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

火烧 2021-10-11 23:49:15 1079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如下:1、处理方法不同按照成本法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如下:

1、处理方法不同

按照成本法企业所得税应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

每月终了,企业应将成本费用和税金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收入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然后再计算“本年利润”科目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差。

贷方余额则为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即税前会计利润,借方余额则为企业发生的亏损总额。

而公允价值模式认为,所得税会计的首要目的应是确认并计量由于会计和税法差异给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带来的影响,将所得税核算影响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放在首位。

而收益表债务法从收入费用观出发,认为首先应考虑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

从收入和费用的直接配比来计量企业的收益。

2、计算公示不同

成本法计算公式: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而公允价值模式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3、定义不同

成本法The balance sheet liability method) 体现“资产/负债观”,是以估计转销年度的所得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所得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模式区别

而公允价值模式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在应付税款法下,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法

百度百科-公允价值模式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