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战国时期赵国历代国君 戰國時期趙國主父被「餓死」,幼主即位卻仍是最強國,原因為何?
戰國時期趙國主父被「餓死」,幼主即位卻仍是最強國,原因為何? 導語:在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這個時候歷史也拉開了大幕,從此有了戰國七雄,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雄心勃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奸臣佞臣,
戰國時期趙國主父被「餓死」,幼主即位卻仍是最強國,原因為何?

導語:
在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這個時候歷史也拉開了大幕,從此有了戰國七雄,七個國家每個國家都雄心勃勃,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了奸臣佞臣,也有忠臣良將,更有野心勃勃的,懷有不軌心機的人,而皇帝也換了一茬又一茬,皇帝想要坐穩自己的位置,外有憂內有患,趙惠文王時期就是如此!
一代雄主被餓死
趙武靈王作為一代雄主,原本拿著一副好牌,趙惠文王即位時任用了不少的能臣良將,雖然當時趙國大權被公子成和"奉陽君"李兌掌握在手中,不過當時李兌還能收尾收斂自己的野心,不過這一代雄主卻因為"沙丘宮變"而被李兌活活餓死。
這件事情雖然讓李兌陷入眾人唾棄的境地,但是在當時權力大過一切!不缺人對李兌獻殷勤,而在此後,李兌專權促成了"合縱伐秦",當時的趙國雖然皇帝難以掌權,但是不得不說,此時的趙國可謂最強國。
"強臣"旺國
雖說李兌在歷史上有很多行為讓人不願承認,但是不得不說,趙國之所以能夠在此情形下依然保持最強國的姿態,離不開李兌。在李兌執政期間,外交軍事方面趙國可謂齊頭並進,當時齊國齊湣王意圖伐宋,先後拉攏其他國家聯盟,遭到秦國反對後,得到了趙國李兌的支持。
在這互相征戰的局面當中,李兌周旋於各國,與齊國形成了聯盟之勢。可惜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燕國用計獲取了齊國信任,甚至簽下了"反趙盟約"。李兌與齊國的聯盟徹底結束。
但是這個時候趙國卻又和魏國聯盟攻打宋國。這一切也都是李兌的手筆。這個時候的趙國還在趙惠文王時期,忠臣良將非常多,李兌雖有野心,但是卻也是一心為了趙國,看著似乎蓬勃發展,不懼他國!但是外面早有"虎狼"暗自覬覦,岌岌可危。
三國聯盟攻打趙國
在趙魏出兵後,秦國趁機伐趙。甚至還試圖聯合其他國家,一時之間,趙國似乎就要陷入大敗之勢。但是可惜的是趙國有個"神隊友"——燕國。燕國對於齊國一直都是防備狀態,生怕自己出兵之後被齊國趁虛而入攻佔,或者齊國打下趙國再次強盛,而自己卻失去了趙國這個天然屏障,毫無抵抗之力。
這裡最最重要的人物"蘇秦"再次上場,說服齊趙聯合攻秦,保下趙國。而燕國為了進一步促成此事,還聯絡了趙國。原本三國聯盟攻打趙國的緊急情況,就這樣被解決了。甚至改變了新的局勢。
合縱攻秦李兌抑鬱而終,幼主執政"澠池再會"
燕國四處遊說組成了五國攻秦的局勢,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將魏趙兩國被秦國侵佔的領土歸還了不少,但是秦國的屈服,讓這本來就各懷鬼胎的五國產生了內亂。齊國突然對宋國發難,直接導致"合縱"之勢被瓦解。
也正是此時,在趙國呼風喚雨一輩子的李兌,讓趙國外交在七國當中保持優越,這個時候卻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年事已高加上遭遇的打擊終於還是離世了。趙惠文王終於拿到了大權,這個時候齊國已經把宋國滅掉了,趙惠文王與韓國、魏國憂心忡忡,開始了伐齊之勢。
不過伐齊後卻忽略了秦國的強大,雖然依舊是最強國,但是在秦國不斷攻打六國的情勢下,秦國對於"最強國"趙國也開始挑釁。此時也是"完璧歸趙"後不久。就在此時,秦昭王提出"澠池再會"。在藺相如和廉頗的要求下,趙王應下這次會面。
這次會面也成了秦國不敢對趙國輕易動手的原因!藺相如的強勢與趙王的不畏死,讓秦王不敢輕易起兵,造成兩敗俱傷。趙國的"最強國"不在於誰為帝王,而在於趙人的無懼,軍事實力於外交手段也是重要的部分。可惜"澠池再會"也僅僅是拖延了一段時間而已!
結語:
雖然秦國一統六國成就"大秦帝國"是天下"分久必合"的必然結果,但是趙國在此期間一度佔據"最強國"稱號自有其原因,即便一代雄主因公變被強臣餓死,即便幼主即位難以把持朝政,但是卻有賢臣良將為其保駕護航,這樣的趙國若得時運,恐無大秦而來"趙朝"了!
很赞哦!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