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官至两江总督,深得康熙信任,却因母亲的5个字被处死
此人官至两江总督,深得康熙信任,却因母亲的5个字被处死
清朝两江总督很不简单,官衔为从一品,权力更是在巡抚之上,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如此重要的职位,非皇帝信任之人不能担任,晚清的李鸿章、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曾当过两江总督。康熙年间,两江总督噶礼,可以说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却因母亲的5个字被处死。
噶礼满洲正红旗人,曾祖父当年跟着努尔哈赤征战四方,立下不少战功,挤进“议政五大臣”之列。满清入关以后,没有忘记噶礼先祖的功劳,所以对噶礼和族人加官进爵。一开始,噶礼在朝中并不起眼,甚至可以说默默无闻,仅为吏部普通官吏。

公元1696年,噶礼迎来人生之中的转折点,仕途从此一帆风顺。当时葛尔丹越来越嚣张,不把大清放在眼里,康熙决定教训一下噶尔丹,于是亲率大军征讨,尽管噶礼没有跟随皇帝一起到前线,却负责粮饷运输事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噶礼为了在康熙面前表现自己,工作十分卖力,督促手下日夜赶路,提前把粮草运到军营,超额完成康熙交给他的任务。以噶礼当时官职,基本没有机会见到皇帝,但康熙对噶礼办事能力非常欣赏,破例召见了他,并且给予嘉奖。
此后一年多时间内,噶礼连升好几级,很快成为内阁大学士,而后又被派往山西担任巡抚。噶礼的确有过人之处,否则康熙不可能对他如此重用,但他本性贪婪,将数十万两白银据为己有,还对属下放任不管、包庇,诬陷跟他意见不合或有过节的大臣。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随着噶礼越来越过分,其罪状被呈送到康熙面前,康熙本打算问罪于他,不过最终没下得了手,也许认为噶礼可以改过自新。康熙的仁慈,并没有让噶礼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尤其升迁为两江总督之后,胃口也越来越大。
公元1710年,发生科举舞弊案,康熙下旨彻查此事,结果查到噶礼头上,按照清朝律法,噶礼想上人头是保不住了。但是,康熙只是撤去他总督的职位,并未狠下心来将他问斩。四年后,噶礼的母亲来到京城,向康熙状告儿子噶礼不孝,还说了“欲以毒弑母”5个字。
原来,噶礼的妻子非常泼辣,对婆婆一直不好,噶礼不仅没有劝说妻子,反而对她言听计从,居然准备在食物中下毒,将年迈的母亲毒死,简直令人发指。听说此事后,康熙气得直发抖,说道:“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就这样,罪有应得的噶礼被凌迟处死。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