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原来幸福这么简单 北魏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

火烧 2021-05-17 08:30:34 1037
北魏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 眾所周知,西晉滅亡以後,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等少數民族陸陸續續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幾十個國家,歷史上稱之為「五胡十六國」。正所謂「分久必合」,隨著國家之間的相互兼并,最終他們又重
原来幸福这么简单 北魏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

北魏的歷史原來這麼簡單  

眾所周知,西晉滅亡以後,匈奴、鮮卑、羯、羌和氐等少數民族陸陸續續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幾十個國家,歷史上稱之為「五胡十六國」。正所謂「分久必合」,隨著國家之間的相互兼并,最終他們又重新走向了統一。而笑到最後的,便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由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要說北魏,那就必須要先了解一下代國。話說西晉末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效忠於晉室,屢次出兵幫助西晉對抗匈奴人建立的漢趙(即前趙)政權,後因功被晉愍帝封為代王,這便是代國的雛形。
西晉滅亡後,時任代王的拓跋什翼犍(拓跋猗盧的侄孫)正式建立代國,可惜不久就被苻堅的前秦所攻滅。「淝水之戰」以後,前秦政權土崩瓦解,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趁機重建代國,不久又改國號為「魏」,歷史上稱之為「北魏」。
從公元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國算起,到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東魏與西魏為止,北魏的歷史一共持續了一百多年,出現了二十位皇帝(其中有五位不被史書所承認)。
雖然北魏身處魏晉南北朝這個亂世,但其真實的歷史脈絡並不是很複雜。這一切還要從著名的「淝水之戰」說起,好不容易統一北方的前秦政權因為此戰的失利而變得四分五裂。
公元386年,16歲的拓跋珪在牛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重建了代國,不久改國號為「魏」。拓跋珪在位時勵精圖治,進行了一系列封建化改革,將北魏發展成了一個足可以與後燕、後秦等政權爭霸的強大國家。只可惜拓跋珪晚年剛愎自用,又沉湎於酒色,有一次其次子拓跋紹的母親賀夫人犯了錯,拓跋珪一怒之下要將其處死。拓跋紹為了營救母親,不惜發動政變——帶領手下武士秘密潛入皇宮將父親拓跋珪刺殺。太子拓跋嗣(拓跋珪長子)聞訊後,又迅速誅殺了拓跋紹一夥,並繼位為皇帝,是為魏明元帝。
魏明元帝拓跋嗣在設置六個軍事重鎮(簡稱「六鎮」)北抗柔然的同時,又出兵進攻南邊的劉宋王朝,攻佔了不少土地,可惜他年僅32歲便因為攻戰勞頓而病逝了,隨之繼位的便是以滅佛聞名於世的魏太武帝拓跋燾
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偉略,在位時先後攻滅了胡夏、北燕、北涼等國家,驅逐吐谷渾,逐步統一北方並開啟了真實的「南北朝」時代。由於拓跋燾晚年嗜殺,不但採取強制手段滅佛,而且刑罰嚴酷,弄得國內政治極為混亂。當時的宦官、權臣宗愛因為濫權而害怕被殺,便索性先下手弒殺了拓跋燾,然後立其第六子拓跋余為皇帝。
拓跋余繼位後,非常感激宗愛的擁立之功,將朝廷的大小事務全都交給宗愛處理,導致其日益專權跋扈。不久,拓跋余又害怕自己地位不保,於是謀劃剝奪宗愛的權力,不料卻又被反殺。短短數月,宗愛竟然連殺兩位皇帝,朝野為之震動。
