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收获 第一堂课是历史课
第一堂课是历史课
【历史老师的第一堂课作文】
虽然已有无数名家写过自己的老师,我的文章和他们的大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我还是要写,我要用手中这支笨拙的笔写出一个当代中学生对自己老师的真挚情感。
还记得第一堂历史课,刚刚打过铃,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满面笑容地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教室。她的头发是披在肩上的,高高的鼻子,瘦削的面孔,樱桃小口,很是漂亮。
她迈上讲台后,一边把手里的书放在讲台上,一边用不大的声音喊了一声“上课”。我们起立问好后,她点头示意我们坐下。
我们坐好以后,他便满面笑容的开始讲话了: “哎呀!在此我先向在座的同学们表示祝贺,祝贺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坐在了130班,认识了将要与你们一起走过三年初中生活的同学们。而且,你们都很幸运,你们是新宿舍建成后的第一批学生,看这新宿舍多好,我在这所学校教书已经第十个年头了,学校建起了新宿舍我也挺高兴的。”
说到这里,我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她不可能是三十来岁而是四十来岁左右了。看来她是个乐观的人,不然怎么显得这么年轻呢?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席话后,都笑了起来。
老师开始讲课了,她的脸上依旧带着那抹微笑。当讲到乾隆后期国事开始衰落时,她说:“出现这种情况是小燕子搞的吗?(当时正在热播“还珠格格”)当然不是,当时怎么会有那样的女孩子呢?真要是有死十次也不够!过去讲三纲五常……” 同学们又笑了起来。
就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我们的第一堂历史课结束了。从这一堂历史课以后,我就喜欢上了历史课,更喜欢上了我们这位美丽风趣的历史老师。
初中历史新教师第一堂课应如何上
看到你这问题就想到了我当初上第一节课,当时确实是很紧张.给你提个小建议,第一节课对以后学生是否爱上你的课和对你的第一印象方面极其重要,所以尽量放轻松,可以先和同学们互相了解一下,不妨展示一下你的诙谐幽默,但是要记得,不可以太过威严,同时也不可让学生太过放肆,两者之间要把握度的平衡.关于上课的内容,你可以先和学生们互动,相互了解,老师多了解学生,学生多了解老师,这对你以后的教学大有好处,也对增进师生感情和学生学习兴趣有帮助,第二步就是了解学生们的历史常识和历史观,了解学生的历史常识有助于你以后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学生的历史观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把握,尤其是历史观,这个教学上不太注重的东西,要首先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明白,历史并不是课本上生冷的东西,而是有重大借鉴作用的最好的工具,不妨讲讲历史故事,与后世的情况作一对比,让学生们明白: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就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不充分掌握历史的走向,这个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这是历史观的讲解.另外,尽量放松,不要急于讲下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在没有讲透没有解决之前不谈及下一个内容,这是很重要的.罗里罗嗦讲了一大堆,。
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
在新课程中,一堂优秀历史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真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课堂教学评价既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已经发生变化,同以往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我认为,评价标准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条:其一,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是教育部制定的指令性文件,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重视对《历史课程标准》的学习,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则规定“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据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熟悉《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再结合教材的具体叙述,最后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比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世界古代史”“上古人类文明”的内容标准中明确规定“知道古代埃及。
怎样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高中历史千万不要给学生念书,学生不是第一天上学,而且辨别观念开始成熟,时间一长上课效率会大打折扣(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老师,高一历史自学的)误人子弟啊!!!
作为第一堂课,可以和学生随便探讨一些历史问题(不要无聊的讲些未解之谜——学生大都看过吧,某个人某件事或者现代生活折射的历史等等)稍微跨学科没关系,别扯太远就行,切记和某一个人畅谈或一个人夸夸其谈,注意调动学生的好奇及探究心理,可以把一些高一历史内容悄悄串进去,忌多。一谈话形式的课堂氛围会给你以后的教学带来结实的基础。
上面纯属作为一个学生的感受,我受过太多的害,不想更多的学生痛苦的“抉择”,貌似严重了,O(∩_∩)O哈哈~!!放松没那么严重!
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张立新
对于刚上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课。
因为,小学没有开设这门课,这或许会给他们带来一点新鲜感。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历史只是一门副科。

什么是副科?就是与所谓主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相比,不是那么重要的科目。既然不重要,那学生自然就会认为不必要那么认真学了。
这种陈旧思想,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新鲜感,也给历史教学带来不少的困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如何上好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课,是七年级历史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七年级学生不像高年级的学生,接触过这个科目,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一个新科目,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教师要做好的第一步,就是要学生把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继续保持下去,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以自己上的第一节导言课为例,谈谈如何上好第一节历史课。
在第一节历史课上,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提高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直接就跟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学习书上的新内容。”学生觉得很奇怪:“不学习书上的内容,是让我们自习吗?”我说:“这节课我们聊天,我们就聊‘历史’这两个字?”学生说:“老师,你不是在骗我们吧,‘历史’这两个字能聊一节课?”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
我说:“不信?我们看着吧。我们聊‘历史’这两个字,不得不说'WWW'。”
学生哄笑:“老师,你不是教我们上网吧,什么'WWW',我们上网早就会用了……”我说:“此'WWW',非彼'WWW'……”学生马上被我风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那么,什么是'WWW'呢?”什么是历史(What)?这是第一个“W”。
学生恍然大悟:“哦,这就是老师说的第一个W”。接着,我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历史。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学生一开始面面相觑,后来便有几个胆大的学生站起来回答,有的讲“历史就是过去是事情”,有的讲“历史就是以前”,还有的讲“历史就是古代发生的事情”,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为什么开始不敢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同学有时把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对吧?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几千几万年前的事叫历史,几十年几百年前的事叫历史,你们的昨天,对今天来说,也成为了一个历史……记住: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啦!”。
这样学生明白了,原来过去了的事情,都可以被称为是历史,自己也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被激发出来了。
为什么要学历史(Why)?这是第二个“W”。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讨论。
有了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经验,此时,课堂气氛有所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始被激活,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增长知识,有的说可以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等。
在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之后,对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同样表示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为什么要学历史?我给学生总结了两个理由:(一)中考、高考的需要。
学生说:“老师,这也是个理由,太简单了吧?”我说:“我刚才不是跟你们强调了吗,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果不用考试,我们课堂还要学这门课吗?这个不算理由吗?”学生哄笑,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了。
我说:“现在的中考,历史是一个必考的科目。以后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接着,我简单地向学生传达了这些年来的中考、高考方案,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经我这么讲解,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眼中、口中的副科,而是跟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样都是主科。
既然是主科,学好是必须的。“当然,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我说:“有没有‘主动’学习的理由呢?当然有。”
接着,我给出了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的第二个理由。(二)学史明智。
“所谓学史明智,简单说就是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同学们相信吗?”学生又用好奇、疑问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期待着我的答案。
我说:“同学们如果不信,我可以简单讲个历史故事,看是不是可以‘学史明智’。”听说要讲故事,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我跟同学们讲了一个他们小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故事----田忌赛马。讲完故事后,我问学生:“学了这个历史故事,你们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了吗?”学生说:“没有!”我说:“没有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是因为你们学了历史后,没有思考、总结的缘故。
我问你们,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学生说:“关键是田忌把赛马的顺序变了。”我笑着说:“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田忌能战胜齐威王,最关键的是他懂得了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齐威王的短处比,这才是赢的关键。你们以后跟别人比赛,也要懂得运用自己的长处去跟别人的短处比,这样才能赢。”
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想要“学史明智”,必须要对学过的历史,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