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简介个人 求仓央嘉措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求仓央嘉措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求仓央嘉措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我去过西藏 仓央嘉措不仅是他们的达赖喇嘛 也是藏族伟大的诗人 文学家
藏族人民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 门隅 纳拉山下 宇松地区 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格鲁派(黄教)事务,密不发丧,欺骗了广大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一世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1697年(藏历火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实际上,只不过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1701年(藏历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据《圣祖实录》“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 ,时年24岁。 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独立特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编辑本段仓央嘉措情歌的争议
藏文中,所谓“仓央嘉措情歌”,本意是“仓央嘉措道歌”或“仓央嘉措诗集”。在可信的记载中,仅有与仓央嘉措同时的《隆德喇嘛著作集》中,提到仓央嘉措写有“歌曲”,但并没有说明,这些“歌曲”究竟是“情歌”还是“道歌”的性质。那么这些“情歌”到底是不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不能确定完全不是,但至少可以确定某一部分不是他的作品。 在“仓央嘉措情歌”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时间越往后,被说成是仓央嘉措所作的“情歌”就越多。据藏族文学研究者佟锦华(1928年~1989年)先生统计,集录成册的有“解放前即已流传的拉萨藏式长条木刻本57首;于道泉教授1930年的藏、汉、英对照本66节62首;解放后,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66首;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本74首;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本124首;还有一本440多首的藏文手抄本,另有人说有1000多首,但没见过本子”。 真假仓央嘉措情歌 目前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诗作,并非仓央嘉措所作的诗,通过网络继续扩散,而真实的仓央嘉措,被介绍到汉语世界实际上已经有81年。 在人们的想象中,仓央嘉措是一位向往世俗生活、离经叛道的情僧,“在那东方山顶上/升起了皎洁的月亮/娇娘的脸蛋/浮现在我心上”、“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相知”等情诗被人们广为传诵。而真实的仓央嘉措到底什么样,在这几句诗外,人们又了解他多少? 在降边嘉措看来,几十年来,对于仓央嘉措的误读依然还没解决。比如仓央嘉措的诗,到底是不是人们认为的情诗?“在藏语中,原文是‘仓央嘉措古鲁’,是‘道歌’的意思。藏语里没有叫‘仓央嘉措情歌’的,是汉族人解读成情歌的。”降边嘉措说,但是在当时的出版环境中,“道歌”可能产生“与宗教和迷信相关”的误解,最后还是决定用“情歌”作为标题。 “他的诗不仅仅是情歌,他只是以这个来抒发自己的郁闷和压抑。当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降边嘉措说。
编辑本段常见的汉语译本
于道泉——《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1930年,66节62首 刘希武——《仓央嘉措情歌》,1939年,60首,五言古绝 曾缄——《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1939年,66首,七言绝句 王沂暖——《仓央嘉措情歌》,1980年,74首 庄晶——《仓央嘉措情歌及秘传》,1981年,124首 于贞志——《仓央嘉措情诗》,60首,七言绝句 伊沙——《仓央嘉措情歌》,74首,2004年 苗欣宇 / 马辉——《仓央嘉措诗传》文学研究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三百年来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他——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起承转合,波澜壮阔。他仿佛是那台上清雅幽静的小生,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是这样的一个男子。半生荼蘼,半生寂。清净而生,清净而去。圆满的却是锦绣的一辈子。也曾在这世间趟过凡心不灭的水,笃定地要去握住那二三女子,去觅罕有的爱。以不喧不嚣之心去言明爱的正身。终了却依旧是虚空不灭,甚至带来血光不止。 本书是关于仓央嘉措不可不读的一本书,也是中国第一本真正将仓央嘉措情诗品读与仓央嘉措生平叙述完美结合的仓央嘉措传记。这本书将带你进入一个全知忘我的境界,还原一个真正属于你我的最深情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图书目录
