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综合素质重点 綜合素質考點之先秦文學
綜合素質考點之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是指從遠古時代到秦統一(前221年)以前的文學現象,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初步形成時期(春秋末戰國時代)。在這一階段裏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是中國文學的源頭。
1.《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大量運用了賦、比、興表現手法,開創了中國詩歌現實主義的源頭,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分爲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兩個部分。歷史散文是在史官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漸進產生併成熟起來的,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覺醒的背景下和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中形成並繁榮起來的。
歷史散文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尚書》和《春秋》爲代表。《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在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義。《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斷代史,是編年體史書之祖。
第二階段以《左傳》和《國語》爲代表。《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也是先秦歷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藝術性最爲突出的著作。《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是由各國的史料彙集而成。
第三階段以《戰國策》爲代表。《戰國策》也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敘的是戰國時期謀臣策士們的言行。
諸子散文是指春秋到戰國這一時期諸子百家闡述各自對自然、社會不同觀點和主張的哲理性著作。先秦諸子散文的發展,大致也可分爲三個階段:
春秋後期爲第一階段:代表作有《論語》、《老子》、《墨子》,文章多爲語錄體,或爲簡明議論的段。
戰國中期爲第二階段,這時有《孟子》、《莊子》,文章形式由語錄體發展爲對話式論辯文與專題論文。
戰國後期爲第三階段,這時有《荀子》和《韓非子》,文章都是宏篇鉅製的專題論文,已完善了論說文的體制。
表:諸子百家思想

3.屈原和楚辭
屈原(約前340~前277),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楚辭”這一詩歌樣式。屈原開創的楚辭,文采華美,感情豐富,同《詩經》一起構成了整個中國文學的兩大源頭,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離騷》《天問》《招魂》《九歌》《懷沙》《哀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離騷》。《離騷》是我國詩史上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
【考題預測】
1.先秦思想家中,主張施仁政王道的是( )。
A.管子 B.墨翟 C.荀子 D.孟子
2.開創中國詩歌現實主義源頭的是( )。
A.《楚辭》 B.《天問》 C.《詩經》 D.《離騷》
參考答案:1.D;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