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特色 有什么有关常州的传说
有什么有关常州的传说
布袋和尚天宁寺的弥勒像,传说是中国弥勒布袋和尚的化身。
布袋和尚名契此,时号长汀子布袋师,是五代时后梁明州化县禅宗游方高僧。
传说他身广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癫;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入布袋,永远了装不满;有时在稠人广众面前,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
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道: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总不识。
言罢圆寂而化。
人们恍然大悟,以为此即弥勒菩萨显化,因而从北宋开始,就到处画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于天王殿中,称为大肚弥勒;还让他带着那个“布袋”。
现在佛寺中笑口常开、袒腹露胸的弥勒菩萨像,即由此来。
为什么要让弥勒菩萨现笑逐颜开的欢喜相?有几副楹联很好回答这个问题:眼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腔欢喜;世上尽多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又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相传乾隆皇帝有次来到天宁寺后,想试试寺僧是否遵守佛门吃素的规矩,便特地赐给方丈一盘鸡蛋。
方丈一看是鸡蛋,真是收也不好,不收又不行。
于是,满脸笑容地把鸡蛋一个一个往袈裟里装,全数收下,并口占七绝一首:皇上送我一盘桃,又无核来又无毛。
老僧带你西天去,免在人间吃一刀。
从此,天宁寺的和尚便吃鸡蛋了。
因为这是乾隆皇帝“恩赐”的之物。
红梅阁的传说
元朝至正年间,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红梅阁内造狱册。
有一天,他误以为女婢未及时送饭,愤怒之下责打女婢,不料“误中脑而毙”。
他向上司请罪,上级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分。
恰巧,当时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捎带家书。
龚起程时,遇到鹤发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条丝带,就飘然飞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云南。
龚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亲见封缄上署的是当天日期,大吃一惊。
为了感谢龚及时送信,求当地官府给假。
龚仍飞回常州,去见刺史。
刺史以为他还没有出发呢。
及至见了回信,惊讶不以。
龚又出示从云南折回的红梅作为凭证。
于是,龚把这枝红梅种在阁的周围,红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开。
从此,这阁就称为红梅阁。
文笔塔的传说
传说文笔塔原在西门外,因为它挡往了小河浜棚户的阳光,棚户的东西晒不干,大家都讨厌它。
有一天,张大娘对儿子张邋遢说:“能把这塔背到东海里就好了”。
张邋遢是个孝子,母亲的吩咐从不违拗。
他真的搓了一根绳去背塔,结果绳断了,人也摔了个跟头。
有人捉弄他说:“你能把砻糠搓成绳,就能把宝塔背走”。
他真的去搓砻糠绳,可是搓来搓去搓不成。

有一天,他看到宝塔下石洞里有个铁疙瘩,就用力把它拉了出来,谁知这是一条压在塔底八百年的青龙。
青龙感谢邋遢救了自己,便将自己的涎液拌砻糠搓成了绳。
张邋遢用它把宝塔背了起来,但在背塔时不小心撞伤了青龙,宝塔没背到东海,青龙死了。
宝塔就留在如今红梅公园的东南角了。
金牛的传说在戚墅堰下塘,有个圩墩村。
圩墩村东有一个小池塘,人称金牛池。
相传当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驾崩就葬在圩墩,曾用一头水牛作祭品,将牛身分为三段,牛头葬在齐高帝墓前,尾巴葬在墓后,齐高帝墓则成了牛身子。
过了几百年之后,有一天,忽然有人听到了牛的叫声,再仔细听听,这声音原来是从齐高帝的坟墓中发出的。
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的夜晚,一条金黄色的牛到小池中饮水,正巧被人见到了,这牛就一头钻进水中,消失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见到过。
于是,人们就把这小池塘叫作金牛池,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实,那头金黄色的牛仍在池中,并没有消失。
这池塘的底下有一个洞,一直通到送仙湖,金牛就栖息在这洞中,平时很少出来。
偶尔有一回,这金牛在夜深人静之时从洞中来到送仙湖洗浴,恰巧碰上江西老表到送仙湖识宝。
它便星夜兼程,跑了几十里的路,逃到了常州西南的一个小镇上躲藏起来。
人们便把这小镇称作金牛镇。
可是,没过多久,那江西识宝人寻到送仙湖的“通天芦”后,带着它也来到了那小镇,于是,这金牛就被送仙湖的“通天芦“所降。
最后,还是让江西老表牵着牛鼻走了。
这小镇便是现在武进市奔牛镇。
因此,金牛池和金牛镇都只成了个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