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死了怎么祭拜 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留下14处古迹和千年民俗
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留下14处古迹和千年民俗 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留下14处古迹和千年民俗 「 ”红颜”似乎就象征着女人的命运,一说到「 ”红颜”人们往往就会想到「
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留下14处古迹和千年民俗

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留下14处古迹和千年民俗 「 ”红颜”似乎就象征着女人的命运,一说到「 ”红颜”人们往往就会想到「 ”红颜薄命”「 ”红颜祸水”,著名的四大美女,她们被称之为「 ”红颜祸水”「 ”祸国殃民”「 ”亡国妖女”事实上,她们又做了什么呢?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把国家的衰败全部归罪于统治者身边的「 ”红颜”。 我们总是用「 ”沉鱼落雁”来形容女子的容貌,事实上,「 ”沉鱼”这两字就是出自于西施的故事。西施是特别具有神秘色彩的人,她被称为红颜祸水,死后却万人相争拜祭,如今到处是她留下的古迹。 她在历史中的记载并不多,相传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原名是施夷光,由于她家在村子的西边,所以大家都唤她西施。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她总是在河边洗衣,这附近的鱼儿都沉迷于她的美貌,从而忘记了游泳,然后就沉到了水底,因此就有了「 ”沉鱼”的典故。 西施在历史的舞台上像是由当权者以及所谓的家国所赋予的。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 ”吴王淫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 ”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 但由于西施出生在贫苦人家,对于歌舞体态并不熟悉,于是勾践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指,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进献吴王后,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 ”响屐舞”。 夫差又专门为她筑「 ”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 ”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也许,西施无从选择,残酷的世界也不许她选择。多少年来,有多少人认为,西施背负着「 ”祸国”、令吴国灭亡的恶名。 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 ”爱国”的名义,背叛出卖了爱情。在吴国灭亡后,范蠡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 ”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忍辱负重,以身许国的绝代佳人,就在诸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受后人相争拜祭。 如今全国各地有关于西施的景区有14处,且多反映她成长、劳作、生活的场景。 南宋《嘉泰会稽志》不仅多有载录,还专门写明诸暨西施古迹产生的原因。《嘉泰会稽志》卷四在记载诸暨「 ”西施坊”、「 ”范邻坊”,萧山「 ”招贤坊”、「 ”清风坊”,新昌「 ”康乐坊”之后,对此作了溯源:「 ”凡此诸县坊曲所以得名,不能盖举,若诸暨之西施、范邻,萧山之招贤、清风,新昌之康乐,盖古迹尤著尔。” 在临浦镇北部,就有一个施家渡村,这个村子里大多是施姓家族,相传是西施的出生地。临浦当地也有多个有关西施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七月的最后一天,横一村一年一度的荷灯节,为纪念西施和她的姐妹郑旦而举办的,这一习俗已流传了近千年。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西施生日,这一天,不光是临浦,有来自萧山各地、绍兴等地的香客来西施庙进香,至今不衰。
很赞哦! (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