【序言】不负如来不负卿 【倾谈一】此身似历茫茫海 01|信徒:爱喜·盛世恋 02|密教:因果·传承史 03|如来:前生·今世缘 04|领袖:乱世·度众生 05|乐土:梦回·往生诀 【倾谈二】叹他于此总茫茫 06|源起:门隅·清圣地 07|入世:福祉·莲花生 08|寻生:宿命·未知地 09|活佛:转世·因缘课 10|匿光:颠簸·少年僧 【倾谈三】印入伊人一片心 11|初见:欢喜·爱之劫 12|少恋:童真·忆不离 13|别处:伐征·噶尔丹 14|诀别:真命·唱离歌 15|辗转:隔绝·浪卡子 【倾谈四】为卿憔悴欲成尘 16|圣域:拉萨·布达拉 17|囚鸟:迷雾·金囹圄 18|绝离:错生·别处花 19|迷失:爱遇·女儿红 20|肆爱:欢情·八廓街 【倾谈五】此生虽短意缠绵 21|暗兽:玄机·拉藏汗 22|退戒:嗜爱·欢喜禅 23|幽媾:誓言·雪足印 24|惊变:毁念·爱尽止 25|险象:祸端·大法会 【倾谈六】此行莫恨天涯远 26|征途:血战·末世役 27|哑言:挽歌·赴京师 28|刑路:怜生·青海湖 29|寂灭:隐没·亡之谜 30|传奇:两生·永不朽 【倾谈七】不观生灭与无常 31|秘传:他生·琵琶音 32|流浪:正见·苦行路 33|神迹:灵幻·显神通 34|归尘:无念·生无涯 35|菩提:心经·大悲咒 【附 录】与仓央嘉措有关 附录1·仓央嘉措相关诗文录 附录2·仓央嘉措年谱
高平图书
作者: 高平 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7-1
版次:1 页数:301 开数: 16开 I S B N :9787512500495 字数:300000 纸张: 胶纸纸 包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从一个穷困喇嘛的儿子,到最为尊贵的活佛,身居清静庄严的布达拉宫圣地,却向往自由率性的凡间。种种奇妙又无奈的际遇,使他看到了权势斗争下人心的险恶、扭曲,也懂得了人世间真正的智慧与安宁。他是活佛,也是温柔的情人和出色的诗人,爱情被他写成动人的诗歌,在藏汉各地代代流传。 本书以评传体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伟大情僧充满矛盾、痛苦,却因爱情的照耀而华彩灿烂的一生。
图书目录
一、被驱逐的情侣 二、五世达赖圆寂 三、仓央嘉措诞生 四、绝密的决定 五、童年的悲欢 六、逃不走的冒充者 七、初恋 八、处女作 九、政治赌注在加大 十、康熙皇帝怒斥桑结 十一、达赖六世突击坐床 十二、金顶的“牢房” 十三、风从家乡吹来 十四、被杀的和嫁人的 十五、贵族小姐 十六、布达拉宫下的酒店 十七、三箭与三誓 十八、默思与退戒 十九、雪地上的脚印 二十、第巴的吃土精神 二十一、大昭寺前的恩仇 二十二、桑结之死 二十三、诏执京师 二十四、茫茫的青海湖 二十五、余波在荡漾
详情参见百科
仓央嘉措个人简介?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
仓央嘉措是西藏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诗歌,其中最为经典的是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生平简介
人物生平
早年时期仓央嘉措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藏南门隅达旺纳拉山下的宇松地区邬坚岭一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仓央嘉措的本籍是门巴族。仓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原名计美多吉协加衮钦,自幼随母亲劳动。但是早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二十五日的时候,在刚刚重建竣工的布达拉宫里,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事务,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静居高阁,不见来人,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在藏语里,第巴的意思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欺瞒僧侣民众和康熙皇帝,一面迅速派人到民间寻找转世灵童,这样,日后一旦真相败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寻找转世灵童的地点,选在了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这里偏僻、安定,容易保守秘密,并且那里的人们大多信奉红教,即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诞生一个黄教教主出来,将有利于黄教势力的扩大。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即证明是达赖转生。一名叫仓央嘉措的农奴之子就这样被选中,但桑杰嘉措的使者并没有把意图告诉孩子的父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桑杰嘉措找到仓央嘉措。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从俘虏那里偶然得知西藏五世达赖已圆寂多年。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是噶尔丹,他早年赴西藏“投达赖喇嘛,习沙门法”,与当时正在学习的桑杰嘉措过往甚密。