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
1)土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
2)土粒和水是不可压缩的;
3)土层的压缩和土中水的渗流只沿竖向发生,是单向(一维)的;
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达西定律,且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在渗流过程中保持不变;
5)外荷载是一次瞬时施加的。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1.土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完全饱和的;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3.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压缩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一维的;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a都是不变的常数; 6.外荷是一次骤然施加的。
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为求饱和土层在渗透固结过程中任意时间的变形,通常采用太沙基(K.Terzaghi,1925)提出的一维固结理论进行计算。固结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
1.土是均质、各向同性和完全饱和的;2.土粒和孔隙水都是不可压缩的;3.土中附加应力沿水平面是无限均匀分布的,因此土层的压缩和土中水的渗流都是一维的;4.土中水的渗流服从于达西定律; 5.在渗透固结中,土的渗透系数k和压缩系数a都是不变的常数; 6.外荷是一次骤然施加的。
地基的固结度U指地基在某一时刻t的固结沉降 与地基最终的固结沉降 的比值。即: 或 。对于竖向排水情况,由于固结沉降与有效应力成正比,所以某一时刻有效应力图面积和最终有效应力图面积之比值,可计算竖向排水的平均固结度Uz,结合根据固结渗流的连续条件、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侧限条件、土骨架和孔隙水共同分担外压的平衡条件导出的孔隙水压力u随时间t和深度z变化的函数解,得出下列关系:
式中 m--正奇整数(1、3、5………);
Tv--竖向固结时间因数, ,t为时间(年);H为压缩土层最远的排水距离,当土层为单面(上面或下面)排水时,H取土层厚度;双面排水时,水由土层中心分别向上下两方向排出,此时H应取土层厚度之半。 为竖向固结系数, , 为土的天然孔隙比,a为土的压缩系数,e为自然对数的底;k为垂向的渗透系数(cm/s)(1cm/s≈30000000 cm/年);
上式级数收敛很快,当U>30%时可近似地取其中第一项如下:
局部弹性地基梁计算理论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pkpm没有专门的柱下条基计算,但是框架结构,柱下如果采用条形基础,却可以用地基梁来计算,即它可以承担地基反力,计算是采用弹性地基梁计算。步骤如下:1、读入地质资料输入2、参数输入包括基本参数(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梁筏板参数(主要是基床反力系数、地梁相关材料参数、钢筋调整参数、梁肋朝向)3、网格输入(轴线延伸命令修改形成悬挑地基梁轴线)4、修改荷载参数、读取荷载5、定义地基梁(必须定义梁肋高和梁肋宽,地梁翼缘宽度可随意给出但应大于梁肋宽因为退出交互步骤时程序会给出调整翼缘宽度的机会)并布置地基梁6、退出交互步骤:注意第一修改地梁翼缘宽度第二检查是否生成弹性地基梁计算用数据文件(即出现相关荷载值、相应坐标、地基反力、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等信息)7、弹性地基梁/基础沉降计算:7-01:检查地质资料是否正确7-02:设置计算参数(注意:应采用完全柔性假定、地下水高度需要修改)7-03:进入附加反力图示,选择沉降计算菜单进行沉降计算,之后可查看相关需要数据8、弹性地基梁/结构计算8-01:选择是否进行交叉底面积重复利用计算、修改地基梁参数(注意:地梁计算时采用的内力)、选择计算采用的模型(可采用sae、tat生成的上部基础刚度)进行计算8-02:查看相关荷载工况下的内力图9、弹性地基梁/参看结果(正常操作)10、弹性地基梁施工图(正常操作)
简述普氏理论和太沙基理论的异同
普氏理论
1. 普氏理论的基本假定
普氏理论在自然平衡拱理论的基础上,作了如下的假设:
(1)岩体由于节理的切割,经开挖后形成松散岩体,但仍具有一定的粘结力;
(2)硐室开挖后,硐顶岩体将形成一自然平衡拱。在硐室的侧壁处,沿与侧壁夹角为 的方向产生两个滑动面,其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而作用在硐顶的围岩压力仅是自然平衡拱内的岩体自重。
简述强夯法动力固结理论的基本假定
按规范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与软塑~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基本上各类地基都可以,看怎么设计和施工了。
强夯法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
强夯法是将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到某一高度后使其自由落下,将重锤的势能转化为动能,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使地基土压密和振密,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改善地基的力学性能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太沙基理论是什么?
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包括两种理论:
1.应力传递理论(浅埋):岩柱理论(不考虑两侧摩擦),考虑摩擦力的应力传递理论即上图所示模型,太沙基理论。其中前两者未考虑c,太沙基理论考虑了,但只考虑垂直上方的岩柱没有侧面的。
2.自然平衡拱理论(深埋):普氏地压理论
按我们教科书上的该理论F=tanφ*N=tanφ[0.5rH^2tan(45-φ/2)]
G=r(2b1H)
Q=G-2F
q=Q/2b1
在太沙基理论中,假定岩体为散体,但是具有一定的内聚力。这种理论适用于一般的土体压力计算。由于岩体中总有一定的原生及次生各种结构面,加之开挖硐室施工的影响,所以其围岩不可能为完整而连续的整体,因此采用太沙基理论计算围岩压力(松动围岩压力)收效也较好。
太沙基K(Karl Terzaghi,1883~1963),又译泰尔扎吉,美籍奥地利土力学家,现代土力学的创始人。1883年10月2日生于布拉格(当时属奥地利)。1904年和1912年先后获得格拉茨(Graz)工业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
早期太沙基从事广泛的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实践工作,接触到大量的土力学问题。后期转入教学岗位,从事土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着手建立现代土力学。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维也纳高等工业学院和英国伦敦帝国学院任教。最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
太沙基在1936年的第1届到1957年的第4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会议上连续被选为主席。1923年太沙基发表了渗透固结理论,第一次科学地研究土体的固结过程,同时提出了土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即有效应力原理。1925年,他发表的世界上第一本土力学专著《建立在土的物理学基础的土力学》被公认为是进入现代土力学时代的标志。随后发表的《理论土力学》和《实用土力学》(中译名)全面总结和发展了土力学的原理和应用经验,至今仍为工程界的重要参考文献。
太沙基集教学、研究和实践于一体,十分重视工程实践对土力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土石坝工程是他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他所发表的近300种著作中,有许多是和水利工程有关的。他最后的一篇文章就是介绍米逊(Misson)坝软土地基的处理问题的。
由于学术和工程实践上的卓越成就,他获得过9个名誉博士学位,受过多种奖励。他是唯一得到过4次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最高奖——诺曼奖的杰出学者。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还建立了太沙基奖及讲座。
塑性绞线法的基本假定有哪些
塑性铰线法的基本假定.
1)沿塑性铰线单位长度上的弯矩为常数,等于相应板配筋的极限弯矩;
2)形成破坏机构时,整块板由若干刚性板块和若干条塑性铰线组成,忽略各刚性板的弹性变形和塑性铰线上的剪切变形以及扭转变形;
太沙基和沈珠江的《理论土力学》哪个好
我认为后者好
沈珠江撰写的《理论土力学》专著专版,这是土力学界继太沙基的《理论土力学》以后,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土力学理论发展的重要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