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沆瀣的同音字 成語: 沆瀣一襟
成語: 沆瀣一襟 成語簡解 編號: 3193成語: 沆瀣一襟注音: ㄏㄤˋ ㄒ|ㄝˋ | ㄐ|ㄣ漢語拼音: hà g xiè yī jī 參考詞語: 沆瀣一氣釋義: 義參「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成語: 沆瀣一襟
成語簡解 編號: 3193成語: 沆瀣一襟注音: ㄏㄤˋ ㄒ|ㄝˋ | ㄐ|ㄣ漢語拼音: hàng xiè yī jīn參考詞語: 沆瀣一氣釋義: 義參「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Emoji符號: 沆瀣1️⃣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沆瀣一襟”對應Emoji表情符號“1️⃣”,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1️⃣、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1️⃣"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沆瀣一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典源: 此處所列為「沆瀣一氣」之典源,提供參考。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杜審權,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有戲之曰:「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注解〕 (1)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 (2)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內融。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僖宗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黃巢軍陷京師,匿張直方弟,被殺。沆,音ㄏㄤˋ。 (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瀣,音ㄒ|ㄝˋ。書證: 01.宋.李曾伯〈沁園春.北固臺端〉詞:「沆瀣一襟,風流八詠,秋入詩壇如許清。」 成語接龍“襟”字開頭的成語
襟捉肘露“沆”字開頭的成語
沆瀣一氣沆瀣一襟沆瀣一脈“襟”字結尾的成語
露肘捉襟沆瀣一襟 參考鏈接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沆瀣一襟”分成的單字詳解:
沆, 瀣, 一, 襟。
很赞哦!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