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日本不正视历史 为什么日本不正视历史

火烧 2021-07-21 10:13:16 1057
为什么日本不正视历史 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化,在历史教科书、加入安理会、争夺岛屿、海域开发等问题上出现值得重视的新动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一、如何认识长期以来日本不能正视历史的深层原因

为什么日本不正视历史  

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化,在历史教科书、加入安理会、争夺岛屿、海域开发等问题上出现值得重视的新动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一、如何认识长期以来日本不能正视历史的深层原因?

4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了2006年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审定结果,宣布所有送审的8个版本均为合格,其中包括否认、美化侵略的右翼历史教科书。

日本战后始终存在着试图否认和抹杀历史事实、美化侵略的动向。

60年来,这种动向时小时大,但始终存在。

这次右翼组织“编撰会”炮制的扶桑社版教科书,第二次被审定“合格”,说明日本政府纵容、偏袒右翼教科书的态度更加强硬。

为什么日本长期以来不能正视历史?原因有四个方面。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清算得不彻底。

日本当年战败、投降以及战后改革的过程跟德国不一样。

当时日本除北方四岛外,主要的四个列岛始终是完整的,经历了二战的日本基本没有伤元气。

德国战后的政治决策层和国家机器全部摧毁了,现在德国的国家政权是重新建立起来的。

而日本的国家机器完整地保存下来,其原因主要是当时美国的决策层听从了支持日本派外交官的倡议,他们认为如果摧毁了日本国家机器,摧毁了天皇,日本人会反抗到底,没法制服他们。

1946年,正当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过程中,美苏矛盾加深。

美国感觉到,打倒了德意日以后,苏联阵营会成为未来最大的敌人。

所以,在审判日本的过程中,美国改变了主意,想保住日本,把其改造成美国在远东牵制苏联的一个附庸。

日本原战争势力复归政界并执政。

在美国的主导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了14个甲级战犯,而其余战犯都被释放。

很多战犯被释放不久就恢复了公职,回到了政界。

更严重的是,很多战犯后来成了首相、外相,比如前首相岸信介就曾是甲级战犯嫌疑犯,他的弟弟佐藤荣作后来也当上了首相。

可以说,1955年自民党上台掌权直到现在,其人员主要由这些战争势力组成。

这些保守势力掌权以后,与过去战争藕断丝连。

而德国战后的执政势力都是过去受法西斯迫害的人,他们与战争势力一刀两断。

战后日本教育和培养出淡漠历史、漠视侵略的年轻一代。

日本右翼势力成为执政党的主体以后,他们不断地推动、淡化、抹杀,以致美化侵略历史,致使目前50岁以下的日本人都不懂近代史。

现首相小泉纯一郎就属于这一代,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不懂历史。

日本教科书里面关于近代史的内容只有轻描淡写的几行,与原本那么丰富的侵略内容不成比例。

日本的青年学生不仅学不到真正的近代历史,而且中学考试的时候近代史也基本不考。

冷战后日本国民中愿意反省历史、抵制右翼的和平势力逐渐衰弱。

以前,如果谁出来发表推翻历史的言论,日本国内的和平势力就会起来抗争,然后报纸就铺天盖地地报道,形成舆论,那时的右翼分子就像过街老鼠一样。

现在日本的气氛完全不同了,谁对亚洲国家强硬谁就受到欢迎,不但没有人站出来阻拦,而且还要遭受某些舆论的压力。

一些日本人曾经幻想:对于他们侵略过的国家,只要日本始终属于强势地位、只要时间再拖一拖,历史就会改写。

他们认为,历史就像一个小女孩,可以打扮得很漂亮,可以改写。

显然,这是完全错误的。

二、近来日本不断觊觎周边资源和邻国领土,其原因何在?

