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王朝统一战争 歐洲爭霸(34)續曲,普奧戰爭,德意志統一第二部曲
歐洲爭霸(34)續曲,普奧戰爭,德意志統一第二部曲
普丹戰爭後,為了把奧地利這一德意志統一運動的大阻礙解除掉,普魯士醞釀了一場更大的陰謀。1866年,普魯士借口獨占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地區,挑起了奧地利的不滿。作為德意志地區的兩大強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互看不順眼,早就想打一架了,一點小火花就可以引起兩國的擦槍走火。經過添油加醋,此事愈演愈烈,雙方拉開了陣勢准備干一架了,雙方的盟友也涇渭分明。站在普魯士一方的,有梅倫堡、奧爾登堡和北德意志的其他各邦,以及漢堡、不來梅和呂貝克3個自由市。站在奧地利一方的,有薩克森、漢諾威、巴伐利亞、巴登、符騰堡、黑森一加塞爾、黑森一達姆施塔德和德意志邦聯的其他成員國。從大邦國的數量和人口、面積來說,奧地利方面占有優勢,但是,從軍事實力來說,普魯士則顯然強於對方。對於奧地利更揪心的是,意大利站在普魯士一方,企圖收復被奧地利占領的威尼斯地區。
1866年6月,雙方戰爭爆發了。這場戰爭持續了七星期,所以此次普奧戰爭又被稱作「 ”七星期戰爭”,奧地利不出意外的戰敗了。7月,由於奧地利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的請求,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出面調停。當時,普軍是有能力繼續進攻的,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普王威廉和他的將領們,都要求繼續進軍,攻占維也納,徹底擊潰奧地利。然而,頭腦清醒的俾斯麥卻有政治遠見,他擔心戰爭一旦拖延,將引起法國的干涉,或者在被擊潰的奧地利境內發生大規模的反抗革命,從而使普魯士統一德國的計劃毀於一旦,因而力主談和。

俾斯麥認為,如果過分地傷害奧地利人的感情,迫使他們孤注一擲,甚至鋌而走險,那么,在未來必將來臨的普法戰爭中,將不能爭得奧地利的中立,對普魯士很是不利。因此,他力排眾議,主張立即締約,甚至對國王以辭職相威脅。普王威廉一世在權衡利弊之後,終於讓步。7月22日,普奧雙方正式簽署協議停戰。
協議規定:德意志聯邦議會解散,奧地利完全退出舊的德意志聯邦。而普魯士則有權建立以它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奧地利把它對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的管理權全部讓給普魯士,並向普魯士償付一筆大的賠款;同時,奧地利還把威尼斯割讓給意大利。這一仗,奧地利損兵折將,割讓領土,元氣大傷。普魯士則統一了北德意志,基本上達到了先前的作戰目的,但沒要奧地利的賠款,給奧地利留了日後結盟相處的空間,而且在接下來的普法戰爭中,奧地利也保持了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