两人分别执掌蒙藏大权后,桑杰嘉措一直期望联合噶尔丹的部队增强黄教的实力。因此准噶尔部的俘虏才知晓拉萨的内幕。康熙十分愤怒,致书严厉责问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去门巴迎接转世灵童。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14岁。时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浪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年)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十月二十五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喇嘛时期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监督学经修道,他常走出庭院散心,而那些年老的经师则亦步亦趋地跟随着他,恳求他继续学经,生怕被第巴责骂。仓央嘉措出身红教家庭,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而黄教则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结婚成家。对于种种清规戒律繁文缛节,仓央嘉措难以适应。
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第巴独掌大权已久,达赖喇嘛只能作为傀儡存在。生活上遭到禁锢,政治上受人摆布,仓央嘉措内心抑郁,索性纵情声色,这既出于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也是他对强加的戒律和权谋的故意反叛。就像他那首著名的诗歌写的:“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据传说记载,他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再后来,竟“身穿绸缎便装,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
政治冲突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已到达了极其尖锐的时期。早在明末清初,黄教为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用武力击败了当时执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玛噶举派。但和硕特部军队在西藏取得胜利后,长期屯驻当地不退,黄教与和硕特部实力悬殊,始终不能夺回大权。五世达赖圆寂后,桑结嘉措便开始了与和硕特汗王的斗争。如今的一些藏族历史研究者认为,桑结嘉措受到历代诟病的行为,都是为了击败和硕特部以获得民族自治,比如密不发丧,以五世达赖名义向清政府请封为王,借助准噶尔军事力量等等,不能简单地视作个人篡权阴谋。
康熙四十年(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结嘉措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和硕特首领拉藏汗的饭中下毒,却被发现,拉藏汗大怒,立刻调集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
晚年圆寂
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
轶事典故
悲情爱情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拉了仓央嘉措的寝宫。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9]
拒绝受戒
1702年6月,仓央嘉措在浩浩荡荡的僧团护送下离开拉萨,前往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按照计划,他将在那里为全寺的僧众讲经,然后由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他授比丘戒。这是一个按部就班的仪式,没有人想过会出什么岔子,然而,就在所有人最最期待的目光之下,仓央嘉措先是拒绝讲经,随后甚至连受戒都拒绝了。
放弃抵抗
桑结嘉措和拉藏汗的矛盾演化为一场战争,拉藏汗调集蒙古大军击溃藏军,杀死桑结嘉措,并致书清政府,奏报桑结嘉措谋反,又报告说桑结嘉措所立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务,不是真正的达赖,请予贬废。康熙皇帝于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结所立六世达赖,诏送京师。”蒙古军队将仓央嘉措押送到哲蚌寺山下时被武装僧人营救到寺庙里,僧兵和蒙古军队战斗了三天三夜最后仓央嘉措为了避免无辜的伤害,独自一人从哲蚌寺走了出来,放弃抵抗。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绝笔诗: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秘密转世
洛桑嘉措死后,桑结嘉措按照五世达赖的遗嘱,秘而不宣,秘密寻找转世活佛,也就是仓央嘉措,而后秘密的送往错那的巴桑寺里正式学习佛法,五岁开始学习文字,第一天就熟练的掌握了三十个字母,并能上下加字,逐一拼读。7岁时学习佛法,8岁时开始学习《吐古拉》、《诗镜注释》等,而《诗镜注释》对于仓央嘉措的诗歌影响巨大,相当于是其成为诗人的启蒙。