首先,是由日本国家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由于日本岛国的民族特性,以及对经济和资源的渴求等等,所以有一种对海外领土和资源非常渴求的冲动,这与一般大陆国家的心态截然不同。

他们在领土和资源问题上表现得很贪婪,很强硬,很固执。

其次,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资源紧缺的状况。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过度消费,全球自然资源已告紧缺。

过去,日本有钱可以在中东、拉美等地方买来资源供本国消费,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此外,周边国家丰富的海底资源和开发利用也使日本产生了对资源的危机感。

第三,当前日本政治整体右倾化和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产生了一种在经济上再不加快步伐,就被中国赶上的心态。

再加之美国纵容日本搞军事大国化,而且这一届日本内阁亲美到了盲从的地步,造成其对亚洲邻国更加有恃无恐。

日本政府的行为方式变得狂躁、强硬,因而引发了最近的领土、领海、海域资源争夺等问题。

日本不正视历史 为什么日本不正视历史

三、在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日本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在争取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上,对日本有利的条件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做出了一定“贡献”。

主要是联合国会费交得多,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会费交纳国。

另外,日本用经济援助、金钱外交等方式,拉了一些国家的选票,也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了一些支持的承诺。

2004年11月30日,安南任命的联合国改革名人小组提出两个联合国改革方案,其中A方案计划增设6个常任理事国,亚洲两个名额。

虽没有否决权,但毕竟是常任,日本和印度自认为稳拿亚洲的两个名额。

所以,如果A方案通过,日本自认为有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

在“入常”问题上对日本不利的条件是:

第一,亚洲邻国反对。

因为每个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首先代表的是本地区。

那么,日本在亚洲有没有代表性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联合国讨论的时候,亚洲各国都发言坚决反对日本,情形可想而知。

所以,日本应该首先正视历史,取信于亚洲邻国。

第二,很多国家反对A方案。

比如澳大利亚就提出来A方案不是定局,更麻烦的是,有些国家还提出B方案也不好,又提出C方案、D方案。

所以,现在就认为A方案是最后的方案为时尚早。

此外,由反对日本的韩国、反对德国的意大利、反对巴西的墨西哥、反对印度的巴基斯坦等组成的“咖啡俱乐部”,呼吁以协商的方式推进安理会扩大进程,反对上述四国“入常”。

如果“咖啡俱乐部”的成员发展到64个国家以上,在联合国表决时A方案就难以通过了。

因此,日本现在散布的某些支持其“入常”的说法有吹嘘的成分。

在历史上,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就提出要把改革完成,结果还是不了了之。

所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进程,不排除延期的可能。

四、怎样看待当前的中日关系?

应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来看中日关系,发展中日关系,总结一句话就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日交往有2000多年的历史,正像ze总理概括的“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观察中日关系,不能只看近代日本侵华的历史。

不同时期的中日关系有不同特点,侧重点不一样,观点就不一样,看中日关系的角度也不一样。

客观地说,历史上中日之间既有和平相处,也有相互隔绝对立的时代。

分析日本,不要把它的国民看成铁板一块。

他们既有我们可以接受的先进的一面,也有令人憎恨的右翼势力。

日本是个一亿两千万人口的国家,虽然有共同的民族特性,但更有很多不同之处,他们的价值观和历史观都是不同的。

有些日本律师拿自己的钱帮助中国人打官司,有的日本和平团体冒着被右翼恐吓的危险,几十次、上百次来中国调查,甚至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赔罪,他们都不是我们要反对的。

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是中间派的,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治精英都只是少数派,右翼分子在日本老百姓中的人数并不占多数。

日关系目前总体上仍是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日之间的现实关系,是由政治关系、安全关系、经济关系、文化交流关系共同组成的,还可以分成官方关系和民间关系等等,是一个很复杂、很丰富的关系体。

当中日之间因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而不愉快的时候,两国还在不断签订经济合同,这才是中日关系的现实情况。

如果把中日关系比作一个面包,那么目前这个面包的整体越来越大,其中正面和负面部分也越来越大。

因此,中日之间矛盾部分和共同利益部分都在变大。

我们加大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斗争力度,与全面发展中日关系并不矛盾,更不应该妨碍与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增进安全互信、加强军事和安全对话。

在原则问题上该硬则硬,在共同利益方面该合作就合作,不妨碍双方回到睦邻友好政策上来。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日本反省侵略历史,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日能够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政治基础,背离这个立场,中日关系将陷入严重倒退。

总之,我们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和发展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