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读书不觉已春尽一寸光阴一寸金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已春深 一作:春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原文_翻译及赏析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励志 ,惜时读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
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赏析
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三、四句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从诗人的读书生活看,诗人是惜时如金、潜心求知的人。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佳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王贞白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 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很赞哦!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