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道家和儒家哪个好 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火烧 2021-07-15 15:17:55 1069
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道德經》: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 hì),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德經》和《莊子》裏都有很多地

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道德經》:愛民治國,能無爲乎?天門開闔,能爲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shì),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經》和《莊子》裏都有很多地方提及無爲。

什麼是無爲?

不是無所作爲。而是不亂爲,不妄爲,用崇尚自然、尊重規律的態度,鼓勵下屬和百姓有所作爲。這叫無爲而治。

自漢代以來,多個朝代遵循“內用黃老,外施儒術”。黃老,乃黃帝和老子之道,儒術是孔孟之學。道理很簡單:領導幹部要懂得調動下屬積極性,使其自發形成自強不息、向上向善、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的力量。

實則,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亦是家庭幸福、孩子有爲的大道。這便是《道德經》所講的“愛民治國,能無爲乎?”

愛民治國,就是我們的愛子治家。能不能無爲而治呢?

答案是可以的。

道家尚陰柔,儒家崇陽剛。通俗地說就是父母示弱,孩子自強。

爲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道家和儒家哪个好 以道家觀念做父母,用儒家方法管孩子

因爲父母太弱,孩子不早當家就會沒有家。那些自小受苦、受累甚至受屈的孩子大多培育了陽剛之氣。

這些苦孩子長大以後做了家長就開始糊塗了。認爲小時候受了很多苦,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再受苦。就開始無微不至的關懷、無所不在的照顧、有求必應地嬌慣。於是,兒女就少了志氣,缺了骨氣,沒了英姿颯爽的大氣。

我們要做的是: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示弱,孩子大了父母謙退,給孩子表達機會、表現空間、表演舞臺,這是大明白、真通達。您說這樣的孩子能不自立、不自強、不聰明嗎?《道德經》說: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往往大多父母走不出陰勝陽衰的怪圈:幼兒園的時候追着餵飯,孩子摔倒了不是打椅子就是怪地板,上了小學替孩子穿衣服,每天不叫幾遍就是不起牀,陪着寫作業,跟着去“補課”,從小到大沒洗過襪子,早晨起牀不懂疊被子,到了初中接送,到了高中陪讀,走進大學有一百個不放心,好不容易參加工作甚至結了婚,還爲人家洗衣、做飯、打掃房間。

得到太多照顧的孩子失去自主能力,無論從思考還是處事都會優柔寡斷、瞻前顧後以及膽小怕事。

還有些父母過於強悍,對孩子大呼小叫,動輒暴怒,甚至動手,於是孩子就養成說謊和懦弱的毛病,長大以後外強中乾、暴虐成性、剛愎自用。

至於那些博大的父母,也是個問題。或者知識淵博,或者財富深厚,或者權利強大,抑或名聲遐邇。若不注重陰柔、謙退和示弱,孩子就會變得平庸。如今回想,爲什麼孔子的兒子成績平平,而孫子卻成爲一代大儒?爲什麼秦始皇功名蓋世,兒子卻葬送了天下?爲什麼諸葛亮神機妙算,後人卻名不見經傳?爲什麼劉備一代梟雄,兒子竟然樂不思蜀?

皆是陰盛陽衰。這叫虎父有犬子。

《道德經》又云:天門開闔(hé),能爲雌乎?

每個人都有一扇可以通天的門。道家叫天眼,佛家叫識海,醫學上叫松果體。在人眉中心一寸的地方,小孩在4歲以前都是活的,只是人們一直不用,也不會用,就隨着年齡的增長慢慢萎縮了。如今,當我們處於極度安靜的狀態下就會覺得很舒服,所有的煩惱一掃而光,有些懸而未解的問題就能一下子想清楚,這便是天門打開了。當今能“通天”的人越來越少,大都熱衷於朋友圈、短視頻、大數據、區塊鏈、雙十一,哪有時間安靜下來啊?

安心、寧靜、謙退、陰柔就叫“雌”。這是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應該注意的。

對於孩子,按照儒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廉、恥、忠、勇、恕來培養,在中國已經證實幾千年了,儘可放心。

麻煩的是,太多家長不懂得以退爲進,不明白無爲而治,不知道陰柔示弱,自然要着急,要上火,要慌張,要焦慮,要抑鬱,要絕望。

除此之外,父母還有一種麻煩:期盼回報。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孩子的認可,就在語言上經常念念不忘地提醒兒女要報恩,要孝順。實則,我們做到了,做好了,沒有不孝敬的孩子,沒有感恩的子女。做出父母的樣子,收起那份無謂的擔心吧。

這叫什麼?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怎麼講?

雖然生養了兒女,但不據爲己有,不把持不下,不耍家長作風爲其做主。這就是最美好,最廣博,最偉大的家風,稱之爲:玄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孩子的作爲;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父母的建樹。父母之道,教子之道,如此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