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少年天子佟腊月的结局 《少年天子》簡析——在攘亂中開創盛世之基的順治皇帝
《少年天子》簡析——在攘亂中開創盛世之基的順治皇帝 《少年天子》是清史研究員凌力先生著作清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以順治皇帝福臨為主角的一部歷史科普類小說。這部作品在以大量史實為支撐的前提下,把握了時代

《少年天子》簡析——在攘亂中開創盛世之基的順治皇帝
《少年天子》是清史研究員凌力先生著作清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是以順治皇帝福臨為主角的一部歷史科普類小說。這部作品在以大量史實為支撐的前提下,把握了時代人物的橫縱向聯繫,進行了部分合理的文學創作。我推薦這本書的最主要原因是,這本書實質上是歷史科普小說,對於專業人員來說,這本書里的史實大家都瞭然於心,而部分虛構的情節與人物會顯得不夠嚴謹,但是對於廣大普通讀者來說,這本書是一把鑰匙,是一把開啟大家對歷史的喜愛的鑰匙,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能奪得茅盾文學獎的桂冠的原因。順治年可以說是承先啟後,大清建立後的滿漢,貴族與平民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南方的名士大多因之前的江南舊案身陷囹圄,順治十八年(1661)興起的明史案更是無情屠殺許多漢族文人。
而北方的圈地運動也逐漸失控,大量平民失去土地,要麼背井離鄉另謀出路,要麼投充八旗的莊園成為佃農,甚至還有很多成為了乞丐,除此之外,八大旗之間爭搶土地更是加劇了政治的不穩定因素。在政治,經濟,文化都不容樂觀的時代背景下,順治皇帝是如何於攘亂中開創了盛世之基,讓我們走進作者的世界來一觀究竟。
作者的歷史敘述是一個圈層結構,最裡面的一圈是皇親國戚,以順治皇帝,孝庄太后,安郡王,鄭親王為代表。第二圈是朝臣,漢官以傅以漸,龔鼎孳為代表,滿官則以遏必隆為代表,外國官員則以湯若望為代表。第三圈是名士,以徐文元,呂之悅,陸健,吳之榮為代表。第四圈是以復興前明人士為代表。第五圈則是以文中的百姓為代表。每一個圈層都不是獨立的,這是一個流動性的結構,每個圈層間都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第二圈層的漢官以龔鼎孳為代表,他是前明的官員,在崇禎年間任職,李自成入京時自殺未遂,後輔佐李自成,最終又歸降大清,因此不僅被明人不齒,而且也不受清人尊敬。他們知道是非曲直,也有很強烈的愛國心,但是並非愚忠,他們從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黎明百姓的生活安康,在明史案中,他又極力主張保護文人學士,為民請命。而滿官代表則大多篤定「馬上得天下,當以馬上治之」,對漢官的那一套不屑一顧,陳名夏案則是一次滿漢官員矛盾激化的表現。外國人代表湯若望於欽天監任職,他是順治皇帝的老師,甚至被尊稱為湯瑪法,他是個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地是為了傳播基督教,可卻無形中對朝堂,對政治走向起了重要影響。而此時身為第一圈層的順治皇帝與安郡王則兩頭犯難,一方面兩個人受漢文化熏陶,堅信當滿漢團結共治,另一方面擔心過於重用漢官,引發滿官不滿與漢官恃寵而驕。
第三圈層的四個代表,同為名士,命運卻大相徑庭。陸健因江南案四處奔逃,徐文元因才華入仕為官,呂之悅於安郡王家做塾師,吳之榮苦於鑽營,挑起明史案,引得血雨腥風。這反映出在劇烈矛盾的時代背景下知識分子的不同價值取向。
第四圈層以反清復明派為代表,當時民間流傳「朱三太子」還活著的傳聞,有心之人假藉此稱號,攫取財富,壓榨百姓,直接影響了第五圈層代表「夢姑,同春,喬梓年」的命運。
第五圈層以平民為代表,同春夢姑代表了那個時代絕大部分老百姓的夙願,平平穩穩過日子,管他皇帝是誰,可卻因圈地運動流離失所,被賣入王府做家奴,無數個夢姑逃了,可能只有少部分人成功了,換來的卻是逃人法的日漸嚴苛,甚至窩藏逃犯都會株連鄰里,與之相反的是喬梓年,一心反清復明。這部分的人物大多數是虛構的,但卻是基於時代背景進行的合理化創作。
最後談第一圈層的代表順治皇帝,他有宏圖偉略,卻性情乖張,民間盛傳民謠「朱家麥面李家磨,做得一個大饃饃,送給隔壁趙大哥」(暗示清朝佔了李自成的便宜),他卻不以為然,有著較為狹隘的民族觀,但與此同時他又是開明的,他一直追求滿漢一體,吸納優秀的漢文化。
他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是這個時代的縮影,皇帝尚且矛盾,更何況其他人了。他一生勤勉,整頓吏治,鼓勵農耕,但他乖張的性格使得他難成大器,國家的矛盾使得他剃髮出家,董鄂妃薨逝後,他更是一蹶不振,不久就不絕於世。
很赞哦!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