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农业 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丟掉東北地區的入海口的!
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丟掉東北地區的入海口的!
觀看中國地圖的時候,最讓人窩火的就是就是偌大一個吉林省,離日本海如此之近,竟然沒有一個入海之處。而反過來再看清朝地圖,我們會發現,從前的西本海西岸,幾乎全是我們的領土。倘若現在吉林有一處港口能直通日本海,不知將會對東北的經濟發展會帶來多大的提升。除去經濟方面,還有更重要的軍事方面,雖說成立一個艦隊是不太可能,但放幾艘導彈艇噁心一下日本還是輕而易舉的。
清朝中期,我國在東北,還有庫頁島和外興安嶺以及整個日本海西岸的海岸線。到了1860年,俄國人趁着英法聯軍進攻北京之際,不費一兵一卒,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強行佔據了中國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同年,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再次佔據了烏蘇里江以東連同庫頁島共4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而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其實還是清政府對東北地區的過度保護政策。由於東北時滿族的發家之地,而清政府又爲了將來退回東北做打算,嚴禁關內漢民踏足東北,致使東北地廣人稀,就給了俄國和朝鮮蠶食我國領土的機會,直到後來清政府開放關外地區,“闖關東”興起,東北的人口基數上來之後,這一情況纔有效遏制。
條約之中,中俄兩方商定共立20塊界碑,其中以土字碑和烏字碑最爲重要,因爲這兩個界碑決定兩國邊界的重點。而中國的欽差大臣成琦因畏懼路途遙遠,竟將立碑一事全權交由俄國人負責,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這20塊界碑隻立起來了8塊,這八塊自然沒有烏字碑的份。而土字碑竟被俄國人向西移了20多公里。這樣一來,日本海西岸,再也沒有我國的領域,而朝鮮和俄羅斯這兩個本不該接壤的國家,竟然成了鄰居。
幸好在光緒年間,中俄兩國重新勘定邊界,後吳大澂據理力爭,將界碑外擴十幾裏(也就是現在的位置)。並爭取到了我們漁民在圖們江出海權,最終的條約裏死死的寫上了:中國船隻出入圖們江,俄方不得阻攔。
這項權利,讓中國邊民可以沿着這條水道捕魚和貿易。邊民們從這裏開闢了數條航線,使得琿春曾一度成爲了僅次於吉林的第二大城市。由此可見,這條水道是多麼重要。

每次看中國地圖看到圖們江這一角,再想起往日的屈辱,內心真是不勝悲涼。