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希特勒发动二战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他的第三帝國能否得以保存?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他的第三帝國能否得以保存?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以失敗告終,可謂是一位十足的「悲劇英雄」。至於對錯,這些老調調小編今天都不闡述。小編認為戰爭的對錯不能以一方片面之詞來說,

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他的第三帝國能否得以保存?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都以失敗告終,可謂是一位十足的「悲劇英雄」。至於對錯,這些老調調小編今天都不闡述。小編認為戰爭的對錯不能以一方片面之詞來說,自古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撰寫的,戰爭開始乃至結束,其官方定義皆出自於同盟國之手,其實也可稱為「同盟國二戰史觀」。難免有些誤差。小編今天就重點從戰爭角度來說下,如果希特勒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去摸斯大林的鬍子,德國能否守住戰果?能否成就他的第三帝國?小編認為,德國依然無法保存的他的第三帝國,原因有五。
一、德國已經錯過了大擴張的機會。
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動的原因,完全可以理解成生存空間的較量。德國作為後起的工業大國,當他完成工業革命後,世界的格局已經基本定死了,德國發動戰爭,就是想要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但是作為老牌帝國的英,法肯定不允許,所以才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德國戰敗,退出了戰爭。所以即便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很順利,橫掃西歐諸國。但是,德國征服的那些國家,他沒辦法同化,他們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國家觀。
二、蘇聯並不是善類,德國即便不進攻蘇聯,蘇聯也會想辦法進攻德國。
蘇聯作為歐洲巨無霸,在1941年時已經是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大家可不要小看蘇聯的野心,蘇聯曾經強令芬蘭把自己的國土割讓給自己,芬蘭不答應,斯大林就大舉出兵侵略芬蘭,最後弱小的芬蘭被迫割讓國土給蘇聯。蘇德瓜分波蘭後,蘇聯軍隊就在波蘭境內駐防,前線部隊部署的是進攻態勢,這就說明,其實斯大林是要圖謀暗算德國的,只是被德國先動手了。 所以即便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依然也會在恰當的時機反過來揍德國。
三、美國對德國宣戰是遲早的事情。
美國參加對德戰爭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日本這個傻大卻非要偷襲,給了美國充分的理由。可是日本偷襲美國,美國對軸心國宣戰,戰略方針卻是先歐後亞,說明美國早就想介入歐洲,把勢力範圍擴大到歐洲,至於日本,只是個早晚都可以搞定的小丑。
四、沒有任何一個大國希望歐洲是統一的。
歐洲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就是一個亂象。誰都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
1、英國來說,作為歐洲的拉架專業戶,英國從來都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歐洲,所以當年拿破崙想統一歐洲的時候,英國向法國宣戰了。德國侵略波蘭,所以英國又向德國宣戰了。
2、蘇聯來說,本身就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巴不得紅色革命燃遍歐洲。怎麼可能會希特德國做大,威脅自己的生存空間?
3、美國來說,美國作為孤懸在外,並跨有兩大洲資源的超級巨無霸。他真的不缺任何資源,歐洲作為近現代文明的高度集中地,一個統一的歐洲和一個四散的歐洲,明顯後者更符合美國的既得利益。
五、歐洲的先天條件無法讓德國能夠守住戰果。
歐洲的資源並不豐富,英國能夠強大仰仗的是它強大的殖民地。蘇聯能夠強大,仰仗的是它無與倫比的領土面積。美國能夠強大,除了領土廣闊外,還能跨有兩周資源。德國所能仰仗的東西實在太少了!戰爭多半打的就是資源,打的就是生產力,德國還要一打三,著實有些困難。
說到此,基本能論斷德國註定只能夠當「悲劇英雄」。當然,如果德國不主動進攻蘇聯,而是換一種方式選擇談論,小編認為,最少在當時德國擁有的談判條件,德國能夠保有一戰前的領土,甚至有所擴大。
很赞哦!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