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橘子洲在哪里 橘子洲历史建筑
橘子洲历史建筑
1.橘子洲的历史
史载橘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

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
橘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
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扩展资料: 远在唐代,橘子洲头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
这是唐末李殉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橘子洲风景区。
2.长沙橘子洲头建立哪年
历史
史载:橘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橘洲以盛产美桔而得名。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由于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橘子洲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
江神庙和拱极楼
橘子洲头于1961年被辟建为橘洲公园,2001年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占地17公顷,有诗词碑、颂橘亭、”谁主沉浮”雕塑广场等景点,为湖南省名胜区。景区内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四时之景,各异其趣,尤以”橘黄橘绿”之秋景为最佳。入夏,杨柳依依,河风习习,前来游泳者络绎不绝。
3.橘子洲的千年古庙作文
橘子洲的千年古庙江神庙,这个名字对你来说也许比较陌生,但它是橘子洲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古庙。
它建于南北朝时期,曾在雍正时期打整修过一场。可是,江神庙的“身世”却非常凄惨。
江神庙在太平天国毁过一次。那一年,太平天国进军长沙是,清晨荷清军在橘子洲上足足打了一天的仗,最后太平天国胜利了。
他们双双厮杀的同时,又不少民房被点燃,也包括了江神庙。当时,橘子洲上尸横遍地,血流成河,连湘江水也都染红了,也就在这场战争中,冯云山战死了。
江神庙还在文夕大火中毁过一次。1938年,武汉失守,日军向南进犯,湖南由抗战打后方改为抗日前线。
11月9日,日军攻陷岳阳,继续向南推进,湖北的户洞打开。蒋介石指示实行“坚壁清野”和“焦土抗战”的方针,在长沙沦陷之前将全城焚毁。
11月7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一再指示: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结果,这场大火从1938年11月13日凌晨烧到17日,足足烧了五天之久。
长沙91%的接到和建筑被毁,也包括江神庙。战争是可怕的,它让人们支离破碎,家破人亡。
还让后人欣赏吧到前人留下的建筑古迹。在这里,我渴望世界和平。
现在的江神庙正在紧急抢修中,相信在吧久之后,我们能看见这座千年古庙重现它的风采。
4.湖南橘子洲的来历
橘子洲 位于长沙市西湘江中。
原名水陆洲、长岛,长4.75公里。洲上多美橘,故以为名。
有水陆寺、拱极楼、江心楼等建筑。“江天暮雪”为潇湘八景之一。
“橘子洲”一词取自md《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中“橘子洲”一词。方圆6平立公里的橘子洲,生长着数千种花草藤蔓植物,其中名贵植物就有143种。
有鹤、鹭、鸥、狐、獾等珍稀动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气候湿润宜人,是花果生长的最佳区域。
特别是橘子园,真可谓春赏橘花洲,秋摘芳橘林,橘香十里,翠荫匝地。李子园、板栗园、茶园和枇杷、桃、梨、杏形成的经济林带,傍生着山楂、弥猴桃、金樱子、野葡萄、山海棠等成片的野生林果。
我们在游览湖畔山川胜景之余,便可随意品尝橘、橙和野果的甘美,领略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5.橘子洲头的历史渊源
远在唐代,这里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
这是唐末李殉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杜甫也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
橘洲,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
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名胜水陆寺中的“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的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
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西望层峦耸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及建设中的岳麓山大学城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带尽览都市繁华。
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麓山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md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全长5公里,宽40至200米,若站在岳麓山上远眺,它宛如一根长带,飘浮在湘江上。
对于它的来历,有种种传说。其中一说是:在湘江中尚无洲的时候,江边上生活着一群渔民。
渔民中,有一位绰号为胡子爹的老人,德高望重,深受众人的敬爱。于是大家商定,要做根腰带扎在老人腰上,让他感到温暖有力。
他们挑选了7位最会编织的姑娘,编织了一根结实的白腰带;姑娘们还在腰带上绣了一座美丽的长岛。胡子爹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物,并把它系在腰中。
有一天,胡子爹和渔民们在江中捕鱼突遇暴风雨,一时间,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十分危险,可处在风浪中的胡子爹只觉得腰间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只划几下就到了岸边。他深感奇怪,双手往腰间一摸,才发现是腰带给了他力量。
于是,他解下腰带,奋力向正在风浪中挣扎的伙伴们扔去…… 腰带向江中飘去,越飘越长,越飘越大,最后飘到渔民们的面前,变成了一决腰带形的陆地。渔民们登上陆地得救了。
他们知道这陆地是胡子爹的腰带变成的,都十分珍爱这块陆地,于是就在陆地上安家立户,精心耕种,将陆地耕耘成一座美丽的长岛。 md对橘洲情有独钟。
md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建国后,他尽管日理万机,但回湖南视察仍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他从武汉来湖南视察,一下火车,就乘车直赴猴子石,下水游了一个多小时,从今日的揽岳亭登上橘洲。在洲上,他走访菜农,接见小学师生,并与他们合影,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温馨幸福的回忆。
一九七四年,md最后一次回湖南,时八十一岁高龄,十月十五日清晨,他执意乘车到橘子洲头。十二月上旬的一天,他又提出到湘江游泳,因水温太低,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