仓央嘉措的生平简介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 门隅 纳拉山下 宇松地区 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
中文名: 仓央嘉措
出生地: 西藏
出生日期: 1683
逝世日期: 1706
信仰: 宁玛派(红教)佛教
生平
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格鲁派(黄教)事务,密不发丧,欺骗了广大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一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一世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1697年(藏历火兔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实际上,只不过是桑结嘉措找来应付康熙皇帝的傀儡。
此时的西藏,政局动荡。1701年(藏历金蛇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第巴(即藏王)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尖锐。1705年(藏历木鸡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据《圣祖实录》“拉藏送来假达赖喇嘛,行至西宁口外病故” ,时年24岁。
有的传说,他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
评价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可见,《情歌》不仅在西藏文学史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声名显赫。
介绍一下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Tshangs-dbyangs-rgya-mtsho)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颇有争议的著名人物。
身世
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其之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
1697年(藏历第十二绕迥火牛年)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 同年年燃灯节之际,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司喜平措大殿,在丹增达赖汗和第悉·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加下,举行了坐床典礼。清朝康熙皇帝从大局考虑,派出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并赏赐了无数珍宝。
1698年(藏历土虎年),仓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缘,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首处,进行了经文传承,开始听取法相经典。第悉教授其梵文声韵知识。另外,还从班禅大师及甘丹寺主持、萨迦、格鲁、宁玛等派有道上师学习大量显密经典。第悉对于仓央嘉措的学习,管理得非常严格。
仓央嘉措成长的时代,恰值西藏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达赖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蒙古施主当中对此也产生了赞同与反对的两种意见。另外,第悉对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满。在西藏内部,由于第悉独断专行,长期“ 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等。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仓央嘉措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遂变得懒散起来, 且喜好游乐,放荡不羁。
1702年(藏历水马年六月),仓央嘉措20岁时,第悉劝其受比丘戒。他听从劝告。前往扎什伦布寺与班禅大师洛桑益西相见。第五世班禅的传记里说,“休说他受比丘戒,就连原先受的出家戒也无法阻挡地抛弃了。最后,以我为首的众人皆请求其不要换穿俗人服装,以近事男戒而受比丘戒,在转法轮。但是,终无效应,只得将经过情形详细呈报第悉。仓央嘉措在扎什伦布寺居17日后返回拉萨。”(《五世班禅洛桑益西自传·明晰品行月亮》 209页)自那以后,仓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为。白天在龙王潭内射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还到拉萨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放弃了戒行。
