰。 皇后(213)乌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