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霍子孟之不作 老孟之道到底是走的什么路线..详细点..谢谢

火烧 2022-07-10 02:26:57 1083
老孟之道到底是走的什么路线..详细点..谢谢 一、老子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

老孟之道到底是走的什么路线..详细点..谢谢  

一、老子

霍子孟之不作 老孟之道到底是走的什么路线..详细点..谢谢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1、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

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二、孟子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具体表现如下:

1、制民恒产

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

2、勿夺农时

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

3、省刑罚,薄税敛

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扩展资料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 ,今安徽涡阳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河南鹿邑太清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

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他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和《寡人之于国也》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