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夏朝开始的朝代的统治者都姓什么
中国自夏朝开始的朝代的统治者都姓什么
夏(姒)、商(子)、周(姬)、秦朝(嬴)、西汉(刘)、东汉(刘)、三国(魏-曹、吴-孙、蜀、刘)、西晋(司马)、东晋(司马)、南朝宋(刘)、南朝齐(萧)、南朝梁(萧)。
南朝陈(陈)、北魏(拓跋、元)、北齐(高)、北周(宇文)、隋朝(杨)、唐朝(李)、宋朝(赵)、辽国(耶律)、金国(完颜)、西夏(李)、元朝(孛儿只斤)、明朝(朱)、清朝(爱新觉罗)。
1、商朝建立者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
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
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作《汤誓》后自号武王,建立商朝后又在位12年。
百岁而崩, 庙号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
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2、周朝建立者
周武王姬发(前1087年―前1043年),姬姓,名发(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陕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在位19年。
约前1050年文王崩逝,姬发继位,号为武王,沿用“受命”年号。
武王继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
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进攻商纣行在朝歌,讨伐暴君纣王统治下的商朝,是为牧野之战。
殷商大败,纣王自焚于鹿台,殷商灭亡。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武王克殷三年后(约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年四十五岁(一作五十四岁),葬于周陵,为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
3、西汉建立者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中阳里街道)人。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初仕秦朝,授沛县泗水亭长,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起义之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
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败屡战。
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
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
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
对外和亲匈奴, 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
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4、唐朝建立者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 。
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唐国公李昞之子。
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
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姨母)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
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负责督运粮草。
大业十一年(615年),率兵击破毋端儿起义军。
大业十二年(616年),率兵抵御突厥,屡传大捷。
大业十三年(617年),升任太原留守。
面对隋朝土崩瓦解,杀死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起兵于晋阳。
建立大将军府,带领李建成、李世民等率兵南下,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招降关中孙华起义军,顺利攻取长安。
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年号义宁,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
隋炀帝遇弑后,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命秦王李世民统兵作战,击败陇西的李轨和薛举父子、击退并州的刘武周和宋金刚、擒获洛阳的郑王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平定各地农民起义及地方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
贞观九年(635年),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尊号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5、北魏建立者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409年11月6日),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
北魏王朝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之子。
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灭亡代国后,拓跋珪随母亲贺兰氏流亡,寄居匈奴独孤部刘库仁部落长大。
登国元年(386年),趁乱复立代国,即代王位于牛川,不久改称魏王。
他对内励精图治,实行一系列改革(拓跋珪改革),推动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
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并与后燕、后秦争霸于中原。
皇始三年(398年),确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皇帝位。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不睦兄弟。
天赐六年(409年),他在清河王拓跋绍所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
永兴元年,齐王拓跋嗣即位后,追谥宣武皇帝,庙号烈祖。
泰常五年(420年),改谥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年),改庙号为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朝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姬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拓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