拉藏汗利用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第悉·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第悉企图投毒杀害拉藏汗的说法传开以后,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公元1705年(藏历木鸡年)一月,第六世达赖喇嘛、吉雪第巴、拉木降神人、色拉、哲蚌二寺堪布、政府各要员、班禅大师的代表、蒙古诸施主等,集议如何解决矛盾。最后议决,第悉·桑结嘉措辞去地方政府的职务,将贡嘎宗拨给他作为食邑;拉藏汗保留“地方政府蒙古王”的称号,返回青海驻牧。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打算执行决议。拉藏汗从拉萨出发以后,在羊八井、当雄等地驻留多日,缓缓抵达那曲。在那曲集结了藏北各地的蒙古军队,准备打仗。他借口第悉未遵守决议,仍然呆在布达拉宫内干预政府的一切事务,从那里折返拉萨。当年5月,拉藏汗在当雄将蒙古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澎波而来;另一路由其妻次仁扎西及部分军官率领,从堆龙德庆而来。当时,色拉、哲蚌二寺的上师、密宗院的轨范师以及班禅大师的代表等人闻讯后,急忙先后赶去劝阻。请求汗王罢兵。但是,遭到拒绝。公元1705年(藏历第十二绕迥木鸡年)七月第悉·桑结嘉措被抓获,押至堆龙德庆的朗孜村立刻斩首。从此以后,蒙古人拉藏汗统治前后藏达12年。
当时,在西藏地方政府的框架中,噶厦和孜康属于重要的机构。孜康机构既检查稽核政府收支,又主持培养官员的学校。不久,杀害第悉·桑结嘉措的凶狠王妃次仁扎西也死去了。
拉藏汗掌握大权以后,对第六世达赖喇嘛多方责难。还特派人员赴京师,谗言桑结嘉措勾结准噶尔人,准备反叛朝廷。还说,第悉 ·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立的仓央嘉措不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命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的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这是传记中的普遍说法。所以,布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的灵塔。
其后,拉藏汗将生于公元1686年(藏历火虎年)的活佛阿旺益西嘉措认定为第六世达赖喇嘛,将其迎至布达拉宫坐床,他在位11年。但是,西藏僧俗群众皆不承认他是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白噶尔增巴·益西嘉措坐床以后,拉藏汗便上奏康熙皇帝,请求皇帝承认他是达赖喇嘛,并赐金印。皇帝依奏,赐金印一颗,印文为:“敕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之印”,被修改为“敕赐第六世达赖喇嘛之印。”(《印鉴清册》11页)
为了稳定西藏当时的混乱局面,康熙帝于公元1713年(藏历第十二绕迥水蛇年)册封第五世班禅洛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赐金册、金印。命他协助拉藏汗管理好西藏地方事务。从此,历代班禅的“额尔德尼”名号便确定下来。
死因之谜
六世达赖的死因,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嘉措)25岁时,被请往内地。”“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于是异口同声对我(仓央嘉措)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求告再三。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腾格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六世达赖这一段生命历程。
六世达赖于乾隆十一年(1746)5月8日坐化,年64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六世达赖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师父生前的意旨在贺兰山中修造广宗寺,寺内供奉着六世达赖灵塔(六世达赖肉身)。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为该寺赐名“广宗寺”,授予镌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此匾的落款为“大清乾隆岁次闰八月十六日”,从此南寺有了这个正式名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闯入南寺,捣毁了六世达赖灵塔,强迫僧侣们自己破坏六世达赖肉身,还焚烧了大量佛像、佛经。守寺的少数喇嘛当做牛鬼蛇神加以批斗后赶出寺院,一些无家可归的僧人被驱逐到附近社队。70年代初,将南寺的庙宇全部拆除,木料用作他途,财产由有关部门低价变卖处理。南寺变成了一片废墟。
后由一老喇嘛将仓央嘉措遗骨偷偷火化,留有舍利存于寺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以落实。1981年南寺部分僧人来到原寺址盖起蒙古包和帐篷,举行了夏季祈愿法会,并由罗卜桑宁吾,尚巴丹达尔,丹比宁吾等人出资出力.在原葛根仓房的遗址上盖建了15间平顶佛堂,把桑吉拉布坦精心捡起收藏的六世达赖骨灰重新造塔供奉。在旗人民政府批准下成立的南寺管理、筹措资金。从1989年开始新建了有歇山式屋顶的30间殿堂。1990年7月初新殿举行了开光仪式。
情诗
