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除夕之夜 1951年除夕之夜,中国志愿军一口饺子都没吃,取得了一场大胜
1951年除夕之夜,中国志愿军一口饺子都没吃,取得了一场大胜
除夕之夜,本该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的时刻,但对于战争时期的军人来说,却跟这些幸福无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战斗,并在战场上度过了好几个春节。
在赴朝参战的3个月后,中国志愿军迎来了第一个除夕之夜,然而,紧迫的战争形势根本不允许他们停下来庆祝。
在此之前,中国志愿军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次作战,给联合国军泼上了一盆冷水,而现在已经到了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面对大规模集结的联合国军,如果不能打出致命一击,势必会给敌人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彭老总下达了展开“除夕攻势”的命令,以除夕之夜作为第三次作战的发起时间。
因此,在1951年的除夕之夜,中国志愿军来不及吃上一口饺子,就投入到了惨烈的战争中,最终迫使联合国军退出了三八线,取得了大胜。
两年后,到了1953年的春节,双方的谈判虽然拖拖拉拉还没有结果,但战争形势已经渐趋明朗,部队的防御任务也相对较轻,因此,志愿军总部便安排了几支文工团,前往前线阵地进行文艺演出,慰问前线将士。
在著名战地记者李治亭的报道中,曾记录了志愿军欢度除夕的场景:敌人时而轰炸的炮火,成了供志愿军队伍来欣赏的烟花,除了前沿哨兵外,其他人都窝在地堡里包饺子,大家一块合唱着《志愿军战歌》……
而志愿军第47军140师,由于驻守在临津江马良山一带,与敌军的距离相对较近,所以没有安排文工团前往。既然没有专业的,那咱就用业余的,在师部干事王德民等人的策划下,140师全体官兵展开了一场“选秀大赛”,能唱歌的、能跳舞的都给找了出来,还把凡是能当成乐器的东西都给拿了出来,凑出了一支表演队伍,还美其名曰“锅碗瓢盆协奏团”。
没成想,这支业余的表演队还打出了名气,连师部都很喜欢,把他们叫去师部驻地表演了一番。这大概就是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好的体现了。

当然,战场上不可能永远都是这么欢快的故事,志愿军老兵何相荣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曾回忆了他所经历的那个难忘的除夕。
1953年的大年三十那天,何相荣所在的连队刚刚完成驻地转移,但是炊事班由于要忙着安排年夜饭,所以还没来得及跟上部队。结果,就在炊事班班长刚刚告诉战士们,除夕夜要吃大米饭加猪肉炖粉条的好消息时,伙房便遭到了美军战机的空袭,整个炊事班几乎全部牺牲!
虽然上级又紧急组织了新的炊事班,何相荣他们也如愿吃到了大米饭和猪肉炖粉条,但谁都清楚,这是整个炊事班的战友们拿命换来的!
因此,在那个除夕之夜,整个连队的战士们都是含着热泪吃完年夜饭的。
所以说,很多我们觉得习以为常的幸福,其实都是来之不易的,当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请不要忘了那些远在边疆的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