大臣們得知拓跋余去世後,決定擁立13歲的拓跋濬(jùn,拓跋燾之孫)為新皇帝,是為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期間,先是順利剷除了犯上作亂的宗愛等人,然後又平定了若干次大臣及宗室的謀反,對內恢復佛教減輕民負休養生息,對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交好南方劉宋政權以及北方各國,讓北魏重回正軌。
只可惜拓跋濬年僅26歲便英年早逝了,長子拓跋弘(時年12歲)繼位,是為魏獻文帝。由於拓跋弘不滿馮太后專政,導致兩人的矛盾不斷升級,最終強勢的馮太后將拓跋弘軟禁殺害,另立拓跋宏(拓跋弘長子)為新的皇帝,是為魏孝文帝。
在馮太后的影響之下,魏孝文帝拓跋宏(也稱元宏)堅持漢化改革,將各少數民族姓氏紛紛改為漢姓,比如說將「拓跋」改為「元」姓,這便是北魏前半程的皇帝姓「拓跋」,而後半程的皇帝姓「元」的原因。為了便於進一步漢化改革,魏孝文帝不僅以「南伐」的名義遷都洛陽,還為此不惜處死反對漢化的太子元恂
或許也正是受到漢化的影響,作為一代明君的魏孝文帝希望天下能夠早日重歸一統,所以不斷向南方的南齊政權發起進攻,以至於連其本人都死在了南征的途中。
魏孝文帝去世後,17歲的太子元恪繼位,是為魏宣武帝。魏宣武帝不但篤信佛教,還取消了「子貴母死」的制度,從而讓太子元詡的母親胡太后得以存活。元恪在位期間繼承並鞏固了父親的漢化成果,不僅北攻柔然獲取大片領土,還攻取了南齊的益州,將北魏的國勢帶入極盛。
另一方面,由於北魏在漢化的路上走得太快,還有部分鮮卑人不願意甚至排斥漢化改革,特別是一直負責鎮守北方,以對付柔然的六鎮軍事將領(均為漢化較少的鮮卑貴族),他們覺得皇帝太過漢化以致於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從而直接引發了北魏後期著名的「六鎮之亂」。在鎮壓這些起義的過程中,爾朱榮高歡、宇文泰等軍閥一步步站上了歷史的舞台。
公元515年,33歲的元恪不幸病逝,5歲的太子元詡繼位,是為魏孝明帝。元詡長大後因為不滿母親胡太后淫亂專權,密詔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提前得到消息的胡太后大怒不已,很快便將元詡廢殺,改立元詡才一個多月的女兒——元姑娘(對外宣稱是男孩)為皇帝。
元姑娘即位當天,胡太后見人心並沒有大的浮動,詔稱元姑娘本位為女兒身,又改立臨洮王元寶暉之子——3歲的元釗為新皇帝。不過僅僅過了十幾天,軍閥爾朱榮便以「為魏孝明帝元詡報仇」為由,進軍洛陽,將幼主元釗胡太后等一干宗室大臣全部沉入黃河(史稱「河陰之變」),並擁立擁長樂王元子攸即位,是為魏孝庄帝。
魏孝庄帝元子攸本就是爾朱榮所立的傀儡,但由於爾朱榮步步相逼意圖稱帝,忍無可忍的元子攸最終發動政變除掉了爾朱榮。不久,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以及堂侄爾朱兆一邊發兵討伐元子攸,一邊擁立北魏宗室——太原太守元曄為皇帝,用以與朝廷抗衡。
後來,爾朱兆率軍攻入洛陽,殺死元子攸,又廢掉失去利用價值的元曄,改立血緣較近的皇室——廣陵王元恭為新皇帝,是為魏節閔帝。
同時,反對爾朱兆等人的高歡為了打出一面旗幟與之抗衡,先是擁立安定王元朗為皇帝,等擊敗爾朱氏以後,又廢掉元朗,改立平陽王元修為帝,是為魏孝武帝。
公元534年,魏孝武帝元修因為不滿大將軍高歡專政,往西投奔軍閥宇文泰,同時高歡又另立元善見為新的皇帝,是為魏孝靜帝。從此以後,北魏正式分裂成西魏和東魏,北魏也徹底宣告滅亡。
可以這麼說,北魏作為北方一個小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既因為實行漢化改革而迅速變得強大,又因為漢化不均衡而逐漸走向衰弱,「六鎮之亂」便是其中的關鍵節點。有一句話叫做「成功的企業總是各有各的不同,失敗的企業總是相同的」,幾乎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是因為軍閥的實力太強,「六鎮之亂」以後,北魏終究還是沒能逃過這個劫數。
參考資料:《魏書》、《資治通鑒》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