仓央嘉措的身世更为他的情诗增添了浪漫而神秘的色彩。他的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诗》,汇聚了他的六十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新的译作层出不穷。而在民间,有仓央嘉措的情诗达200多首。在今天的西藏,很多人都会唱以他的诗改编的歌,譬如: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这一世转山 不为轮回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仓央嘉措还有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另外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的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玛吉阿米
玛吉阿米 - 一个发生在古老西藏的美丽遗梦……
大约在三百年前的某个星空月色下,座落在古城拉萨八廓街东南角的一幢藏式酒馆里,来了一位神秘人物。他看似普通,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人。恰巧,这时一位月亮般纯美的少女也不期而至,她那美丽的容颜和神情深深地烙印在了这位神秘人物的心里和梦里。从此,他常常光顾这家酒馆,期待着与这位月亮少女的重逢。遗憾的是,这位月亮少女再也没有出现过。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就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这首在西藏可谓人人都能吟诵的诗句,据说是那位神秘人物为追忆月亮少女而抒发的情怀。
那神秘人物,原来是西藏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宗教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常装扮成平民百姓,走出深宫寺庙,到民间直接体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层面。同时,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观世音菩萨曾托梦给他,让他在凡间寻访至尊救世度母女神,以助众生之利。因为救世度母女神常以绝美女性的形象出没于尘世俗间,故在西藏很多地方都曾留有仓央嘉措寻访救世度母女神的“神迹”。
仓央嘉措诗中的藏文“玛吉阿米”的意思是:“玛吉”为未生或未染,可理解为圣洁、无瑕、纯真;“阿米”是“阿妈”的介词形式,原意为母亲。在藏族人的审美观中,母亲是女性美的化身,母亲身上浓缩了女人内外在所有的美。因此“玛吉阿米”的含义可解读为:圣洁的母亲、纯洁的少女、未嫁的姑娘,或可引申为美丽的遗梦……
当年仓央嘉措与那位月亮少女(她或许就是至尊救世度母的现身)相遇的那座藏式酒馆,如今仍座落在拉萨八廓街的东南角上。它现在是一家叫做“玛吉阿米”的餐吧(即北京、昆明玛吉阿米的总店),借以纪念仓央嘉措和他那浪漫的传说。
“玛吉阿米”传奇的历史典故就是这样发生和演绎的。它将在每一位过客的心里,烙上久久的“美丽遗梦”……
创始人简介:
泽郎王清,藏族,1965年生于西藏东部安多地区(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1971至1980年间,分别在红原县瓦切小学、中学和马尔康中学就读。
1981年泽郎王清进入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从事藏语播音、汉语播音和新闻记者工作。1984至1985年间,到四川省藏文学校专修藏族文学和藏传佛教。1985年,泽郎王清重返四川人民广播电台从事编辑、记者和播音工作,与此同时在岗修完北京广播学院播音、新闻专业课程,获北京广播学院播音、新闻大专毕业证书,并取得二级播音员专业职称。在电台工作期间,泽郎王清采访、编辑并主播了许多深受听众欢迎和好评的节目,其中《雪域金桥》栏目在广大藏区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此外,泽郎王清编辑并主播的《太阳和大地赋予的生命》专题节目等曾获国家二等奖和省级二等奖。
泽郎王清是一个不断追寻自己梦想的人。1995年,他辞去电台工作,与好友共同创办了四川达吉广告公司,先后为秦池酒厂等多家知名企业策划并制作电视、广播及户外广告。从1988年至1995年间,泽郎王清还应邀出演了《黄昏的太阳》等多部西藏题材的电视剧和电视广告中的男主角,这为他将来更加丰富的人生经历做了很好的铺垫。
1997年,泽郎王清来到圣地拉萨寻找他的梦想。在古老的八角街东南角,他看中了一座与众不同的黄房子,并被黄房子背后的动人传说所吸引,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创办“玛吉阿米餐吧”。泽郎王清亲自设计了店堂的装修装饰,为客人营造了古朴的、温馨的、民族的文化气息和家庭氛围。泽郎王清的“玛吉阿米”在继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引入了现代的经营理念,形成了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餐饮模式。拉萨的“玛吉阿米”很快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国内外的各大媒体也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中华民族”、“海外中心”栏目对它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的权威旅行指南手册Lonely Pla China 2001年度拉萨地区餐饮业介绍中,“玛吉阿米”名列第一;德国的《世界报》、泰国电视台等也相继对“玛吉阿米”进行了报道;在2000年出版的《西藏风情》杂志中,泽郎王清和他的“玛吉阿米”被评为西藏地区最有发展前途的18位“希望之星”之一;2006年,泽郎王清荣获由中国饭店业协会和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同年,玛吉阿米还获得西藏自治区优秀流通企业;2007年玛吉阿米又获得了餐饮业全国优秀企业.
