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赐姓 旅行中的寺院:仿故宫建造,朱元璋赐名,你知道这寺名怎么读?
旅行中的寺院:仿故宫建造,朱元璋赐名,你知道这寺名怎么读? 青海省乐都县(现为乐都区)的偏远山区里,藏着一座寺庙。它始建于明朝初期的1392年,距今已经超过600年。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
旅行中的寺院:仿故宫建造,朱元璋赐名,你知道这寺名怎么读?

青海省乐都县(现为乐都区)的偏远山区里,藏着一座寺庙。它始建于明朝初期的1392年,距今已经超过600年。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 它就是瞿(qú)昙(tán)寺,小伙伴们会读吗? 瞿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族姓。 瞿昙寺,又被称为「 ”深山小故宫”,是青海省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相传当年朱元璋派兵在乐都一带追剿元兵残部,可是当地藏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跟着逃跑,形成混乱局面。三罗喇嘛凭借自己的声望对藏民进行招抚,最终归顺了大明王朝。这使得王朝认识到了宗教力量在青海地区的作用和地位。 于是朱元璋下令,扩建三罗喇嘛所在的寺院并赐名。这就是瞿昙寺的由来。 我们从西宁出发,两个多小时车程,中午抵达瞿昙寺。路比较好走,看到有公交车终点站在寺外,应该是为了方便附近村民烧香祈愿。 烈日当头,没有多少游客。穿过山门,视野开阔起来。 左右两边对称矗立两座碑亭,记载了明洪熙和宣德两朝扩建寺院的概况,碑文已经看不清。 正对山门的就是金刚殿,古朴雄厚,简单不失隆重。 瞿昙寺整体建筑保持了木质结构,而且特别的是,几乎都是木头本身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显得古朴。 金刚殿的石刻,破坏的不算严重。这么久了,依然能感到600多年前工艺的精湛。 殿内悬挂的这块牌匾,是明万历年间西宁屯兵解梁李本盛所书。我不懂书法,但能看到笔法苍劲。 金刚殿内有这样一块石路,是当时修建寺院时遗物,保留了最原始的构件。现在看来依然美观,600多年前匠人的审美跟现代人并无差异。 穿过金刚殿,来到瞿昙殿。殿内四壁有大量明清壁画,据说是由当时给北京故宫画壁画的大师,千里迢迢来瞿昙寺绘制。殿内不允许拍照,殿门外有僧人看守。 朱元璋敕赐的「 ”瞿昙寺”匾额,悬挂殿门正中。房梁彩绘依稀可见,虽有些斑驳,但能想象当初佛殿的辉煌。 瞿昙殿四周是回廊包裹,形成一个封闭的院子。有大小钟鼓楼和配殿。沿着回廊走,脚下也是600多年的石路,随处可见精美壁画。 回廊连着大钟楼和大鼓楼,这种建筑风格就像故宫里的太和殿的布局,这也是瞿昙寺被称为「 ”小故宫”的原因。 寺院最后的隆国殿,地势较高,所以回廊在连接隆国殿时抬高角度,变成斜廊。还是那种石路,这个时候就变得很难走,石头很滑,不扶真不好上。 回廊一周全都是壁画,这些壁画不同于瞿昙殿内的,这里可以拍照。据说,京城画师画好瞿昙殿内壁画就走了,当地画师模仿之后,在回廊画了壁画。 这组壁画体量非常大,题材也很丰富,从佛祖降生到涅槃,宗教衍生,多位皇帝与瞿昙寺的渊源,还有道家人物。故事绘画繁而不乱。几百年来,颜色依然自然艳丽,太佩服古代匠人的技艺和虔诚之心。 回廊四角,矗立四座白塔,典型的藏传佛教文化标志。 寺院最后的建筑,隆国殿。 殿内最吸引人的便是「 ”象背云鼓”了。是一只石雕卧像,背上托起木雕的彩云,彩云之上架起一面真鼓。体态优美,比例协调。古人的想象力真是无与伦比。可惜殿内不许拍照,只能留在回忆中。 瞿昙寺不大,但里面宝贝太多,光壁画就能看好久。 古建,壁画,文物构成了这座寺庙的气息。 再看一眼瞿昙寺,也许就是因为寺院地处偏僻,才保留了这么多的美好。 我们后会有期。 (如果喜欢,请关注我的「 ”旅行中的寺院”系列)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