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呂雉守寡後,單于給她寫情書:你沒皇帝我沒皇后不如在一起?
呂雉守寡後,單于給她寫情書:你沒皇帝我沒皇后不如在一起? 歷史上有不少自私陰險的小老婆,也有不少正室和妾室鬥智斗勇的奇葩事。但呂雉和戚夫人的宮闈鬥爭,在史書上絕對是最為慘烈的一場。從此之後,美麗的戚夫

呂雉守寡後,單于給她寫情書:你沒皇帝我沒皇后不如在一起?
歷史上有不少自私陰險的小老婆,也有不少正室和妾室鬥智斗勇的奇葩事。但呂雉和戚夫人的宮闈鬥爭,在史書上絕對是最為慘烈的一場。從此之後,美麗的戚夫人始終和「人彘」聯繫在一起,而提到呂雉,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卻是「殘忍狠毒」。呂雉被人們稱為「毒婦」,司馬遷在《史記》之中卻專門為呂后列了《呂太后本紀》,甚至用高後紀年,而呂雉的兒子、真正的皇帝漢惠帝卻沒有作傳。在處理家事之上,呂雉像得了失心瘋的可憐女人,除了兒子,不放過任何一個劉家人;而在國事之上,她垂簾聽政7年之久,不僅穩定了漢初的局面,還促進了西漢政治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在同時期,遙遠的塞外也有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冒頓,幾乎和呂雉有著一樣的兩極口碑。冒頓單于是匈奴劃時代的領袖,他一生跌宕起伏,行事卻極為卑劣。冒頓為了篡位,多年來訓練手下,要求他們以響箭為信號,一旦他射箭發號施令,所有人都要朝著他所射的方向一同射箭。公元前209年,冒頓陪伴自己的父王頭曼狩獵,在眾人面前,他將一支響箭射向了老父親的頭顱,瞬間眾箭齊發,老單于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親兒子給殺了。
秦國的衰落、中原大地的混亂伴隨著冒頓帝國的崛起。冒頓在短短十年期間就吞併了幾十個部落,他一統草原和戈壁,東到遼東,西到帕米爾高原,北到貝加爾湖,南已經打到了秦長城根下。一路暢通無阻的冒頓早就想和劉邦大幹一場了,公元前200年,冒頓和劉邦在大同一帶打了一仗,事實證明,劉邦確實打不過冒頓。冒頓以30萬騎兵將劉邦的32步兵分割包圍,劉邦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後竟然以金銀賄賂冒頓的皇后,才給自己買了一條生路出來。
冒頓的出現,從漢朝剛剛開始就威脅著大漢的邊境,劉邦剛剛建國,根基不穩,百廢待興,為了給國家經濟爭取發展的時間,劉邦必須忍辱負重,以美女和金錢換大漢的安穩。
冒頓要的是的劉邦的公主,劉邦只有一個女兒魯元公主,劉邦並不將這個女兒當作心肝寶貝。楚漢相爭之時,劉邦有一次大敗而逃,當時和劉邦一起逃走的還有夏侯嬰、劉盈和魯元公主。當時劉盈和魯元公主都還很小,劉邦見身後項羽大軍追得緊,幾次三番將兒女們推下了車,都是夏侯嬰一次次將他們抱回來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劉盈和魯元公主一直對夏侯嬰非常尊敬。
這一次,劉邦想也沒想就想把魯元公主送給冒頓去做夫人,以換取邊疆的苟安。呂雉第一個就不同意,她平生沒有求劉邦幾件事,但是在魯元公主這件事上,她低聲下氣求了劉邦多次,最後在臨行之時才將魯元公主換下來,劉邦將宗室諸侯的女兒送給了冒頓,還送上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冒頓並沒有因為和親而放棄對邊疆的騷擾,然而為了大局著想,劉邦一直隱忍著,堅持推行和匈奴的和親政策,以保障漢初的穩定局面。
公元前195年6月1日,劉邦離世,呂雉輔佐兒子劉盈為政。公元前192年,劉邦賜給冒頓的夫人也死了。冒頓直接給呂雉寫了一封信,言語極其輕佻:「孤憤之君,生於沮澤,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憤,兩主不樂,無以自娛,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冒頓的意思很明顯:「現在你沒了丈夫,我也沒了夫人,我想在中原走一走,咱倆不如湊合起來過日子得了。」冒頓的這封「情書」在漢朝引起一片嘩然,呂雉認為自己受到了奇恥大辱,想要直接出兵抗擊匈奴。作為國家最高領袖被單于出言調戲,別說是呂后,很多官員都受不了。這個時候季布站了出來,對呂雉說:「如果現在對匈奴開戰,漢朝好不容易得來的江山很難繼續維持。」國家安定是漢初最根本的問題,是不容呂雉懷疑的現實。
當年劉邦被冒頓追著打,現在劉邦不在了,漢室的軍隊並沒有突飛猛進,和匈奴之間的敵我差距依舊很大。呂雉最終接受了季布的意見,忍下了這等奇恥大辱,並且依照國家禮儀回復了國書:「我今日照鏡子端詳了自己,年老色衰,牙齒已經脫落,走路都已經不穩了。單于你可千萬不要誤聽他人之言,耽誤了自己的(婚事)。呂雉不僅和顏悅色地回復了冒頓的挑釁,還贈送了馬車金銀作為禮品,附送了一名漢朝的美女。冒頓收到信之後立刻回信道歉:「未嘗聞中國禮儀,陛下幸而赦之。」
當然,冒頓不是什麼知禮之人,認錯歸認錯,他手下的匈奴依舊在邊境滋事,邊境的官僚也常常因為得罪了他們而喪命。漢朝廷在很長一段時期之內,面對匈奴的挑釁只能以「嚴正抗議」為主,抗議的國書都寫得十分客氣,開頭為「皇帝敬匈奴大單于無恙」。冒頓回復之時甚為無禮:「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而冒頓的兒子即位之後,更不將漢朝皇帝當回事,國書的抬頭為「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這種屈辱一直到了漢武帝劉徹執政之後,國家的綜合實力已經足夠強大,才開始漸漸擺脫這種恥辱。
從政治上來看,呂雉是一個開明的統治者,但終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給自己編織的噩夢之中。她的上半生為一個不值得託付忠心的男人陷入嫉妒的泥淖之中,丈夫死了之後,她睚眥必報,為了兒子皇位的穩定,以最殘忍的手段實施報復,剷除異己。
《資治通鑒》之中,呂雉最終死於自己的恐慌。她出宮祈福,在路上被一隻蒼狗一樣的黑氣撞上,黑氣從她的腋下進入身體,有人說這是被她毒死的劉如意幻化而成的,呂雉最終因為驚懼而亡。她最終還是為自己的殘忍殺戮付出了代價,得到後人的一句評價「活該」。
呂雉一個富家小姐,陪著無所事事的窮鬼劉邦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歲月。劉邦得天下,呂雉有大功,劉家能穩固天下,呂雉也付出了全力。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最終輸給了一群坐享其成的女人,她自然不甘心。呂雉卻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女人,無論是對丈夫,對情敵,還是對國家,對敵人……
從賢妻良母到千古一梟,不從史書之中了解全貌,人們也許永遠只能從一件事之中定義一個歷史人物的一生。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是豐滿的,他們一生的選擇,一生的舍取都在給後人留下經驗和教訓。呂雉的殘暴行徑滿足了人們的獵奇,而她的隱忍和智慧也值得我們推敲。
很赞哦! (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