拉萨玛吉阿米的成功,只是泽郎王清创业史的一个起点。很快他就把目光瞄准了北京这个世界各地餐饮文化荟萃的大市场。从1998年底开始,泽郎王清一有空就来到北京,一边考察市场一边寻找机遇。终于在2001年春天,他在北京建国门外秀水南街为“玛吉阿米”找到了合适的场地。泽郎王清根据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亲自主持设计了“玛吉阿米”的装修装饰,把藏族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和装饰艺术巧妙地融入到“玛吉阿米”的环境中去。为此,他特意从西藏请来了几位技艺高超的画师在店堂内雕梁画栋,还用一辆大卡车将大批的藏式家具、古董、装饰品、粮食等从拉萨运往北京。可以说,玛吉阿米北京店就象一座微型的西藏博物馆。为使内地人能够品尝到地道而丰富的藏餐,泽郎王清同厨师们一起考察并采撷了西藏各个地区菜肴的精品,既保留了原始的传统藏餐,又推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新派藏餐。为更好地展示藏族传统文化特别是歌舞艺术,泽郎王清从不同的藏区请来了风格各异的歌者、舞者、民间艺人,每晚在玛吉阿米的小舞台上向世人展示原生态的藏族传统歌舞艺术,将现场所有的来宾融入藏族歌舞的海洋。北京的玛吉阿米开业之后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凭借其浓郁的西藏文化氛围、正宗可口的藏餐以及原汁原味的歌舞演出、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在北京的消费者中迅速一传十十传百,并很快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回头客。玛吉阿米的独特风格特别受到外国人以及文艺界、商界、政界人士的青睐,渐渐成了北京各界名流聚会的地方,也自然成为了各大媒体的抢手素材:《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时尚》、《缤纷》、《世界时装之苑》、《旅行家》、《好主妇》等著名杂志以及台湾、日本、欧美的各类报刊杂志先后对玛吉阿米做了图文并茂的介绍;北京及各省市电视台的许多时尚类节目为玛吉阿米做了特别报道;2002年夏天,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的《中华民族》栏目播出了以泽郎王清创业史为主线的长达30分钟的专题片;同年,香港凤凰卫视拍摄的专题片《泽郎王清和他的玛吉阿米》也在北美、欧洲及中央电视台四套相继播出。
就在北京玛吉阿米开业一周年之际,泽郎王清又来到了昆明,他是应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州长的盛情邀请,在迪庆州驻昆明办事处所在地开办玛吉阿米的又一家连锁店。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精心的装修及筹备工作,昆明店在开业之初就以它气势恢弘的藏式宫殿风格、独具匠心的绘画与雕刻艺术、风格各异的特色包间等,让所有第一次来访的宾客先是为之震惊、继而感叹不已。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玛吉阿米昆明店已成为云南省内外各种重要接待活动的必选之地,为弘扬藏族文化、展示香格里拉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风情、促进香格里拉及迪庆藏区的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玛吉阿米的拉萨、北京、昆明三家店各有千秋,又互相推动,在整个藏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效应。2004年底至2005年春,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的“家庭”栏目、旅游卫视的“七九吧”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我的太阳”栏目以及2007年福建东南卫视又相继对泽郎王清夫妇和他们的“玛吉阿米”进行了深度采访与专题报道。
社会上对“玛吉阿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高,泽郎王清就越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是多么重要,他不能停下脚步让大家失望,所以他稳健而坚定地继续前行。2005年初,泽郎王清在北京东三环附近风景秀丽的团结湖畔为他的玛吉阿米又觅得了一处佳址,并于同年9月开办了玛吉阿米在北京的第二家店—团结湖店。
团结湖店在装饰风格上采撷了前三家店的长处,既保持了藏族家庭的温馨与古朴,又展示了藏式宫殿的气派与华丽。动区热闹非凡,静区静谧舒适,一动一静恰到好处。两个包间一个金碧辉煌一个温馨古朴,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来宾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北京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有特色有品位的东西是绝对不会被埋没的,泽郎王清再次印证了他的这一判断。团结湖店在刚刚开业两三个月的时候,已经是天天高朋满座、人气十足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将会更加辉煌。
泽郎王清曾有的梦想一个个都变成现实,但他仍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新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永远也不会停下脚步……
仓央嘉措的生平介绍
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域地区纳卧宇松地方的邬坚岭.父亲扎喜丹增,母亲才旺拉莫,是
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仓央嘉措出生时,恰逢五世达赖脱缁不久,西藏地区政治斗争的形
势错综复杂,他从小就被当时西藏地方的执政者桑吉嘉措指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697
年,仓央嘉措十五岁,在朗卡子县,以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于
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此之前,仓央嘉措都是生活在民间,过着自由
自在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或称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
生子.再如当时藏族民间的爱情生活比较自由,所以,使白央嘉措形成了爱情方面的自由思想.但
是,后来他被指认为达赖喇嘛,而达赖所属格鲁派(或称黄教)佛教则严禁僧徒结婚成家、接近妇
女.何况身为达赖喇嘛,就更要以身作则了.这便和他原来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使他难于接受
这种极端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因此,他不顾来自各方的责难,冲破重重阻碍,变装易名,经常于
深夜前往拉萨城中,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了许多违反教规的“风流韵事”.而这些事情,恰
恰被对立面所利用,使年轻的仓央嘉措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706年在被钦使迎往北
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湖滨.
