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怪事什么什么 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
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020成語: 怪事咄咄注音: ㄍㄨㄞˋ ㄕˋ ㄉㄨㄛˋ ㄉㄨㄛˋ漢語拼音: guài hì duò duò參考詞語: 咄咄怪事釋義:義參「咄咄怪事」。
成語: 怪事咄咄是什么意思?

成語簡解 編號: 4020成語: 怪事咄咄注音: ㄍㄨㄞˋ ㄕˋ ㄉㄨㄛˋ ㄉㄨㄛˋ漢語拼音: guài shì duò duò參考詞語: 咄咄怪事釋義:義參「咄咄怪事」。見「咄咄怪事」條。Emoji符號: 事咄咄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怪事咄咄”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殷浩是晉代的大將軍,和另一位將軍桓溫齊名,兩人實力位階相當,時常明爭暗鬥。殷浩原被封為中軍大將軍,要帶兵平定關河的亂事。但在征討姚襄時失敗,桓溫抓到這個機會上書皇帝,盡訴殷浩的罪狀,使殷浩因此被貶為庶人,離開京城遷居到南方。殷浩被貶之後,仍然過著平靜的生活,毫無怨言,只是每天對空寫字。當地居民都很好奇,偷看他到底在寫什麼,但就只看他寫「咄咄怪事」四個字。可見殷浩雖嘴巴不說,心裡仍然是氣憤不平。「咄咄」是驚歎聲,表示難以置信之意。《太平御覽.卷五○.地部一五.可藍山》引《涼州記》:「定據平涼,登此山,有群狐遶之而鳴,射之,竟不得一,定乃歎曰:『咄咄!此亦怪事也。』」即是敘述赫連定登可藍山時,有好多隻的狐狸繞著他嚎叫,赫連定拉弓射牠們,卻一隻都射不到,因而驚歎地說:「真是怪事!」。後來「咄咄怪事」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令人感到驚訝,不可思議的事情。典源: 此處所列為「咄咄怪事」之典源,提供參考。#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殷中軍1>被廢,在信安,終日□2>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3>,竊視,唯作「咄咄4>怪事」四字而已。〔注解〕(1)殷中軍: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識度清遠,好老易,負有盛名。初為庾亮記室參軍,後起為建武將軍。朝廷欲平關河,以浩為中軍將軍,以平定中原為己任。征姚襄兵敗,廢為庶人。(2)□:同「恆」,一直。(3)尋義逐之:推求緣由。(4)咄咄:音ㄉㄨㄛˋ ㄉㄨㄛˋ。感嘆聲、驚怪聲。〔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七七.殷浩列傳》書證:01.清.張尚瑗〈仙霞關〉詩:「七閩路與中原通,怪事咄咄驚天公。」 成語接龍“咄”字開頭的成語
咄咄逼人咄咄怪事“怪”字結尾的成語
大驚小怪少見多怪陸離光怪“怪”字開頭的成語
怪事咄咄“咄”字結尾的成語
逼人咄咄怪事咄咄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怪事咄咄”分成的單字詳解:
怪, 事, 咄, 咄。
很赞哦! (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