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列表 日本提着贺礼朝觐, 皇帝说: 都杀了吧, 清净, 军师说: 万万杀不得
日本提着贺礼朝觐, 皇帝说: 都杀了吧, 清净, 军师说: 万万杀不得
在古代中国,曾经有很长一段的强盛时期,不管是汉朝、隋朝、唐朝、明朝,都是汉人王朝,都有过辉煌,而此时的日本却谨小慎微地龟缩在一个岛屿上,吃斋念佛与世无争,看似柔弱可欺,实则是块硬骨头。
当时的日本并未想过要与中国为敌,不是不想,是不敢。但当元朝两次征讨日本失败后,小日本的野心起来了,他们想:或许可以干掉中国?
所以明朝建立后,日本对明朝百般挑衅,态度极为倨傲不恭,此时日本的野心已经初见端倪,而此时的皇帝是一样铁腕手段的朱元璋。
当朱元璋遭遇小日本挑衅,他是怎么做的呢?
大明朝有过灭掉小日本的机会,但却没有,原因在于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几次密谋,最终让朱元璋放弃了攻打日本的机会,留下遗憾,他为什么会放弃攻打日本呢?
因为元朝成了炮灰,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元朝的军事实力那是毋庸置疑的,蒙古骑兵能让整个欧洲发抖,还怕小日本?
但这事就是诡异,元朝打了两次,败了两次,其实是败给海上的“黑风”,这是元朝被历史玩得最惨的一次。元朝都打不过,明朝想打也得掂量掂量。
朱元璋能当上皇帝,证明其人是颇有能力同时也颇有城府,他必然不是争一时之意气的主。朱元璋是打败了很多强劲的对手而登上帝位的,比他更有资格成为皇帝的是陈友谅,然而为什么没有呢?一是时运,二是麾下的军事,三是个人能力。成大事的人往往最能沉得住气,不争一时之意气,雍正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天底下最难的是一个忍字”,朱元璋也是如此。

明朝的建立是非常不易的,朱元璋当时在陈、张之间是弱势的,他没有陈友谅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张士诚的经济实力,要想统一天下,他还必须战胜元朝骑兵,那是天底下最强大的骑兵。朱元璋最终战胜了这些对手,但对他的消耗也很大。
明朝刚刚建立,蒙古的残余力量还时时威胁大明统治,一个国家刚成立,就面临北部蒙古势力,沿海倭患问题,要打仗就需要用钱、用人。可明朝现在哪有钱?百姓得去种地,得交税,政府才有钱,百姓都去打仗了,谁种地?没钱?庞大的军费开支怎么办?
所以明朝必须避免打仗,至少要避免多线作战。
然而“倭患”问题也确实是困扰大明的一个毒瘤,“倭患”长期在东南沿海威胁着当地百姓的安全,平均每年爆发两次大的战斗,令朱元璋很恼火。
他派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在沿海要地设置卫所,派兵防守,一边发国书给日本,希望建立睦邻友好的关系,这样彼此花费的成本最低。
日本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南北分裂,南北对中国的态度不一样,朱元璋没送对信,接信的那位对中国态度强硬。于是朱元璋二次送信,这次的语气很强硬,态度很不友好,说如果不听话就要打,搞得怀良亲王大怒,一口气斩杀了明朝五位使者。
朱元璋大怒,然而仅仅一年之后,他再次派使者带着东西出使日本,终于软化了对方立场,也送东西回来说是要交好。
怀良亲王还把抓走的几十个中国人都放归大明,朱元璋很高兴,设宴款待日本使者。
但朱元璋低估了日本的实力和意志力,怀良亲王并非日本是国君,只是一个山大王,他不代表日本主流的意志。
真正让朱元璋下决心攻打日本,是洪武十三年、十四年跟日本的交往,之前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就不恭敬,每次来上贡都不带印信,这次带来一封征夷将军的信函,写得极其嚣张,让朱元璋很不高兴。
朱元璋回复了一封信,日本不甘示弱,针锋相对,写得文采飞扬,辞采华茂。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
朱元璋大怒,然而刘伯温就劝他,说元朝厉害吧?打了两次都不行,还全军覆没,我们贸然去打,只怕胜算不多。
刘伯温也没多说,直接上了一道赈济灾民的折子。朱元璋一看,叹息道:“天下未定,我怎么忍心再添战事?”就打消了进攻日本的念头。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朱元璋做这个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日本一个小破岛,历代统治者都没将它太当回事,打下来争一口意气罢了,对于中原以农业为核心的传统经济模式,日本确实无用。
而日本最终以它的“貌似无用”和玩弄权术——傲气和谦卑交替使用,躲过了明朝的注意,活到足够强大的那一刻。
如果朱元璋想到几百年后的日本,差点让中国亡国,会不会后悔当时没灭掉它?一定会的。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