关于仓央嘉措的最后结局,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传说讲:仓央嘉措带着手铐脚镣随钦
使走到青海扎西期地方时,即以神通脱身,往五台山山洞中修法.一天,忽然来了一位姑娘,送他
一幅观音画像.他把像挂在壁上,便念“安像咒”,这时姑娘忽然离地而起,冉冉走人像中,那像
随即说道:“不必再念,我已到像中来了!”他才醒悟姑娘即是观音化身.因此,那幅画像被称
为“说过话的像 ”,他修法的山洞被称为“观音洞”.后来,他从五台山到了蒙古阿拉善旗,给
一户人一家放羊,有许多羊被狼吃了,主人对他大加申斥,他便去把吃拗狼找来,对主人说:“羊
是它们吃的,请向它们理论吧!”主人大奇,才知他是有来历的人.另在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
记有:“十三世达赖到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仓央嘉措闭关静修的寺庙参观”等文字;还有说
他被软禁在五台山的.说明去五台山之说颇为流行.
关于仓央嘉措未死于赴京途中的说法,以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仓央嘉措秘史》最为详
尽.《秘史》中讲:仓央嘉措被钦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错纳时,皇帝圣旨到,斥钦使办事不周说:
“尔等将大师迎至内地,安置何处?如何供养?”因之钦使惧罪,乃暗放仓央嘉措子身过去.之后,仓央嘉措经安多、康区,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众热情款待.然后返回藏区,经理塘、
巴塘而到拉萨.又往山南朝拜桑耶、昌珠等寺庙.不料为拉藏汗所知,派人捉获,于解往拉萨途中
脱逃,乃远游尼泊尔和印度,复经聂拉木、定日、门域、工布、塔布返回拉萨.被人认出,因此存
身不住,乃远走高飞.先后巡游于青海、蒙古等地.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
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1746年圆寂,终年六十四岁.
仓央嘉措介绍英文版, ‘仓央嘉措'介绍英文版?
译文一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译文二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英文译本
译本1
No1: Had better not meet, and thus you would not fall in love; No2: Had better not be in acquaintance, and thus you would not be drowned inlovesickness; ---English VersionTranslated by Xu Jingcheng (许景城)
译本2
Albeit, ever to meet is to know! If ever is as such, better not to meet. Alas! How could I part with you eternally, thus not in the gyre of endless lovesickness? ---EnglishVersion Translated byXu Jingcheng (许景城)
仓央嘉措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他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废,据传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押解途中圆寂,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
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也正因为如此,仓央嘉措在藏传佛教中一直被奉为六世,而把后来指定的六世达赖称为七世。
杜齐《西藏中世纪史》对其评价:年轻的仓央嘉措在其中成为受难者并非角的若干事件,他的结局 、乃育护法神显示的预言
,这一切都使人们原谅他的弱点。现在人们又普遍对他怀有好感了,他的奇怪举动被解释为神的一种朦胧隐晦的行为。张松操:仓央嘉措是被造的神,他的叛逆却否定了造神运动本身
。
南开大学文学教授荣立宇对其评价:仓央嘉措是藏族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其诗歌作品在整个藏区家弦户诵三百余年,深入人心,脍炎人口。
李学琴对其评价:仓央嘉措采用这种格律,写下了脍灸人口的《仓央嘉措情歌》,又推动`谐'体情歌的蓬勃发展,使之成为藏族情歌中一种影响大、流传广的诗歌格律,而与多段回环的`鲁'体情歌相抗衡。
谁能给我介绍下仓央嘉措
在百度百科里自己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